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尽所“能” 践行绿色低碳新生活
2021-09-23 08:44:03 来源:宁夏日报

  生态文明建设同每个人息息相关,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每个人都是践行者、推动者。

  少开一天车、少用一张纸、少用空调多开窗、节约一滴水……很多举手之劳,都在助力低碳绿色的美好生活。

  近年来,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等部门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准确把握绿色低碳发展的要求,把宣传低碳发展理念、倡导低碳生活方式作为重要内容之一,提升全社会绿色低碳意识。

  如今,绿色低碳生活理念深入人心,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逐渐发生改变。在宁夏,越来越多的单位、群众“节”尽所“能”,认真践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自觉履行节能减排义务,共建舒适美丽的绿色家园。

打造低碳社区 共建绿色家园


<p>  朱嘉瀛老师在整理图书。</p>


朱嘉瀛老师在整理图书。

  半世为师,桃李满园,78岁的朱嘉瀛头一次“求”人。

  再过几天,朱老开办的图书漂流室就要开张了,为了这间漂流室,他半年来奔波忙碌花了不少心血。从退休金里拿出4万元付了房租,购买书架、置办桌椅,又从家里拉来了精心挑选的200多本藏书——这还不算完——总觉得图书太少,满足不了社区居民多样化的读书需求,朱嘉瀛向学生求援。

  “朱老师发了一条朋友圈,说急需好书,太旧的不要。”乔宏卫是朱老师的学生,在他的印象中,从教40多年的朱老师和蔼正直,还有着一股子倔劲儿,从不接受别人的帮助:“这次他主动开口,这事儿对他肯定特别重要。”二话没说,乔宏卫给老师发去信息:“捐书100本,说到做到!”

  果然,没过几天,乔宏卫骑着三轮车送来了几大箱图书,其中,大部分是八成新的世界名著。这不是朱老接受的第一笔捐赠,来自北京、西安等地学生们捐赠的图书,已经先一步到达了图书漂流室。

  位于银川市兴庆区银虹社区对面的图书漂流室热闹了起来,短短几个月,藏书数量超过1500本。朱嘉瀛说,所有人可免费借阅,让图书流动起来,让读书点亮生活。

  “低碳悦读、藏书共享,朱老师的图书漂流室和社区提倡低碳、节约、共享的理念不谋而合。”银虹社区党委书记闫园说,社区也为图书漂流室贡献了200余本图书,号召社区居民,尤其是少年儿童远离手机等电子产品,静下心来多读书、读好书,做一个行为低碳、内心丰盈的人。

  “一棵20年的树可造3000张A4纸,而每节约5000张A4纸就相当于节约大概1立方米的木材。节约用纸的功劳等同于植树造林。”康平社区党委书记郑鑫对低碳节能有着自己的理解,也正因如此,她成了同事口中的“抠门书记”。“书记要求我们办公用纸必须双面打印;复印时,如果没有硬性规定,要使用缩印功能;编辑文件时,对纸张大小及页边距进行调整,同样的纸张面积就打印尽可能多的内容……”社区工作人员忍不住“吐槽”:“有时候想找些废纸回去给孩子当草稿纸,竟然找不到一张只用了单面的A4纸。”

  银川市兴庆区观湖社区则把低碳减排与出行结合起来。“社区8名工作人员,全部采取绿色出行方式,上下班一人步行,3人骑车,剩下4人坐公交车。”社区工作人员徐梅芳说:“绿色出行,既锻炼了身体,又减少了污染排放,还能欣赏沿途美景,一举多得。”

  为了将低碳出行的理念推而广之,观湖社区还主动联系相关企业安装了12个电动车充电桩,“用电是从社区办公室引的电,就是为了引导大家少开车,多骑行。”观湖社区党委书记张春燕说。

  原定于中秋节组织的“观湖夜跑”活动,因为连阴雨被迫延期,报名的50多位辖区居民直呼遗憾。“社区经常组织文体活动,号召大伙儿‘动起来’,身体力行践行绿色生活。”张春燕说,报名的居民不用担心,“十一”期间,活动继续!(记者 秦磊 文/图)

推行绿色办公 践行低碳理念


<p>  自治区药监局聘请物业公司的工作人员利用回收废水清洗拖把。</p>


宁夏药监局聘请物业公司的工作人员利用回收废水清洗拖把。

  9月18日,在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洗手间里,物业公司工作人员张莉正在清洗拖把。“我们现在洗拖把的水都是再利用。”张莉清洗拖把的水池旁边摆放着一台尾水收集箱,“局里净水机里排出的尾水都收集到箱内,可以用来浇花、洗拖把和抹布。”张莉说。

  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局持续在干部职工中广泛推广“节能低碳”理念,多措并举,推动绿色机关建设。

  “我们把节能、节水、垃圾分类等纳入干部职工培训体系,积极推行绿色办公,无纸化办公,减少纸质文件、资料的印制数量,并大力推广使用可再生纸、再生铅笔等绿色环保再生耗材,养成节能低碳办公的行为习惯。”自治区药监局综合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针对机关办公楼内灯具、水龙头等设备老化严重、耗能较高的实际,综合处及时将原有的高耗能灯具全部更换成LED高效照明光源,机关大楼绿色照明灯具100%全覆盖;将用水器具全部更换为高效节水的用水器具,并设置了开水器废水回收箱,鼓励干部职工优先使用回收尾水浇花、打扫卫生等。废旧电子产品、办公用品的循环利用;加强机关垃圾的分类存放,全面实施垃圾分类,目前机关生活垃圾应分尽分,应收尽收。

  2020年,我区在县级及以上党政机关全面深入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机关运行成本,推行绿色办公。预计到2022年底,区属、市属、县(区)属县级及以上党政机关建成节约型机关的比例均达到70%以上。

  “每个人都是碳排放者,随手关灯、节约用水用纸、垃圾分类等,都需要我们从点滴做起,同时我们也要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积极参与到绿色低碳生活中来。”银川市长城中路街道办事处综合办公室副主任唐建云说。

  唐建云说,长城中路街道采取多途径积极践行低碳绿色工作方式,将低碳生活理念渗透在各个角落,通过开展垃圾分类、低碳出行、节约用电、节约用纸、公勺公筷等文明宣传活动,积极营造节能降耗、低碳环保良好氛围。另一方面通过发放印有“文明健康,有你有我”“光盘行动,从我做起”等宣传标语的环保绿色帆布袋、公勺公筷等物品,开展全方位宣传。同时,街道办对下班不及时关闭电源、电脑、复印机等情况在工作群及时予以提醒和通报,形成长效监管机制,让低碳绿色理念深入人心,有效融入工作和生活中。

  “近年来,经过各项节能改造,我们在排练、展览次数、办公人数等增加的情况下,电费、水费等能耗基本保持稳定。”银川文化艺术中心相关负责人说,该中心坚决杜绝“长明灯”“长流水”现象,先后对公共区域、办公区域进行灯光改造,将原普通照明灯改为LED节能灯,还投入资金将10余台普通电机更换为节能环保型电机。该中心与银川市行政中心是全国首批“能效领跑者”公共机构。

  “人治、技改,是实现节能低碳的两个抓手。”银川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节能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说,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理念已经融入各级党政机关的日常工作中,银川市还将在规划建设、节能改造、节水节电管理等方面,大力推进节约型公共机构建设工作。(记者 智慧 文/图)

绿色建筑让百姓生活更美好


<p>  楼顶安装太阳能板的绿色建筑。</p>


楼顶安装太阳能板的绿色建筑。

  “我家里有4个房间,每个房间里都有一个进风口,卫生间门口上方还安装一个通气口,房屋冬暖夏凉,始终处于恒温、恒湿、恒氧状态。”9月19日,银川市兴庆区清净巷玺云台南区居民魏先生说。

  几年前,魏先生与老伴还住在老式楼房里,夏天最热的时候不开空调屋子没法待,冬天暖气不热也让老两口头疼。2017年,老两口搬进了玺云台小区。“当时入住的时候,小区物业就介绍这个小区楼房与别的楼房不一样,每天屋内的温度都是随室外天气不同而变化,屋内随时自动调整新风系统风量,保证不开窗就能让室内空气清新。”魏先生说。

  “玺云台南区是宁夏第一个同时获得绿色建筑设计、运行双三星级标识的项目,该项目采用了隔震橡胶垫减震技术、污水源热泵处理、集中置换式新风系统、分户水质净化技术、高档三玻塑钢窗等技术,起到了节能、节材、节地、节水的环保效果。”宁夏中房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该公司开发建设的绿色建筑面积达79万多平方米,已实现平均每年减少1万余吨标准煤、二氧化碳减排2.56万吨、节水14.84万立方米、减少垃圾排放7.42万吨。

  进入9月,贺兰县“正基·如意府”房产建设项目一期主体进入了收尾阶段。该项目采用宁夏最新最高建筑节能规范标准要求,在原有节能标准65%的基础上进行提升,按照大于40%绿化率的要求进行室外设计,并采取人车分流,降低汽车尾气及噪音对居民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即将进行的室内装修装饰阶段,采用新型的室内板材——轻质隔墙条板,该板材生产过程中无需高温高压,无毒、无害、无污染,无放射性,属绿色环保新型节能建材,在保温、隔音等要求相同的条件下,板材更薄,相同建筑同比可增加10%以上的使用面积,有效提高了居民的生活空间。

  在宁夏民生房地产公司开发建设的兴庆府二号院,住宅楼顶都安装了太阳能集热板,业主利用太阳能在家就能免费用到热水。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相关行业部门在设计初期,将环保思维融入设计理念中,实现绿色施工目标。企业积极行动,将太阳能、循环用水等低碳环保技术合理导入工程设计中。”自治区住建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0年底,宁夏新建建筑节能设计和施工阶段执行节能标准的比率达到100%,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实施991万平方米,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达到64%,新型墙体材料应用比例达到90%,装配式建筑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全区建设装配式建筑面积累计完成400万平方米,累计新增太阳能光热建筑面积2006万平方米。到2022年,当年城镇新建民用建筑中实施绿色建筑面积占比将达到70%。

  “我们将通过科普教育宣传、大型公共建筑示范、在居住建筑采取绿色建筑措施等办法,让绿色建筑走进老百姓的生活。”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说。(记者 李锦 文/图)

低碳出行成就“绿色”风景


<p>  工作人员给电动公交车充电。</p>


工作人员给电动公交车充电。

  步行、骑车、乘公交,这些“省事、省时、环保”的出行方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宁夏人认可。选择绿色出行后,越来越多的群众发现:天变蓝了,路变“宽”了,走在街上心情也舒畅了。

  “现在交通太方便了,出行距离近可以选择走路或骑单车,距离远就坐公交车。”家住银川市金凤区尚景世家的金女士告诉记者。“以前开私家车跑业务图的就是方便,这几年银川市的公交线网越织越密,坐公交车方便又省钱,不着急我就坐公交车出门。”从去年开始,她在市内出行不再开私家车。

  “乘坐公交与开车相比,既省钱又环保。”银川市民金女士说乘坐绿色公交第一个好处就是省钱:刷卡高峰期0.9元,非高峰期只有0.7元,一个月乘公交的花费不足100元,与以前一个月四五百元的油费相比,真是又便宜又实惠。“公交的速度也不慢,如果走西夏区,我选择乘坐快速公交,从金凤区到西夏区用时不到1个小时。此外,部分道路还设置了限时公交专用车道,上下班高峰期公交车的优势也体现出来了。”金女士说。

  “我们以前开燃油公交车,污染环境不说,气味大,还很脏。”说起新旧公交的不同,银川市公交公司退休职工杨秀玉最有发言权,“20世纪90年代,我驾驶的公交车都是汽油车,车一发动,排气管就冒黑烟,一天跑下来,鼻孔都变黑了,如果穿白色的衣服,一天下来,袖口、领子都成黑色了。”银川市公交公司1路驾驶员张阳说:“节能是个积少成多的过程,节能驾驶就是细节驾驶。公交车每天要起步、停车上千次,通过轻踩油门来实现平稳起步,尽量少踩刹车、勤换挡、提前做好路况判断,匀速行驶就能实现节能。”

  “截至目前银川市累计购置投放新能源电动公交车615辆。”银川市公交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一辆燃气公交车年耗气总量为3.18万立方米,产生二氧化碳68.89吨。而纯电动公交车年碳排放量为零,615辆纯电动公交车比等量的燃气公交车年减少碳排放量为4.23万余吨。预计到2023年后,银川市新能源电动公交车占比将达到80%以上。

  吴忠市公交公司负责人王慧说,吴忠市现有新能源公交占比100%,纯电公交车通过电量转换与传统CNG客车相比百公里节约气耗近60%,较传统以柴油为主要动力的城市客车,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过1040吨,相当于每年植树5100棵。(记者 张涛 文/图)

“变废为宝”倡导新时尚


<p>  银川市金凤区黄河东路街道办事处金家巷社区志愿者赵秀琴将废旧洗衣液瓶制作成花瓶。</p>


银川市金凤区黄河东路街道办事处金家巷社区志愿者赵秀琴将废旧洗衣液瓶制作成花瓶。

  “平常生活中大家会丢弃很多废旧物品,我们可以动手改造它们,让它们重焕生机。”9月18日,银川市金凤区黄河东路街道金家巷社区志愿者赵秀琴说。赵秀琴巧手变废为宝,将社区回收的废旧物品改造后再利用。

  “先把要剪裁的部分画出来,然后再修剪。”装洗衣液的大塑料瓶在赵秀琴的手里变成了“宝贝”,她用记号笔在洗衣液瓶上把想做的模型画出来,再用剪刀进行修剪,一个漂亮的“花盆”很快就制作好了。

  金家巷社区通过积分兑换的方式把资源垃圾收回来,动员辖区里的手工爱好者、志愿者,对可利用的资源垃圾进行废物改造,美化环境。

  在银川市金凤区黄河东路街道盈南家园社区,有一个旧物置换点——“闲余”港湾。这里放着各式各样的物件,有椅子、凳子,还有大缸、电风扇等,这些大小不一的物件都是居民从家里拿来的闲置物品。

  过去居民家中的闲置物品没有地方放,就随意堆放在楼道里,既影响环境,又妨碍居民出行,还存在消防安全隐患。为此,盈南家园社区专门设置了“闲余”港湾,把居民家中闲置的物品存放在社区的“闲余”港湾,供有需要的居民选用。“闲余”港湾让“沉睡”在居民家中的废旧物品“活”起来,使闲置物品物尽其用。

  “马上到了腌咸菜的季节,我家里有好几个缸,拿到‘闲余’港湾,看谁家有需要就拿去用。”居民杨成将家里多余的咸菜缸送到“闲余”港湾。“我家孙子上小学了,儿童推车也用不上了,谁家需要可以循环利用。”居民侯建明送来了儿童推车。居民们的闲置物品集中到了“闲余”港湾,社区工作人员对这些闲置物品进行登记,拍照后通过微信等途径发布展示,有需要的居民可以到现场挑选领用。

  “通过旧物收集领用,提高了物品使用效率,延长了物品使用寿命,减少了垃圾废物,增强了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盈南家园社区党支部书记杨莎莎说。(记者 陶涛 文/图)


 
编辑:赵虎
责任编辑:赵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