《银川贺兰山岩画志》一部志书带你读懂神奇岩画
2021-04-19 12:41:54 来源:银川晚报

  修志期间开展的岩画普查工作。

  大角羊岩画。

  人与动物岩画。

  人面像群岩画。

  镇山虎岩画。

  2010年,普查小西峰沟岩画。

  大小巫岩画。

  工作中的姜自力。记者王敏摄

  父子鹿岩画。

  图片除署名外均据《银川贺兰山岩画志》

  由银川市贺兰山岩画管理处组织编篡。主编王旭、张少志、邬鹏,总纂姜自力。

  全书共设“岩画环境”“岩画保护管理”“岩画研究”“岩画开发利用”“岩画景区管理”“人物”等6篇18章28节,总字数40万字。记录了贺兰山岩画管理保护、研究交流、开发利用的历史进程和发展轨迹,集中呈现贺兰山岩画文化保护区、旅游景区的工作模式和发展成果。

  最近的一条新闻,“中国黄河文化月”在郑州拉开帷幕,黄河珍宝——沿黄九省(区)文物精品展上,宁夏博物馆馆藏文物贺兰山岩画狩猎图、贺兰山岩画狼羊图等,令人期待……这些年,贺兰山岩画以各种方式,展现在世人面前,成为宁夏的一个标志性文化名片。而去年年初出版的《银川贺兰山岩画志》作为目前国内第一部地区岩画行业志书,也开创了为岩画保护传承发展工作修志的先河。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

  4月的贺兰山,山花已开,给经历了一整个冬天的山脉,描上了颜色,让人不自觉地放慢了上山脚步,在山间的天地里,享受片刻放空。

  在南北长200多公里的贺兰山腹地,近6000幅神秘诡异的岩画,被刻在贺兰山贺兰口峡谷两侧绵延800多米的山岩崖壁上。它们生动地记录了3000~10000年前原始先民放牧、祭祀、狩猎、征战、生产等生活场景,这些图案为世界所瞩目。

  从游客步道一路上山,这里每一幅岩画都像是在低吟倾诉那过往的故事,画面一幅幅将人们引向山的更深处,就像走在电影中一般。“岩画管理处是2002年7月成立的,在2000年之前,宁夏岩画一直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尤其是炸山取石、开渠筑路等人为破坏十分严重。”银川世界岩画馆副馆长李学军走到一处岩画附近,远远指着说,“我们每天巡逻,关注的就是岩画有没有受损。”

  说话间,有导游正熟练地向一支从外地来宁的游客队伍介绍沿途可见的岩画,一行人认真听着,好奇地看着,李学军笑着说:“你看,原始先民和现代人类就是以这样的方式产生了联接,这就是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填补国内岩画志书空白

  作为这部岩画志的总纂,宁夏史志专家姜自力在接受采访前,首先拿出了厚厚的手稿。在银川市岩画管理处工作人员的积极配合下,不会使用电脑打字的他,边对各种资料进行整理提炼,边用笔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下志书的初稿内容。80万字的初稿,一字一句皆心血。志书虽然经过了反复修改和补充,但书中每一部分内容,姜自力都熟悉于心。

  银川市贺兰山岩画管理处副主任张建国介绍说,志书是在岩画管理处七届领导的组织领导下,管理处各科室馆付出智慧的结晶。其中以贺兰山东麓银川市境内,尤其是贺兰山口的岩画为重点进行介绍,是一部向世人展示宁夏贺兰山岩画文化事业和文旅融合发展历程的志书,填补了国内以岩画为主要内容志书的空白。

  如今,进一步实现贺兰山岩画数字化的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李学军等人每天为此加班、忙碌着。志书上的内容,截至2019年,但和贺兰山岩画有关的保护、研究、利用工作,没有一天停止。

  李学军是2003年到贺兰山岩画景区工作的,一待就是近20年时间。而他只是众多岩画守护人中的一位。

  “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我们岩画人就是这样一代代地在这里看护着岩画,虽然它们终有一天是会被大自然带走,消失殆尽,但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去保护、去研究。”李学军说,由银川市贺兰山岩画管理处组织编纂的《银川贺兰山岩画志》,就是在这样的初衷下诞生的,“我们有责任为贺兰山岩画修一部志书,虽然过程十分艰辛,但付出是值得的。”

  1万组,3.5万幅

  5年前,当接到《银川贺兰山岩画志》具体编辑执笔工作的任务时,姜自力一点没有犹豫,能和大家一起为贺兰山岩画留下一本志,他说:“值了。”

  在银川市岩画管理处工作人员的积极配合下,只要是和贺兰山有关的资料,都被整理好,分批分主题地放到了姜自力家中的书桌上,方便他集中精力去了解贺兰山岩画的现状。在掌握了一些情况后,实地的调研也随即展开。

  “贺兰山不知道上了多少遍了,闭着眼睛都能找到哪里有岩画。”银川市贺兰山岩画管理处文物科科长李建平介绍说,宁夏贺兰山东麓自北向南,在比较大的山口中都发现有岩画。目前根据数据统计显示,贺兰山东麓被发现的遗存岩画群有27处,已调查记录的单体岩画图案总数有19752幅。“但这并不能代表全部,因为这里自古以来人类活动频繁,肯定还有大量的岩画未被发现。初步估计,贺兰山东麓岩画的总体数量至少在1万组,单体图案3.5万幅以上。”

  书中的科普亮点

  “所谓的‘幅’,就是最小的岩画统计单位。”银川世界岩画馆副馆长李学军说,像比较典型的“母子虎”“驴羊图”“母牛腹中两头小牛”都算一“幅”岩画。而一个岩画单元可称为一“组”,一般来说,在一面山体岩壁上不管有多少个图形,凡是图形之间的距离不超过10厘米,都视为一“组”岩画。再往上就是按岩画地点来划分为不同的“区”,这就是在统计岩画分布和数量时,用到的三个单位。

  在志书中,类似这样可以方便读者深入了解岩画的科普,成了书中有趣的看点。比如志书中介绍了我国南方的岩画多以红色涂绘,颜料是赤铁矿粉调和动物血。而北方的岩画大都是刻制的,手法有凿刻和磨制两种。

  说起这些有趣的知识点,姜自力很快翻到了书中“表象研究”部分,这里详细介绍了岩画不同成图所代表的意义。“比如有一些岩画是有叠加效果的,感觉是故意在最初的图案上,重刻了一遍,有的甚至会叠加很多次。”姜自力说,这其实是“叠加现象”,这种现象并非制作者“破坏”行为结果,而是反映了巫术施法“灵验”效果的体现。此外还有人面像现象、坑穴现象、手印现象、同心圆岩画现象、十字符岩画现象、“X”射线岩画现象、“斧头”岩画现象等,都反映了深刻的文化内涵,也代表了岩画作者的创作风格。

  丰富的岩画,丰富的语言

  “你可以专门观察一些人首像。有的长着犄角,有的插着羽毛,有的戴尖形或圆顶帽,有的大耳高鼻满脸生毛,有的口衔骨头,有的面部有条形纹或弧形纹。”李学军说,还有女性或戴着头饰,或绾着发髻;也有几幅面部五官似一个站立人形,双臂弯曲,两腿岔开,腰佩长刀,表现了图腾舞龙的造型形象,画面简单而奇异。

  此外,动物岩画构图粗犷,栩栩如生。有奔跑的鹿、双角突出的岩羊、飞驰的骏马、摇尾巴的狗、飞鸟的图形和猛兽的形象;有部分人的手和太阳的画面;还有原始宗教彩绘岩画为贺兰山岩画增添了另一种风采。

  “在位于白浪沟的一个天然石洞的东侧岩壁上,就有唯一一处的彩色涂绘岩画。”李学军说,该处岩画为红色涂绘,共有37组,100余幅,内容比较丰富。人物形象中有征战的乘骑者和狩猎的猎人;动物包括北山羊、蛇、狗等。“这里的岩画还表现了生殖 崇拜和太阳崇拜的内容。”

  岩画保护一直在路上

  《银川贺兰山岩画志》已完成并出版,但岩画工作一直在不停歇的路上,人们对于岩画的憧憬也从来没有停止过。采访这天,李学军回忆起了早期的工作环境,那时没有柏油路,山上风沙又大,也没有住宿和吃饭的地方。如今,一条路从山下一直通到山上,让游客尽可能清晰地看到最多的岩画,感受它的魅力。

  2019年,银川市贺兰山岩画管理处向国家文物局申报《贺兰山岩画区域测绘与数字化留存》《贺兰山岩画网格化管理系统》两个国家文物保护项目。其中前者已被正式列入2020年文物保护项目。“最近一直在忙这件事,项目能为科学利用、保护贺兰山岩画,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李建平说。

  (记者 王敏)

  链接

  考虑到贺兰山的整体性及所分布岩画的连贯性,在这次修志的过程中,编纂组特别将贺兰山东麓今吴忠市、中卫市、石嘴山市境内的岩画在附录中也做了介绍。

  ◆吴忠市岩画:

  要分布在青铜峡市,有广武口岩画、芦沟胡岩画、砂石梁岩画等364组3000幅单体岩画。

  ◆中卫市岩画:

  黄羊湾岩画,位于黄河北岸的中宁县,北靠贺兰山主峰。

  大麦地岩画,位于中卫市区北30公里处,岩画分布于一条条东西向的岩脉的岩石上。

  ◆石嘴山市岩画:

  涉及平罗县、惠农区,有黑山峁岩画、韭菜沟岩画、扁担沟岩画等共计458组1000多幅单体岩画。

 
编辑:任爱中
责任编辑:任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