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金融机构要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本分。今年以来,我区金融系统强化使命担当,全力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支持九大重点产业发展,积极发挥金融科技优势,搭建平台,进一步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一个平台为企业融资按下“快捷键”
“筹集资金费心、筹不到钱忧心、后续贷款担心。”这是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普遍问题。破解“门槛高、时效低、成本高”,要打通金融服务链,优化金融生态圈,有效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让金融服务直达企业,实现“精准滴灌”。
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金融单位座谈会提出,要加快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探索运用信用贷款,解决中小微企业因不具备抵押担保条件而融不到资的问题。
如何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引导金融机构和企业参与、社会共建、整合资源,从而打通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最后一公里”?宁夏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借力科技之手,以数据为“桥梁”,建立宁夏地方金融监管和服务智能化平台,实现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三位一体”高效对接,破解中小企业贷款融资难。
搭建“融资平台”,为企业提供一站式选择
“以前想贷款,企业都是一家家银行跑,现在平台将银行集中到一起,像个‘金融服务超市’,比对各个银行政策产品的同时,企业还可以直接提出需求。”银川一家工贸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打开宁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首页,注册企业、融资产品、需求金额、放款金额等全部公开显示。银行在平台发布信贷政策和金融产品,包括参考利率范围、贷款额度、贷款期限等信息清晰明了,同时还设有服务案例、政策咨询等栏目,为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参考。
在宁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试运行期间,兴业银行银川分行成功办理了平台首单线上融资业务,为宁夏某医药公司发放了190万元的线上融资贷款,高效快速解决了企业临时性的资金需求,得到了企业的认可。
“今年3月,我在石嘴山银行办理业务时,了解到这个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回到公司后,我立即进入该平台进行注册,很快通过审核。”天筑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强金莲告诉记者,宁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入驻的金融机构多、融资项目种类多,可以满足不同资金缺口下的需求。
截至目前,平台已对接30个相关部门政务涉企数据2000余项,平台入驻金融机构34家,实现区内主要金融机构全覆盖,上线融资产品104款,为企业提供丰富的融资选择,助力企业融资“网上办、掌上办、马上办”。
“政银企”三方信息共享,推动银企精准对接
“感谢政府建立的宁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及时解决了我们公司在业务发展壮大过程中遇到的资金难题。”宁夏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周磊告诉记者。
“今年年初,由于企业拓展项目,前期资金投入较大,但自有资金难以维持新项目正常运行,急需银行贷款。”周磊说。作为一家小微企业,企业之前很少和金融机构打交道,没有熟悉的融资渠道,不知道银行贷款该从哪着手,新项目也因资金投入不足面临停工的窘境。
看到“宁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的宣传后,企业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不到10分钟就完成了账号注册、授权和融资信息发布。融资信息发布后,企业接到了黄河农村商业银行营业部打来的电话,询问融资申请并前往企业面谈,提供了贷款办理的基础资料。很快,企业再一次接到银行的电话,说贷款已经批了,可以放款。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平台通过实现银企对接线上化、常态化、制度化、专业化、市场化,充分解决了‘客户找不到银行、银行找不到客户’的难题。”黄河农村商业银行相关负责人说。
该平台的搭建不仅有效解决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也让银行放下了“不敢贷、不愿贷”的包袱。宁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以工商、税务、司法、社保、电力、行政处罚等政务数据为基础,以企业经营数据为核心,以第三方数据为补充,打通“信息孤岛”,实现了“政银企”三方信息共享,通过综合数据分析形成企业精准画像,免费提供企业信用报告,在为金融机构办理贷款提供全方位数据支持的同时,节约了金融机构和小微企业数据成本,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截至今年7月22日,平台注册企业711户,共发布融资需求19.43亿元,累计解决融资需求11.31亿元。(记者 李徽 实习生 苏菁菁)
一个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动能
夏日,阳光洒在西吉县什字乡玉丰村的田垄上,千亩青贮地似绿色的缎带远远扯向天边,村子里家家户户蓝色的彩钢牛棚显得格外惹眼。
“人均一头牛,吃穿不用愁;人均两头牛,买车又买楼;人均三头牛,小康富流油。”这首流传于当地养殖户口中的顺口溜,在“5+X”贷款模式的支持下逐渐变为现实。
“从前养牛为耕地,一头两头就够了。如今养牛能致富,十头百头不嫌多。”8月4日,玉丰村村民马德华,一边把青贮玉米倒在牛槽里,一边满怀憧憬地打量着旁边盖到一半的牛棚。他告诉记者,新牛棚盖成后,存栏数可达30头,加上之前的10头牛,一年能收入60多万元。
两年前,农行宁夏分行在玉丰村试点推行“5+X”专属信贷服务模式,作为第一批受益农户,马德华当年申请贷款30万元。得益于贷款额度的提高,他扩大牛棚、买进牛犊,信心满满。
在今年6月召开的全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农业银行宁夏分行为满足脱贫农户多样化资金需求而在全国率先推出的“5+X”专属信贷服务模式,获得充分肯定。“5+X”专属信贷服务模式,是针对已脱贫人口,在享受5万元脱贫小额信贷的基础上,根据其扩大经营规模的资金需求,在不突破实际偿债能力的前提下,再给予X万元优惠利率的农户贷款扶持,支持已脱贫人口向规模经营农户转变。
该模式着力解决了传统服务模式下“客户结构多元、信贷需求差异大、金融产品同质化”等现实问题,兼顾了农村多层次客户群体差异化融资需求,既发挥了金融扶贫的“造血”功能,让贫困人口从贷款中受益,又有效激发脱贫户内生动力,提供持续金融助力,确保了金融帮扶政策不变、靶向不偏、力度不减、平稳过渡。该模式自2019年运行以来,已累计发放53亿元,惠及全区12万贫困人口。
“5+X”专属信贷服务模式在贷款方式上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集成人脸识别、联网核查、OCR身份识别等技术,通过“农户信息建档+惠农e贷”,支持农户贷款全流程全天候线上化运作,实现“不见面、马上贷”,充分满足农户小额、频繁、便利的用款要求,进一步破解了“三农”客户融资慢问题。(记者 张瑛)
一汪金融“活水”滋养产业项目
吴忠市红寺堡区中烟飞地养殖基地曾经陷入成长的烦恼。
“养牛、养羊对我们庄户人是本职,但缺钱、缺投入就像一座大山挡在了面前。”回忆起以前的日子,红寺堡区红寺堡镇镇长白占玉感慨地说。
改变,源自一场启动资金的助力。
2018年,红寺堡镇动员村民“出村入园”——进入中烟飞地养殖基地集中统一饲养肉牛。当时,最大的难题是农户手里没有买牛的钱。经多方牵线,国家开发银行先后支持该项目3000多万元启动资金,帮助一期项目成功上马。
有了金融“活水”,家家户户积极买牛入社搞养殖,形成“支部+农户+金融机构+企业+基地”的合作模式,村民连续3年获得“分红”。手里有钱,心头不慌。尝到了养殖产业的甜头,白占玉带领村民有了新奔头,准备上马二期项目,预计投入8000万元。
金融“活水”,滋养了一大批像中烟飞地养殖基地这样的产业项目,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
近年来,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金融机构围绕做好产业“文章”,通过创新金融产品,服务产业链,精准满足不同阶段、不同对象的融资需求。
在中宁县,围绕枸杞产业,各级金融机构创新推出定制金融产品,以适应不同阶段枸杞企业发展的融资需求。中宁农行以农村生产经营贷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贷款、农户小额贷款、“惠农e贷”等金融产品为抓手,做精、做强、做优产业链上下游客户金融服务,加大对枸杞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中宁农商行针对枸杞种植、采摘、加工、仓储等各环节的资金需求,灵活推广使用满足不同贷款群体合理资金需求的金融产品,着力满足枸杞全产业链资金需求。
2000元虽然不多,却成为支持一户家庭致富的产业“启动资金”。
10年前,同心县王团镇的赵月珍,从宁夏东方惠民小贷公司首贷2000元,养了3只羊,开起了家庭小卖部。10年后,赵月珍养了15头牛,帮家里翻盖了砖瓦房,彻底翻了身。“那时候,家里日子苦,2000元是一笔‘巨款’,改变了我们一家人的命运。”曾经围着灶台转的赵月珍,如今成了村里的能人,一步步走上了致富路。在她的带动下,村里100多名妇女也敢于申请小额贷款,迈出创业的第一步。
作为宁夏第一家由社会公益组织成功转型的小额贷款公司,宁夏东方惠民小贷公司“面向三农,妇女为主”,业务覆盖六盘山贫困片区,已累计发放贷款超30亿元,累计服务的15万客户中,98%是农村妇女,帮助她们实现家庭自主创业,走上致富道路。
近年来,宁夏金融机构持续加大支持力度,创新产品和服务,不断优化小微金融服务生态,推动小微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缓解融资难、融资贵,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更好支持实体经济。(记者 杨娟)
国开行宁夏分行:
上半年累计投放清洁 能源项目贷款525亿元
8月9日,记者从国开行宁夏分行获悉,作为宁夏首家融资支持新能源项目的银行,截至今年上半年,该行累计投放清洁能源项目贷款525亿元,支持装机容量1055万千瓦,占全区清洁能源装机总容量的40%。其中,向风电项目累计投放392亿元,支持装机778万千瓦,占全区风电装机总量的56%;向光伏项目累计发放贷款125亿元,支持装机266万千瓦,占全区光伏发电装机总量的22%,成为支持宁夏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主力银行。
上半年,国开行宁夏分行充分发挥开发性金融先锋先导优势,在全行率先开展新能源补贴确权贷款业务,为新能源企业纾困,于5月实现全国首单新能源补贴确权贷款业务落地。目前,已累计发放可再生能源补贴确权贷款8.46亿元。
在“3060双碳”目标指引下,国开行宁夏分行将继续为自治区清洁能源产业注入金融“活水”,支持宁夏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建设,积极推动传统能源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支持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完善电网建设,提升电力系统调峰能力;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民生用能清洁化;严控“两高”行业贷款,对煤基能源产业实行差异化支持政策,助力宁夏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记者 裴云云)
交通银行宁夏分行:
服务实体经济出实招
8月9日,记者从交通银行宁夏分行获悉,今年上半年,该行着力提升金融服务能力,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持续打造金融服务新模式。
交通银行宁夏分行根植实体经济需求,聚焦自治区九大重点产业发展,多措并举推动基础设施领域和新型材料、清洁能源等地方特色产业信贷需求落地,助力自治区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截至今年上半年,各项贷款较年初净增37亿元,增幅19%。
2021年春节前夕,银川某零售行业龙头企业客户为保障疫情防控和民生需求,急需向供应商支付5000万元货款。在国家外汇管理局宁夏分局的帮助下,交通银行宁夏分行发挥离岸业务优势,仅用两周时间就为该公司发放了800万美元全口径跨境融资并以便利化方式结汇使用,综合成本仅为3.65%,大大节约了企业财务支出。
此外,交通银行宁夏分行充分发挥交银集团全牌照优势,坚持“公司+投行+同业+国际+子公司”服务策略,形成创新业务与传统信贷业务互补的综合化服务机制,通过融资租赁、投资重点国企债券等创新业务,为区内各类实体经济主体融资13亿元。同时,积极打通境内外货币市场,为我区实体企业引入低成本境外资金。(记者 赵磊 陈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