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的时候,这周边还没什么配套设施,这几年小区附近商圈起来了,餐饮、便利店也开到了各个分区,实在不想出门,网上下单,各种配送都能到家。”10月17日,阅海万家社区居民杨博学告诉记者。
商贸流通业的繁荣发展不断刷新着城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特别是“十三五”以来,我区商务部门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扩大内需,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打基础、破瓶颈、利长远的政策措施并着力推动落实,不断提升商贸流通业现代化水平,助推商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商贸流通业升级换档 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
2016年10月,建发大阅城的开业运营,为宁夏及周边地区的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全业态、体验式的消费环境。与传统商业综合体不同的是,购物中心、写字楼、酒店、大剧院、观光夜市、精装公寓、商业街、停车楼等多种业态在这里集合、融合,将休闲购物与观光旅游融于一体,赢得了一票区内外“粉丝”,成为我区消费模式升级一张特色牌。
9月底,在贺兰电商物流园顺丰速运(宁夏)有限公司银川兴庆中转场(分拨中心)里,一套日处理能力达20万票的全自动化分拣系统已经投用。通过最新视觉识别技术进行单件分离,多面高速扫描技术实现快件的全方位扫描识别,一个个快递包裹从卸车、扫码、到进入配送片区的快递袋内,全程实现智能化。
“十三五”以来,我区围绕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要,适应和引领消费升级,提升流通业的品质,积极开展定向招商,先后引进了万达广场、王府井百货、华润万家、京东集团、“四通一达”、顺丰速运、海底捞、星巴克咖啡、万豪、喜来登、凯越酒店等商贸流通龙头企业落户我区,居民高品质生活需求不断得到满足。
同时,我区不断深化“51015”社区商业生活服务圈建设,支持全区建设社区便民项目26个、特色商业街区46个;完善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实施冷链物流、重要产品追溯体系示范工程,支持提升改造农贸市场21个、建设“菜篮子”连锁超市61个、鲜活农产品配送中心6个;启动实施“宁夏优品”工程,持续开展“宁夏名优产品全国行”活动;实施扩大消费专项行动,组织举办大型促消费活动百余场。
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深耕全球“朋友圈”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宁夏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深耕全球朋友圈,想方设法降低外经贸企业物流和融资成本、支持企业不断开拓国际市场、扩大进口,形成了国有、民营和外资企业多元化的外经贸经营主体发展格局,有实绩的进出口企业从2016年初的350家增长到2019年底的470家。
今年6月18日,宁夏首批自主进口哈萨克斯坦亚麻籽搭乘国际班列抵达宁夏银川南站,这也是宁夏本地企业首次独立完成组织国外货源、协调国际班列物流、完成本地通关手续、开展本地生产加工的首批完整业务链的外贸进口业务。国外的物资运进来,宁夏的物资走出去,枸杞、双氰胺、金属锰、黄金珠宝等千余种商品已跨出国门。
“我区铁矿石、锰矿石、铬矿等工业原料进口,和氨基酸、双氰胺、电极糊、轮胎等工业产成品出口,大多都是在天津港进出。”自治区商务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9月29日,自治区商务厅、天津港集团、中铁集装箱联合向银川公铁物流服务中心授牌天津港内陆无水港,天津港港口业务将前移至银川公铁物流服务中心,宁夏企业可就近办理各类港口事项,大幅提升业务效率,降低业务成本。
10月16日,宁夏e外贸数字贸易平台正式上线,为我区外贸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搭建了一个全新平台。“在对外贸易逐渐网络化、服务化和数字化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推出e外贸对我们的中小微企业、地方经济的发展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国际商务研究中心主任王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深耕全球朋友圈需要渠道与平台,而搭建平台却不只是为了宁夏企业。中阿博览会会址在宁夏,但搭建的却是让中国企业走出去,国外客商走进来,实现互联互通、共建共赢的桥梁和舞台。日前,我区已在青海、福建、广西等地举办了多场中阿博览会暨宁夏优势产业推介对接会,推介历届中阿博览会主要成果及2021年中阿博览会总体框架、展览展示和贸易投资促进等活动安排,并向与会代表发出参会邀请。(宁夏日报记者 李徽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