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蔬菜生产稳定储备充足
2022-12-07 09:45:34 来源:宁夏日报

宁夏蔬菜生产稳定储备充足

蔬菜在田面积24.5万亩 日上市量2868吨

  初冬的宁夏大地日渐寒冷,但贺兰县南梁台子农场隆源村宁夏兴耘田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温棚内,却是暖意融融,绿意盎然,反季节蔬菜开始大规模“走向”市场。

  12月4日,记者走进兴耘田日光温棚,热气夹杂着泥土清香扑面而来,一排排绿叶蔬菜长势喜人,工人们娴熟地拿着铲刀采收成熟的蔬菜,之后打捆、装筐,整齐地排成排,等待着运输车辆的到来,人人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园区打工的李某一边忙着清理蔬菜行间的杂草,以保证蔬菜健康生长,一边热情地向记者介绍:“都是新鲜的绿色蔬菜,好吃得很。”

  兴耘田公司董事长魏新民告诉记者,基地共有大小温棚、拱棚200栋,目前正常生产的温棚30栋,由于科学种植,一年可以轮作4茬,育2茬苗,种2茬叶类菜。

  指着棚内绿油油的香菜,魏新民向记者介绍,今年基地种了26棚香菜,第一茬10月25日陆续上市,目前已基本结束,1栋棚占地3.5亩,1亩地产量是4000公斤左右,“由于室内条件好、温度高,我们的香菜根系均匀、品相好,产量、口感都比往年有所提高,地头价每公斤3.6元到4元,高于其他种植基地。”

  魏新民说,第一茬香菜结束后,第二茬香菜便可接替“上岗”,12月下旬,4栋棚的芹菜将陆续上市,可一直延续到明年2月,届时这30栋棚将用来育苗,以供露地蔬菜种植。

  “温棚的好处就是一年可以种植好几茬,春季通过育苗、卖苗增收,每座温棚收入可达2万元。现在我又通过种植生菜、香菜、芹菜等叶类蔬菜提高收入,除去成本,一年下来收入还是很可观的。”魏新民说,“别看这个棚只有3.5亩,育出的苗可种400亩露地菜。3月底种苗移栽到大田后,到5月底6月初便可上市了,届时将成为公司来年第一批商品,走向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市民的餐桌。”

  除了温棚,目前兴耘田公司的优质农产品集采集配中心还收储了2000吨储藏菜,包括大白菜、娃娃菜、萝卜、大葱、甘蓝、红薯等,将于元旦、春节期间供应市场。

  记者从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了解到,目前全区蔬菜在田面积24.5万亩,日上市量2868吨,主要品种为芹菜、韭菜、番茄、辣椒、黄瓜、小白菜、小油菜、大葱、西葫芦、甘蓝、茄子、萝卜、菠菜、生菜等。全区日蔬菜需求量为4700吨,其中本地供应2020吨(占43%)、区外调入2680吨(占57%),区外主要从云南、广东、陕西、四川、河北、山东等地调入,品种以长茄、蒜薹、尖椒、青笋、冬瓜、生姜、大蒜、菌菇类等为主。全区蔬菜储存量9.1万吨,主要品种为萝卜、甘蓝、大白菜、山药、娃娃菜、土豆(不含固原市)、大葱、芹菜、西蓝花、洋葱、菠菜等。

  “目前,全区蔬菜生产稳定、产品储备充足、价格平稳、运输渠道畅通,完全可保障市场供应和百姓需求。”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说。(记者 张瑛 )

银川市:

主动出击让滞销蔬菜搭上销售“直通车”

  “政府的帮助像及时雨,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今年的辛苦没白费。”12月3日,银川市金凤区良田镇兴源村村民惠民福看着棚里的芹菜被拉走,终于松了口气。

  兴源村共有400栋温棚,主要种植西红柿、生菜、芹菜、西甜瓜,其中8队和9队67栋温棚,以种植芹菜为主,种植面积158亩。近日,8队和9队的20栋棚芹菜集中上市,由于今年各地蔬菜丰收,供应充足,市场需求不旺导致销量下降,同时近期受疫情影响,交通不畅,外地客户不能前来采购,加之气温骤降,致使优质的芹菜遭遇了销售的“寒冬”,村里的菜农看着大片的芹菜卖不出去而犯了愁。

  了解这一情况后,金凤区农业农村局相关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深入田间地头,积极为蔬菜销售想办法、找门路。该局主动与金凤区商务经合局和良田镇对接,联系宁夏锦旺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银川建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能宁夏供热有限公司等7家爱心企业及超市、社区,以每公斤0.6元的地头价让滞销芹菜搭上销售“直通车”。

  “从12月1日开始,各企业陆续上门收菜,截至目前已销售12栋棚15万公斤芹菜。”金凤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农业中心主任苏海宁向记者。

  菜农马启明告诉记者,去年他种了4栋棚的芹菜,1栋棚2.5亩,1亩地产芹菜5000公斤,“去年市场行情好,1公斤芹菜地头价4元,全部销往上海、西安、兰州等地”。

  尝到了甜头,今年马启明又租了1栋棚,全部种上了芹菜。没想到从11月中旬5棚芹菜陆续进入收割期,上门收购的经销商寥寥无几。“前几天有人上门收购1棚菜只给2700元,连成本都收不回来。”马启明说,“多亏了政府及时帮助,让我们将损失降到了最低。”

  据了解,进入11月后银川市蔬菜生产以日光温棚为主。目前,全市蔬菜在田面积5.76万亩,产量1.35万吨,生产品种主要有番茄、辣椒、韭菜、白菜、芹菜、黄瓜、菜豆等,日均上市量可达1500吨左右。主要蔬菜日均调入量为1276.06吨、调出量为1244.53吨、库存量为7445.76吨,全市蔬菜市场库存整体稳定。(记者 张瑛)

青铜峡市:

开通蔬菜运销“绿色通道”

  7时许,来自全区各地的蔬菜收购商开着货车,来到青铜峡市大坝镇蒋东村,经查验健康码、行程码和48小时核酸检测报告后,就可到提前联系好的温棚内收购蔬菜。另一边菜农们正在紧张地采摘、称重、装菜、装车。

  “前段时间由于疫情,村里的蔬菜确实有滞销情况,现在随着疫情好转,来村的收购商多了。”该村种植户陈建国说,提前一天与收购商联系好,给村上报备后,第二天就可以到村上拉菜了。虽然每公斤价格比去年低了1元多,但是总算把西红柿卖了出去,目前已收入1.5万元。

  近年来,蒋东村争取壮大村集体项目资金200万元,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陆续发展日光温棚924栋,设施农业年产值超6000万元,成为该市最大的温棚蔬菜种植区,每年解决劳动就业上千人,劳务收益1500万元左右。

  今年10月以来,受疫情影响,出现蔬菜运输受阻、需求大幅削减、滞销等难题,该村每天有10余吨蔬菜销售不出去。为此大坝镇与青铜峡市农业农村局沟通,每天委派运输车来村上定点收购,暂时解决蔬菜滞销燃眉之急。接着该镇又动员企业和单位出资购买爱心菜,大大缓解了蔬菜滞销难题。

  “现在每天外销芹菜2000多公斤、西红柿1000多公斤、茄子1000多公斤、豆角500多公斤……一天总销售量10吨左右,基本与往年销售量持平。”蒋东村党支部书记张自荣说,由于受疫情影响,当地的蔬菜只能在区内就近销售,无法运到区外,造成今年蔬菜价格同比下降30%左右,但是这样总比销售不出去好,能让种植户把损失降到最低。

  为解决蔬菜滞销难,青铜峡市农业农村局成立工作专班,主动对接疫情指挥部、公安等部门,开通蔬菜运输“绿色通道”。联系区内蔬菜经销商,加大采购力度,提高运输效率,促进蔬菜快速有序流通。“感谢市农业农村局助销村民的芹菜、菜心等,既解决了滞销难,也解决了打工就业问题。”邵岗镇邵岗村种植户王治成说。

  同时该市增设紫薇巷、兰馨园广场、裕民西街等5处自产瓜菜便民摊区,积极协调银河早晚市、新百商业广场、金岸一品市场引导300余处蔬菜水果经营户进场经营,最大化方便于民,解决蔬菜滞销难题。另外该市各大商超配备配送员,通过“线上下单,线下派送”方式,最大化去库存,让蔬菜供给端无缝对接需求端,最大化满足百姓需求。(记者 蒲利宏)

宁夏供销系统:

发挥渠道优势 守好群众“菜篮子”

  12月4日,在中卫市沙坡头区柔远镇雍湖村,虽天气寒冷,但中卫市供销集团有限公司的蔬菜收储小分队依然热火朝天地忙活在温棚田间。“近几天,这里的温棚辣椒到了上市季节,我们想方设法筹措资金收储辣椒,一方面减轻农户的销售压力,同时也保供当地市场。今天共收储辣椒1200公斤。”中卫市供销集团有限公司收储小分队的工作人员说。

  从“9·20”疫情发生至今,对于中卫供销集团全体员工来说,是一段异常忙碌的日子。主动扛起社会责任,坚守保供一线、争分夺秒组织货源、调运物资,向社区群众、园区企业、学校园所、隔离酒店、涉疫乡镇供应蔬菜、米面油的同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是收储、解决农民蔬菜滞销问题。

  据介绍,该公司自有的50亩蔬菜基地收储保供任务仅是一部分,公司在中卫市沙坡头区镇罗镇关庄村去年投资建设运营的蔬菜产地购销中心(净菜加工中心)集生鲜农产品冷藏、保鲜、初加工、仓储运输等任务为一体,主要收储周边蔬菜种植基地及农户种植的蔬菜。尤其在今年的抗疫保供方面,切实解决了农户蔬菜滞销问题。中心不仅积极收购中卫沙坡头区镇罗、柔远、东园3个乡镇农户种植的蔬菜,同时按照沙坡头区政府的相关要求,组织子公司中卫供销生鲜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克服员工、车辆、资金不足等问题,到中卫市沙坡头区永康镇收购农民滞销的蔬菜。

  “其间,全体员工闭环管理,吃住在单位,每天早晨一睁眼,大家各负其责,一路人员保供,一路人员将冷藏车开进田间地头进行多轮直采、运输、卸货、储藏,每天忙完都到晚上10点多,大家才和衣而睡。”中卫市供销集团总经理马星河说。

  截至目前,中卫市供销集团共收储白菜、莲花菜、葱头、青萝卜等蔬菜2380余吨,切实发挥了国有企业在应急状态下市场“稳定器”“压舱石”作用。

  这只是宁夏供销社系统保供“菜篮子”的缩影。

  记者从自治区供销社了解到,疫情发生以来,全区各市、县(区)供销社及社属企业,注重收集农户的蔬果滞销情况,发挥供销渠道优势,协调“绿色通道”,采取统一采购、统一储运,陆续存入供销社农产品储存库,在坚定坚持坚守中勠力同心抗疫保供。截至目前,全区供销社系统抗疫保供蔬菜水果12.7万吨、肉禽蛋7.8万吨、米面粮油7.4万吨,参与志愿服务8682人次,捐助各类物资约合131.19万元。(记者 马越 文/图)

原州区:

从产地一“路”畅销到餐桌

014.jpg

郭少玲在大棚里收割蔬菜,等待商家上门收购。

  12月4日9时,郭少玲像往常一样,准时来到自家的大棚收割蔬菜。她按照一公斤一捆的标准将蔬菜打包好,整齐地码放在田畦边,等待商家上门收购。温暖的大棚里,油菜、香菜、茼蒿等蔬菜一块一块分开种植,有的菜芽刚刚冒出地面,有的蔬菜已成熟上市。

  “蔬菜各样种一些,这样就能降低种植成本和风险,又能保证月月有收入。”郭少玲是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姚磨种菜大户,经过多年的摸索,已积累丰富的种菜经验,形成固定的客户和销售渠道,年收入七八万元。

  “油菜每公斤4元,西红柿每公斤5.4元,香菜每公斤6元。”一个小时后,固原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采购负责人马群驾驶车辆,来到郭少玲的菜棚前,按照市场价将打包好的蔬菜装车。马群每天组织采购车辆前往马园村、姚磨村、十里村等设施蔬菜种植村采购,将蔬菜拉回市场再次分类后,统一配送到市区各蔬菜直销店销售。

  “现在蔬菜销售不存在问题。”原州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玉龙介绍,原州区冷凉蔬菜种植面积20多万亩,除了已经生产结束的露地蔬菜,四季大棚设施蔬菜有1.2万亩,建有日光温室园区18个,全部采用标准二代节能日光温室生产,以油菜、香菜、番茄、黄瓜、辣椒等蔬菜为主。露地蔬菜和设施蔬菜搭配生产,确保当地时鲜蔬菜全年供应、均衡生产。

  为了让蔬菜种得下、卖得出,原州区从菜地和餐桌两个“源头”入手,采取直购直销的方式,减少流通环节,确保菜农利益、直销店利益和消费者三方利益。同时,协调批发市场在市区120多个小区建立蔬菜直供直销店,与种植户签订种植、采购协议从菜地直接采购,再以低于市场零售价40%的价格,销售给消费者。

  原州区通过在菜地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架起直通桥梁,打通蔬菜从产地到餐桌最后一公里。“目前属于设施蔬菜生产淡季,日均供应量80吨左右,至春节前后日均可供应蔬菜200吨。”张玉龙说,连日来,原州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物流运输,动员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加大采购力度,采取“点对点”的方法进基地、进园区拉运农产品,累计销售蔬菜7500多吨。(记者 剡文鑫 文/图)

宁夏商务部门:

打通难点堵点畅通蔬菜采购渠道

  12月5日凌晨5时,宁夏众一农贸批发市场内灯火通明。一个个销售摊点前的蔬菜分类堆成小山,三轮车、微型货车等小型运输工具穿梭其间。采购者快速挑选比价,供应商三言两语简短敲定,随后迅速上货离场。一切仿佛按下了“快进键”。在市场门口,进场大货车排成长龙,经过“三查一扫”后依次有序入场。

  隆冬的寒意不曾消减这里的热闹和烟火气。

  王先生是银川一家中型餐厅的采购,当天在这里采购了上百斤近20种菜品。“这一车够餐厅用两三天了。最近采购还比较顺畅,同行之间信息交流也很及时,现在餐厅营业在用菜上没问题了。”王先生一边说着,一边小心给蔬菜盖上“被子”保暖。

  “近一段时间,农贸市场内交易量大幅增加,每天入园蔬菜达到500吨左右,实际交易量大约450吨。交易量较正常情况下增长70%以上。”宁夏众一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涛介绍,由于近期区内部分大型批发市场疫情形势严峻,相当部分的蔬菜水果交易自发转移到农贸批发市场内,主要解决了银川市餐饮企业、机关食堂、三级批发等小型采购。

  陡然增加的成交量也给市场带来了空前的疫情防控压力。罗涛介绍,为了保证园区安全,园区实行园区内闭环管理,每天组织工作人员、固定商户定点做核酸,场内定时全面消杀。同时在园区外设立核酸检测点,供外来采购人员、运输人员随时检测。对进场大卡车实行闭环管理,快进快出,全程无接触。

  中午时分,新百连超蓝泰店内正是上客高峰期,三三两两的顾客流连在蔬菜区,顾客随意挑选着货架上的蔬菜。

  “之前最集中时新百连超蔬菜供应量一度达到360吨,这几天每天需求量在100吨左右。目前,我们通过新百连超自有的区内农超对接、区外原产地直采等多种渠道,完全能够保证商超所有网点的蔬菜生鲜供应。”新百连超蔬菜采购负责人杨红彦告诉记者,目前,由于区内大地蔬菜已经下市,新百连超蔬菜供应很多来自区外市场,外运蔬菜达到60%。近年来新百连超积极布局全国市场,与全国主要蔬菜原产地都建立了稳定的直采供销协议,确保外运渠道供应稳定。最近,区内部分大棚蔬菜也开始大量上市,新百超市加大了对本地蔬菜的采购力度,在助农销售的同时增加本地蔬菜供应量。

  在小任果业沁园店,近期针对会员增加了一项优惠:达到超市一定的购买要求后赠送4—5斤新鲜芹菜。

  “芹菜是采购自周边农户的滞销菜,量很大,不好销售,干脆就回馈给消费者,把助农进行到底。”宁夏小任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海鹏笑着解释道,近期因为银川周边芹菜集中上市,造成滞销。商务部门提供了信息后,小任果业主动采购了包括芹菜在内的滞销蔬菜,发挥企业的社会责任。

  记者了解到,小任果业各网点目前每天销售量近50吨,供应平稳。目前在全区有自有蔬菜基地十余个,每天能够供应6吨蔬菜。其他的从周边蔬菜基地、种植大户手中收购。

  “面对部分批发市场疫情防控风险加大的严峻形势,商务部门千方百计解决困难,各市、县(区)均制定了重点批发市场封控条件下的替代市场应急预案,努力打通蔬菜供应的‘难点’‘断点’‘堵点’,力求蔬菜采购渠道通畅,供应平稳。”自治区商务厅市场体系建设处负责人表示,目前商务部门一方面引导蔬菜批发和零售端拓宽渠道,加大供应。另一方面加强与农业部门的沟通联系,建立地产蔬菜销售渠道,帮助重点保供企业与蔬菜生产基地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对接关系,缓解蔬菜销售难题。此外,加大了蔬菜外运全国统一制式通行证发放的力度,确保农产品的物流通道通畅,蔬菜等生活必需品进得来,出得去。(记者 杨娟)

 
编辑:赵虎
责任编辑:赵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