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 我们的金融“日记”
2020-11-11 09:01:26 来源:宁夏日报

  编者按

  回眸“十三五”,宁夏金融机构聚焦重点项目,精准配置金融资源;聚焦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优化金融服务;聚焦推动服务消费创新金融产品,扩大消费市场,为全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展望“十四五”,宁夏金融机构坚定信心,加快建设现代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

宁夏银行

服务实体经济本源 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以重大项目作为支持重点,把金融服务下沉到资金供给不足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近年来,宁夏银行扎实以服务实体经济为主旨,从提高贷款审批办理效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升金融服务便利性等方面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持续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可获得性和满意度。

  助力重大项目产业升级

  “这几年,公司资产总额由建厂初的7亿元增加到71亿元,营业收入由5亿元增加到49亿元,期间隆基股份A股成功上市,宁夏银行对隆基硅的授信额度也由最初的2000万元增加到5.4亿元,授信金额占企业总授信额度的40%以上,宁夏银行见证了企业的出生、发展、壮大和辉煌!”银川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感慨地说。

  多年来,宁夏银行与企业携手成长。2010年,银川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投资建厂,首期2000吨单晶硅棒项目选址开建,宁夏银行给予2000万元授信支持,次年项目投产当年实现产值5.4亿元;2013年企业为扩大产能进行技术改造,宁夏银行将授信支持增加到5000万元;2014年,银川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5000吨单晶硅棒建设项目建成投产,为支撑企业扩张后的产能,宁夏银行将授信总额增至1亿元;2016年企业1.2GW单晶硅棒建设项目投产,宁夏银行将授信总额增至2亿元。

  2018年,国家颁布5.31光伏新政,此时企业5GW单晶硅棒和单晶硅片项目刚刚建成投产,受新政影响企业开工率一度降至50%以下,前期项目投入资金无法快速回笼,正常生产经营受到影响,宁夏银行雪中送炭,再次增加2亿元贷款,助企业渡过难关。

  助政策性纾困基金发挥作用

  为纾解区内民营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资金困难问题,自治区政府于2018年底设立政策性纾困基金,基金总规模为30亿元,自治区政府出资6亿元,引导和撬动金融机构及社会资本24亿元。

  宁夏银行积极落实,切实担当起服务地方经济的使命。截至目前,纾困基金分三批先后向14家企业提供了总计22.7亿元资金支持,其中,宁夏银行对接企业10家,累计配资总额10.7亿元,占比47.1%,大量纾困基金的及时投放切实缓解了企业暂时的资金困扰,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步入正轨。

  宁夏银行相关负责人说:“宁夏银行‘十四五’发展愿景很清晰,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本源,积极参与自治区、市县各级政府重点项目及都市圈建设,加强与国有企业和民营龙头企业的全面合作,大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绿色金融、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发展,积极对接枸杞、葡萄、滩羊等特色农业企业的金融需求,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及全域旅游发展,优化本外币一体化营销模式,统筹区内外地域与业务优势,以资产业务与负债业务、传统业务与创新业务的协调发展为路径,保持公司银行业务发展张力,促进公司银行业务稳健发展。”(记者 张慈丽)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宁夏分行

“金融粮”托举宁夏大米“行健致远”

<p>  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成为宁夏大米产业向集群化发展的“推进器”。</p>

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成为宁夏大米产业向集群化发展的“推进器”。

  2020年的秋粮收购比往年来的更早一些。

  11月8日,宁夏昊鑫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财务经理马燕,回忆起9月召开的2020年秋粮收购计划暨“好粮油”行动计划项目“优粮优购”环节实施动员大会:“原以为是备战动员会,没想到‘大战’已经开始”。

  当日,该公司根据粮食市场的变化分析,和宁夏粮食行业预测判断,发现宁夏及周边原粮市场产量较往年同比减少,但价格较以往呈上升趋势,市场将会出现供不应求现象。

  9月20日,银川平原的秋粮收获和收购几乎同步展开。

  白天粮食经纪人和各家企业,寻到优质粮源,直接守在收割现场装车,夜间粮食经烘干直接入库。如此高密度的车流、货物流、资金流运转了一个月。“到10月20日,我们已完成了90%的收购量。”11月6日,该公司总经理王建华说。

  “战果”颇丰:永宁、青铜峡、灵武、贺兰等周边市县5万吨水稻顺利归仓,稳稳地托住了种植户的“钱袋子”;昊鑫收到了足量的优质原粮,保住了加工企业“粮袋子”;不久后,来自宁夏的优质大米将分销到全国各地居民的餐桌上。

  收粮,拼得是“家底”。实际上,若按照常规抵押贷款方式,由于可提供的有效抵押资产少,昊鑫短期内难以筹集到大量的购粮款,而一些小型加工企业,通常在信用社贷款,不仅额度十分有限,而且支付的利息较高,可将每吨大米的生产成本提高150元左右,超出企业的承受能力。

  转机出现在2019年的收购季。作为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宁夏分行根植于宁夏大地,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支持全区粮油全产业链发展,为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该行与昊鑫公司开拓性创造出“动产浮动抵押+”贷款模式,当年为企业投放10500万元贷款资金,支持企业收购优质水稻4.5万吨。

  “就是把20%的企业自有资金和农发行收购贷款形成的粮食库存作为浮动抵押物,在此基础上引入监管、交易、公证三个第三方共同监护粮食。”农发行永宁县支行副行长卜立渊介绍,该模式贷款发放时采取信用贷款方式,破解企业无担保的困境,企业用贷款收粮进行抵押,银行掌握了粮权,粮食出库还贷。授信额度可以循环使用,贷款采取专款专用,只能用于购粮。同时,粮食收购贷款办贷过程启用绿色通道。“9月12日,我们向农发行永宁县支行提交了贷款申请,15日,第一轮款到账了。1.5亿元的贷款成了我们今年顺利‘抢’到好原粮的坚实后盾。”马燕说。

  “金融粮”托住了整条大米产业链“行健致远”的步伐,优粮优产和优粮优储助农增收。

  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成为宁夏大米产业向集群化发展的有力“推进器”。经过细化的“动产浮动抵押+”模式在宁夏粮食产业灵活运用,2019年至今年10月,农发行宁夏分行累计向宁夏昊鑫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宁夏广银米业有限公司、中宁县丰泽粮油贸易有限公司投放3.26亿元的贷款。(记者 裴云云 文/图)

黄河农村商业银行

以金融“活水”灌溉“产业之田”

<p>  张易镇闫关村农民张孝贵,通过小额扶贫贷款支持,成为当地养殖大户。</p>

张易镇闫关村农民张孝贵,通过小额扶贫贷款支持,成为当地养殖大户。

  从第一笔贷款3万元,牵回两头基础母牛,短短几年,固原市原州区张易镇闫关村贫困户马怀林,成为村里有名的养殖大户,家里存栏肉牛70多头,年收入40多万元。

  3万元的小额扶贫贷款,虽然只是宁夏黄河农村商业银行金融“活水”中的一滴小“水珠”,却彻底改变了马怀林一家人的命运轨迹。

  2015年,黄河银行与固原市政府签订金融扶贫合作协议,捐赠1000万元扶贫资金,推动整合财政扶贫资金,建立“产业扶贫担保金”,放大10倍与金融信贷资金相结合,构筑了“一平台、一模式、一协会、一体系”的金融扶贫新格局,拉开了金融支持产业带动扶贫序幕。

  固原农商行立足张易镇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积极支持当地贫困户发展马铃薯产业,以金融“活水”灌溉“产业之田”。针对贫困群众贷款缺抵押物、担保人的问题,率先对有致富意愿,有劳动能力,有种植、养殖项目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免抵押、免担保、基准利率”信贷扶持政策;针对贷款期限与农业生产经营周期不匹配的问题,优先将贷款期限由1年延长至3年,且实行无还本续贷;针对部分年龄超过60岁,但有劳力、有项目、有致富意愿的贫困群众,率先将贫困户申贷年龄放宽至65周岁;针对部分贫困户因历史原因造成的关联互保逾期、因病因灾等非恶意逃废债形成的不良信用记录进入“黑名单”而无法获得贷款的问题,通过区别对待、分类释放,信用重建,再次评级授信给予发展机会。

  同时,该行向原州区政府捐赠100万元扶贫担保金,充实壮大产业扶贫担保金规模,撬动更多信贷资金精准支持贫困户发展产业。

  张易镇田堡村的建档立卡户宋宝祥,长期在外打工,忙了一辈子,穷了一辈子。听说村里有人种马铃薯、养牛养羊盖起了新房,就动了回老家拼一把的念头。回乡后,他向固原农商行申请贷款种植马铃薯、养牛,一年收入3万多元。宋宝祥告诉记者,他准备再贷点款扩大种植、养殖规模,尽早实现盖新房、买小车的愿望。

  自2016年以来,固原农商银行累计发放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4.92万户、金额24.74亿元。截至今年9月末,全系统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小额信贷余额40.47亿元,存量户数8.71万户,扶贫小额信贷余额、户数分别占全区总量的60%、62%。

  “下一步,黄河银行将继续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源源不断注入金融‘活水’,推动全区重点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区支农服务主力军、地方金融排头兵、普惠金融践行者。”宁夏黄河银行有关负责人说。(记者 张瑛 文/图)

国开行宁夏分行

过去5年,已累计向宁夏 投放贷款972.95亿元

<p>  国开行宁夏分行支持黄河金岸文化旅游带项目。</p>

国开行宁夏分行支持黄河金岸文化旅游带项目。

  11月9日傍晚,霞光映照在罗家河水面上,波光潋滟,往日水质浑浊已成过往,吸引不少青铜峡市民前来散步。随着青铜峡市东部水系连通工程(罗家河整治)的实施,宁夏黄河河网水清、流畅、岸绿的生态格局进一步巩固。

  国开行宁夏分行围绕吴忠地区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布局,对该地区的一揽子建设内容进行统一谋划、统筹实施,构建包含青铜峡市东部水系连通工程(罗家河整治)在内的黄河金岸文化旅游带建设PPP项目。该项目总投资3.8亿元,国开行授信1亿元。项目建设将进一步加强黄河流域湿地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促进黄河文旅融合提升。

  今年以来,国开行宁夏分行坚持规划先行,探索开发性金融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有效途径,建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项目库,通过“清单式”责任制管理机制,持续推动项目落地,涉及项目61个,总投资1009亿元,预计融资需求100亿元至300亿元。截至目前,该行已完成重点水利项目发放近13亿元。

  “十三五”期间,国开行宁夏分行坚持“增强国力,改善民生”的宗旨,支持新能源、新型煤化工等自治区优势特色产业,支持产业扶贫,助力重大交通、棚户区改造等新型城镇化建设,2016年至2020年10月,人民币贷款累计投放972.95亿元,年均发放186亿元。截至10月末,国开行宁夏分行资产总额1562.71亿元,贷款余额1422.33亿元。

  未来五年,国开行宁夏分行将进一步加大对重大水利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农村水系整治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以自治区确定的九大重点特色产业为重点,稳健支持高质量发展。(记者 裴云云 文/图)

中信银行

根植创新基因 为发展添动能

  践行国企责任,服务地方发展,中信银行银川分行积极服务地方优势产业,在与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合拍共振中,源源不断地贡献着“中信力量”。

  “创新不仅是中信银行与生俱来的基因,也是我们在金融市场上的‘致胜法宝’。”中信银行银川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行通过创新服务理念,充分利用“金融+实业”“商行+投行”“交易+结算”等优势,围绕中信银行总行“大交易、大资管、大协同、大平台、大托管”的客户经营体系和产品体系,为自治区重点行业、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提供多元化综合融资服务。

  今年3月初,由中信银行银川分行主承销的宁夏农垦集团有限公司2020年度第一期5亿元3年期中期票据成功缴款,为全区春耕生产和稳定农副产品市场“保驾护航”。截至2019年底,中信银行银川分行累计社会融资规模超500亿元,社会融资规模时点余额近30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57.35亿元,较年初增加51.83亿元,增幅49.12%;债券承销累计额度25亿元,占区域市场份额44%;国际业务完成结售汇总额4.86亿美元,国际收付汇量5.34亿美元,有力地支持着地方经济发展。

  该行围绕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教育等重点领域,探索金融服务方案。近年来,先后支持神华宁煤、天元锰业等宁夏龙头企业,以及石嘴山红崖子黄河公路大桥、乌玛高速、银川建发大阅城等区市重点项目,发挥中信集团优势,为企业提供多元化融资渠道,承销银川通联资本、银川城投私募债。此外,为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发放项目贷款1.2亿元,并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7万余户。

  中信银行银川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行将继续紧密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部署,依托中信集团的综合平台优势,为宁夏高质量发展夯实金融基础。(记者 张唯)

 
编辑:赵虎
责任编辑:赵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