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经济视角,阅读“2020年十大流行语”
2020-12-09 09:14:11 来源:宁夏日报

  编前语

  近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2020年十大流行语”(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逆行者、后浪、飒、神兽、直播带货、双循环、打工人、内卷、凡尔赛文学),既涵盖重大热点事件,也与每个人的生活紧密相关。本期以经济视角解读“流行语”,回顾这一年宁夏经济领域的新现象、新作为。也为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提供一份记忆的线索、奋斗的“关键词”。

“双循环”

“宁夏味道”传四方

  看着满载羊肉的小货车开出厂门渐行渐远,盐池县花马池镇皖记沟村的王旭彤并没有因此松懈,新的订单已经排在面前等待:“滩羊肉不愁卖。”

  除了打出“品牌”牌,王旭彤通过线上、线下销售,已有了自己的销售群,产品销往北京、杭州、四川、山东等地,年销售量在1万只、200吨左右:“冬季是滩羊销售旺季,最忙时,一天能销出50多只。”

  通过内循环发展分享经济,通过大循环发展共享经济,使宁夏特色农产品销售有新活力、农民发展生产有新动力,促进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

  “2020全国特色农产品经销商宁夏行”活动,签约金额达25亿元;第九届宁夏贺兰山东麓国际葡萄酒博览会,共签署合作协议68项,协议金额达155.6亿元;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仅宁夏绿色地标农产品展区参会的42家企业共达成各类意向性合约2700多万元;浙江杭州西子湖畔设立“宁夏客厅”,让“宁夏味道”下江南……各种各样的展会,不仅帮助农企农户拓展了业务,也擦亮了“宁字号”金字招牌,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品牌,促使我区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今年以来,我区立足区位优势,构建高效便捷的农业物流体系,加速宁夏农业交通物流一体化、集装化、网络化、社会化、智能化发展,促进宁夏农业物流“降本增效”,提升宁夏农业的内生动力和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

  目前,宁夏共有枸杞、葡萄酒、蜂蜜、长枣、脱水蔬菜等10余种农特产品进入欧美、亚洲等多个国际市场。今年1月至10月,我区农产品出口8.6亿元,增长47.2%。(记者 张瑛)

直播带货

农产品冲上“云端”

004.jpg

网络主播在推介宁夏特色农产品。记者  张唯  摄

  在宁夏,直播带货的“明星”,当数特色农产品。

  8月,在宁粤双城记·文旅直播嘉年华活动中,36款宁粤两地名优特产和14款广式月饼,借助两地主要平台实现同步直播,带来的是100万人次累计观看量、近70万元线上交易额;9月的“九一九·全民嗨”第二届宁夏网购节上,25个直播间通过4小时直播,共计销售宁夏产品43.2万元,另有官网、团购、平台分销订单销售额60.3万元……

  回顾这一年,不难发现,直播带货不再是新鲜试水,政府部门各类活动的推荐引流,越来越多本土企业的参与加盟,让宁夏农特产品也开始纷纷踏足“云端”,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吸引着越来越多外地消费者的关注。

  若在数年前,宁夏盐池县鑫海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侯彦军大概不会想到,只需搭建起一个直播间,本地滩羊就能向世界“直播”。

  今年“双十一”,借助“网红直播”“短视频”等新尝试引流,该企业的滩羊销售量自10月起便较往年同期增长约20%,其中的三分之二都会销往外地市场。

  直播带货、社交电商,让本土农产品得以突破地域限制,拥有更宽广的发展空间。在自治区商务部门未来的计划中,“直播带货”模式的兴起,也将促使我区主动孵化一批类型多样、植根本土、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电商达人,形成宁夏农产品上行的流量入口,让“网红带货”直播新模式成为新引擎。(记者 张唯)

逆行者

口罩生产线“诞生记”

  回顾2020年,逆行者的力量,推动生活“顺行”。其中,包括那些回到生产线上,日夜奋战的人。

  年初,口罩,一度牵紧了全国人民的心。

  疫情突发之时,我区仅有宁夏美益康医疗器械制造有限公司具备口罩生产能力,但因面临资金、原材料等难题,企业长期以来一直没有生产。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紧急协调金融机构开设应急绿色信贷通道,仅用3天,宁夏银行200万元信贷资金到位。

  “特事特办,及时解决了现实难题。”宁夏美益康医疗器械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回忆。1月底,员工立即停止休假,返回岗位,迅速复工复产,加足马力生产口罩。

  “现在回想起来,最自豪的就是生产口罩,解决了最迫切的问题。”12月7日,美益康公司口罩生产线上的员工接受采访时表示。

  加班加点连轴转。

  当时正在海原老家休假的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工作人员王有平主动请缨,1月31日,他赶到美益康公司,着手开展工作。

  由于该公司口罩检验合格证还没办下来,无法上市销售。王有平紧急对接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厅和江苏省特种安全防护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以最快的速度把口罩成品送到江苏检验。

  当时检测机构还没有完全上班,整个检测过程需要一周时间。“宁夏急需口罩生产线,能不能帮忙再快一点?”王有平多方协调,最终20多项检验指标仅用了四天,顺利拿到全区第一个口罩检验合格证。

  然而,重要原料熔喷布仍缺乏。

  此前,企业派人前往河南采购,但一无所获。王有平多方联系,找到大连市一家生产企业,得到的答复是可以供货,但得排到40天之后。

  “这是宁夏目前唯一一家口罩生产企业,宁夏急需口罩……”王有平终于说服企业负责人,匀出0.5吨熔喷布,以当时市场价百分之五十的价格,提供给宁夏美益康。这0.5吨熔喷布,可供生产50余万只口罩。随后,他又帮企业联系到2吨熔喷布原料,可满足200万只口罩生产用量。

  这条生产线以每天7000只口罩的产量,全力供应防疫需求。

  为全力满足口罩需求,宁夏通过政策性调配、各方捐助、市场化运作等渠道合力缓解;另一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千方百计招引项目,鼓励相关企业转产,扩大口罩生产供给。

  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等部门多次对接协调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中石化、山东省工信厅等有关单位,帮助企业购买口罩机13台,熔喷布19吨,环氧乙烷设备5套,压条机4台,无纺布胶条3万米。其间,中石化在口罩机、熔喷布等紧缺物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在此基础上,在各方全力、全速协调和支持下,2月21日,又一条口罩生产线——天恩医药口罩生产项目正式建成投产。(记者 丁建峰)

后浪

新兴产业心澎湃

<p>  天通银厦工业蓝宝石车间。</p>

天通银厦工业蓝宝石车间。

  这段时间,谈业务、拉订单,天通银厦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子学和团队“脚不沾地”地奔波于各个城市。

  “今年订单满满,正在谈的订单都是明年的计划。”王子学兴奋地说,“新兴产业的确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得益于近年来工业蓝宝石产业发展,公司迎来了业绩增长的新一轮高峰。作为国内首家制造质量高、位错密度小、单晶性能好的大尺寸蓝宝石生产企业,天通银厦已在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发芽开花”。预计到今年底,天通银厦三期及高附加值的切磨抛项目全部达产,可实现年产值50亿元。

  在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涌现出一批发展动力强劲的“后浪”:涵盖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11月,由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携手浙江晶盛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合资建设的工业蓝宝石晶体制造项目,在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工建设。该项目从考察对接、项目从选址到基建开工,仅用了80天,创造了我区招商引资新速度。

  工业蓝宝石是光电领域的基础材料,作为LED灯的衬底材料,或用作手机面板、背壳、镜头盖、表镜等的基础材料。目前,工业蓝宝石还逐渐应用于航天、航空、航海等高端设备,成为新材料领域的又一匹“黑马”。目前,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已聚集了石墨烯、单晶硅光伏材料、工业蓝宝石、集成电路大尺寸硅片等国内新材料重要生产企业。

  银川经开区负责人介绍,今年前10个月,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6.2%,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7%。实现固定资产投资为108.3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1.4亿元,同比增长12%。(记者 赵磊 实习生 方庆一 文/图)

打工人

不惧辛苦勇追梦

<p>  在“打工人”语录里,有辛苦,也有干劲,始终充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p>

在“打工人”语录里,有辛苦,也有干劲,始终充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没有困难的工作,只有勇敢的打工人。

  “打工人”,是一种自我调侃,也是2020年职场人在竞争压力下的共鸣。

  “打工难吗?难。但是我不能哭,因为骑共享单车的手,不允许用来擦眼泪。”小杜的语气,一半是对现实生活的调侃,一半则是充满干劲的自我鼓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小杜说:“都说‘打工人’有二亩田,白天的‘一亩田’是填饱肚子,晚上的‘一亩田’是耕种自己的未来。以前不懂事,2020年,真是给我好好上了一课!”

  小杜是吴忠人,从技校毕业后,应聘到一家私企。今年年初的两个月,赋闲在家的小杜,收入缩水。“我应该属于典型的打工人了,生活中有80%的痛苦来源于打工,但不打工就会有100%的痛苦来源于没钱。”那段时间,小杜如坐针毡,不久后他还将“晋升”为父亲,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一次和朋友的闲聊中,对方建议小杜可以尝试一下兼职送外卖。

  小杜当即注册了骑手号,并很快接到了第一单。当天一单仅有两公里路程的外卖,由于不熟悉路况,小杜又是问客户又是问保安,超时了2分钟,才把餐送到客户手中。好在对方听说自己第一次送餐,没给差评。为能尽快熟悉外卖小哥的全套业务,小杜不仅常跟同行请教,且悉心研究地图定位,观察派送片区的道路环境等。

  “现在,好的时候,一个月能赚4000元吧,作为一份兼职,还是挺不错的。”如今,体验了初为人父喜悦的小杜,同时倍感压力。家里人还介绍小杜学习汽修,毕竟他在技校学的就是这个专业,想再精进一下,将来干个副业也有手艺傍身。“相信只要我肯努力,总会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小杜说。

  90后的小何在银川某房地产公司干财会。小何回忆,今年头几个月,单位虽然不用去上班,但也暂时没有收入。坐吃山空的日子里,她曾托亲友帮忙介绍过工作,但对方一听她是”大专学历、去年才刚考完会计师证”,要么摇头,要么待遇低,这让她更深刻认识到学历和考证的重要性。

  “我就琢磨我这一双能算数、能记账的手,可不能再天天在家划拉手机玩了,我得继续提升自己。”小何报名参加了注册会计师学习班。“今年,我的成人本科也学完了,计划明年再报考其他证,‘证多不压身’。”(记者 王婧雅 文/图)

 
编辑:赵虎
责任编辑:赵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