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经济民生“热搜”词
2020-12-16 12:00:24 来源:宁夏日报

  编者按

  2020年,我们记得春天里,每一条凝固的街道,重新涌动;记得夏天里,每一颗鲜亮的头茬枸杞,向全网直播;记得在秋天,宁夏“客厅”里迎来络绎不绝的展会,举起一杯贺兰山东麓的葡萄酒,向世界邀约;我们在冬天等待银西高铁飞驰“上线”,开往下一个春天。

  依靠每一个普通书写者的韧性和力量,怀着贯穿始末的信心,我们即将走过这一年,走过“十三五”,每一个“热搜”都承载一份热切,释放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暖意。

  ■ 复工复产

  回首这一年的开始,等待家门口的拉面馆开门,等待熟悉的快递小哥开工,我们期待生产生活秩序的恢复,春天如常到来,城市恢复活力。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宁夏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推动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产生活,制定一系列纾困惠企政策,促进新业态发展。

  ■ 直播带货

  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借助新业态的力量,或许目标会实现得更快。直播带货,不仅仅是“网红”的专利,普通人拿起手机,学会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看到,农户一大早站在田间现场直播自家枸杞、谁家的滩羊频频出镜、女工的手工艺品走向更远的地方,为乡村的优质产品引来更多的“流量”。每一天,都是生活的现场直播。

  ■ 社区团购

  今年,我们可能和邻居更熟悉了,甚至可能熟悉他们的菜谱——社区团购群,团结购买力,拼单话家常。社区团购,折射出社区经济的潜力。大型商超,加速社区布局;电商企业,招募“社区团长”;社区小店,自建微信群,亲切上门服务。城市生命体的社区“细胞”,新业态正在精准打通商业服务的“神经末梢”,以优质的供给服务居民生活。

  ■ 厉行节约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餐饮消费中,“光盘行动”不是一句口号,已成为一种行动自觉。在电商平台,“小碗菜”的上线,从源头避免浪费。节约,不仅是一种美德,在经济领域即“降低成本”,土地节约集约化利用,循环经济降本增效。大街小巷,共享交通工具流行,低碳减排理念融于日常。节约,正在成为一种绿色的生活方式。

  ■ 消费券

  沿街的吆喝声,商场的购物节,随着城市“烟火气”的复苏,消费回补加速进行。我区商务主管部门提出,提振社会消费信心,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消费环境和产品。其中,发放消费券,是促进消费回暖的举措之一,兑现补贴的温度,重启经营的期待,提升品质的愿景。在经历消费理念的更新后,让我们为更有品质的生活理性“买单”。新消费,新业态,新观念,消费升级步履不停。

  ■ 贺兰山东麓

  2020年份的酿酒葡萄,将会沉淀出属于这一年份的独特口感和记忆。10月,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入选“世界十大最具潜力葡萄酒旅游产区”。在推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进程中,葡萄酒将发挥独特的作用。在宁夏贺兰山东麓,这里有好酒,恭候好故事。

  ■ “云”

  云办公、云发布、云展会……一朵数据“云”,打破时空的界限,承载不同空间的可能性。在中卫,提出加快建设“云天中卫”,推动高质量发展,城市光纤已实现100%覆盖;在西吉县,打造“云”平台,助力脱贫攻坚接续乡村振兴。填补信息鸿沟,焕活数字经济,“云”的故事还在续写。

  ■ 田园经济

  生活的理想没有平方米的局限,一亩三分地,是许多现代都市人的生活理想。不仅是收获的果实和蔬菜,还有倾注的时间,付出的劳动,田间的小憩,一起组成一首现代的田园牧歌,在追求“即时”的时代里,感受“延时”的朴素快乐。健康、绿色、有机生活,成为都市人“向往的生活”。

  ■ 适老服务

  在智能化的道路上,等一等那些步伐慢一点的人。教父母使用微信、电子挂号、打卡健康码……聚焦涉及老年人智能服务的高频事项和场景,为他们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务,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的切身困难,持续提供和优化适老服务。让科技更好地服务于老年人,帮助他们在互联网时代,拥有一根舒适的数字“拐杖”。

  ■ 银西高铁

  “高铁什么时候开通?”这是进入12月以来,宁夏人朋友圈的热门话题。人们期待高铁的速度体验,更期待“高铁经济”的带动效应。宁夏将正式接入全国高铁网,下一站,将“解锁”更多的目的地。(毛雪皎) 

贺兰山东麓

006.jpg

贺兰山东麓,每一颗葡萄都有生命,亦有使命。

  时至年末,经济民生热词串联起2020年度宁夏发展中的一系列亮点,它们映射着这一年来宁夏高质量发展的不同切片。

  绿色盎然的贺兰山东麓,每一颗葡萄都有生命,亦有使命。

  30多年前的贺兰山东麓,还是一片寸草不生、风吹石头跑的戈壁荒滩;如今,这里已是青藤蔓展、曲径通幽的明星产区。

  1985年,在克服了没有不锈钢发酵罐、缺少自来水,葡萄种类混杂,室内温度变化大,发酵不能很好降温等一系列困难后,宁夏第一瓶干红葡萄酒终于诞生。可是,卖给谁?

  “当时,干红葡萄酒在北京等大城市才刚出现。不知道有多少次,我这个酿酒师被叫到客人面前,无数遍地解释这种被认为‘变味’的葡萄酒是干红。”当年参与酿造的现任西夏王葡萄酒业有限公司首席酿酒师俞惠明,忆起往事颇为感慨。

  今秋,第九届宁夏贺兰山东麓国际葡萄酒博览会在银川开幕,引得世界各地的红酒爱好者到访。宁夏扶贫书画院负责人李晓红女士在走访了多家酒庄后“犹豫”起来:“各家都有特色,不分伯仲。之前我一直在代理澳洲葡萄酒,现在可以肯定的是,我很快将会代理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不过有一事为难:到底选哪家的葡萄酒?”北京世纪国际康帝文化股份有限公司金蓉女士考察了多家酒庄,一路拍照:“来之前我还在思考,带什么伴手礼给家人?现在决定了,就带葡萄酒!”

  短短2天内,博览会达成合作协议68个,协议金额达155.6亿元;国内116家酒庄、近400款葡萄酒参赛,把酒论道;百余名酿酒师、庄主切磋技艺、互致敬意,学习借鉴葡萄酒文化传承、生产技术、经营经验。

  北纬38度,一条世界公认的葡萄美酒黄金线。贺兰山东麓,已成为世界公认的“年轻的葡萄酒明星产区”,宁夏将把发展葡萄酒产业同加强黄河滩区治理、加强生态恢复结合起来,增加文化内涵,打造自己的知名品牌,不断提高附加值和综合效益。(记者 王婧雅 文/图)

田园经济

<p>  都市里的田园牧歌。</p>

都市里的田园牧歌。

  曾经,一款可以种菜养鸡的“开心农场”风靡网络——拥有一方可以种植的田园天地,确实让人发自内心的“开心”。

  在银川,都市人向往的生活,就是邀三五知己,与自然相融合,让生活慢下来。近年,都市“农夫”多了一个新选择:在贺兰山东麓的酒庄,进行葡萄认养。

  去年小试牛刀的志辉源石酒庄在帮助120位客户圆梦后信心倍增,通过更完善的认养计划,今年认养葡萄的客户达到510位。“我们酒庄的葡萄园管理规范,基于这一标准,酒庄才能实现‘葡萄认养计划’。”志辉源石酒庄副总经理肖喆介绍,葡萄园认养方式以每0.25亩为一个标准单位计算,认养项目包括40株葡萄树、每株葡萄认养当年的果实,以及葡萄树于次年1月产出的新酒60瓶。目前,可认养的品种包括赤霞珠(干红)、霞多丽(干白)等,客户可认养单一品种,也可组合认养,认养费用为4800元/单位/年,在整个葡萄的生长季,即每年的4月至10月上旬,可以随时参与认养。

  “其实,现在不少城里人都有‘农夫情结’,我们对认养的需求不仅仅在于挂个名头、周末有空了来转转,更多的是在亲手种植之余能够‘看着自己种的东西长大’”。一位来年还准备续约的客户坦言,他已连续两年参与了葡萄认养计划,“带着孩子亲自感受锄草、浇灌、剪枝和采摘,将大串的葡萄捧在手心,想着这葡萄里有我们自己的汗水,那种开心溢于言表。罐装成酒,酒标是孩子设计的,这是喝其他葡萄酒所无法比拟的,更是我逢年过节馈赠亲友的首选。”

  “和很多认养计划一样,我们会有专人为客户的葡萄园进行田间管理,客户也可以随时来酒庄体验种植、采摘的乐趣。有别于一般田园农场的是,我们的认养客户还能参与一些葡萄酒的酿造过程。在完成装瓶后,我们还会提供酒标设计,或将客户设计好的图案制印成酒标,打造专属记忆。”肖喆说。(记者 王婧雅 文/图)

直播带货

<p>  面对直播镜头的马燕落落大方,享受着这份工作带来的快乐。</p>

面对直播镜头的马燕落落大方,享受着这份工作带来的快乐。

  2020年,直播成了卖货的标配。李佳琦和薇娅的成功让无数人想要试水直播行业,新的记录被不断打破,新的品类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直播间,房子、车子、挖掘机……只有你想不到,没有直播间卖不了的产品。

  镜头前,27岁的银川市闽宁禾美电商扶贫车间主任马燕淳朴又自信,除了介绍产品外,还会和网友们唠唠家常,讲讲老家的风土人情,分享生活妙招等,侃侃而谈间,让你很难想象这位“带货女主播”从首次“触网”至今不过半年。

  今年4月,扶贫车间转变销售思路组建“巧媳妇”直播团队,希望通过电商平台,将宁夏农特产品卖到全国。从首播面对镜头时紧张地一句话也说不出,到如今的应对自如,马燕坦言,做了主播后收获了更多的自信和快乐,生活也更有了奋斗的动力和目标。

  线上直播火热,电商、社交和短视频平台纷纷挖掘自身流量,试水直播带货。

  “我没有看过洛杉矶凌晨4点的样子,但我在直播间当过凌晨3点的‘购物狂’。”从直播间里挑选商品,成了95后的银川姑娘婷婷的生活习惯。“以前也在直播间买过东西,但没今年这么疯狂,大到家电手机、小到水果零食,都要到直播间里买,消费习惯潜移默化迁移了。”

  打开婷婷的直播购物车,各种商品五花八门,其中水果零食和化妆品购买次数最多。“农副产品要去拼多多‘蹲’,便宜还好吃。化妆品自然逃不过李佳琦和薇娅的直播间。”已经“蹲守”出经验的婷婷坦言,比起传统线上购物,直播带货最能打动她的就是强烈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主播会现场帮你试穿试用,比单调的图片更容易让人信任,而且在直播间里的“红包雨、购物券和秒杀满减”等,更易催生购买欲。(记者 王婧雅 文/图)

“云”

<p>  发布会,“云”直播。(资料图片)</p>

发布会,“云”直播。(资料图片)

  “你看我时很远,看云时很近。”诗人或许不会想到,这句话或许是互联网时代的寓言——在“云”端技术通达的当下,无需碰面,便可以突破时空的界限。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云展会、云办公、云教育、云发布会……实现安全距离的“云聚集”。“在线”成为一种常态,随时随地在“云端”破解痛点。这是一朵轻盈的云,唯有虚拟形态;这也是一朵有分量的云,承载着超出想象的信息和沟通。

  在云计算的法则里,有高质量发展的密码,也有美好生活的愿景。

  今年,中宁枸杞产业博览会首次尝试“云办展”,共搭建枸杞系列产品展览展示平台88个、直播展位22个,运用现代媒体和营销方式,通过系列线上活动,引入更多“流量”走进展厅,为了解和宣传宁夏枸杞,搭建一扇“云”窗口。

  “沙漠水城,云天中卫”,这座城市把培育云计算产业发展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沙漠、数据,看似并不相关的元素,产生了奇妙的效应。

  在西吉县,“六朵云”服务工程,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从此,没有乡村属于“偏远”地区,文化服务“云”上直达。“云+文化”,建立起县乡村手机App四级网络服务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在智能时代,我们依赖“云”端,享受快捷资源,拥抱储存空间。信息的鸿沟,或许仅依靠“云”还无法逾越,但至少在同一片“云”下,此时此刻共享知识的片羽。

  在智能时代,我们依赖“云”端,也应当自省,线上和线下的界限,在字节的流动之中,构筑每个人的信息岛屿。

  云里云外,或许,你会愿意喝一杯“云”咖啡,也很乐意面对面去见一个想见的人。(记者 毛雪皎)

 
编辑:赵虎
责任编辑:赵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