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澎湃,全区上下迎春而动,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抓高质量项目的冲锋号从南到北,响彻宁夏大地。一个个产业、民生项目闻令而动,跑出速度与激情,带动全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科技含量不断增强,交通、水利、教育、卫生等民生项目也带给人民群众越来越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让我们从春天启程,向着新目标,扬帆再出发。
宁夏润阳5万吨硅材料项目当年开工当年投产
项目建设现场,大型设备紧张作业。记者 何耐江 摄
2月17日,记者走进宁夏平罗工业园区红崖子园宁夏润阳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光伏材料及电池产业科技园项目建设场地,大型施工设备正紧张作业,工人们身着工装、头戴安全帽,奋战在各自的施工点位上,或维护机台,或调试机器……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20亿元,占地668亩,建设年产10万吨高纯多晶硅(红崖子园)、30GW拉晶、30GW切片及5GW高效电池(太西园)。一期建设5万吨高纯多晶硅工艺装置,二期建设15GW拉晶、15GW切片、5GW高效太阳能电池生产装置,三期建设5万吨高纯多晶硅生产装置,四期建设15GW拉晶、15GW切片生产装置;配套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
据了解,宁夏润阳5万吨硅材料项目仅用时8个月实现竣工投产,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建设周期缩短4个月,创造了全国万吨级多晶硅建设纪录的“润阳速度”。
在宁夏润阳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中控室,记者看到,大屏幕上,厂区各个生产设备的实时数据和重点区域的现场监控情况一目了然。“中控室就是一个聪明的大脑,不仅有效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在保障安全生产上发挥重要作用。”2月17日,宁夏润阳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白永成说。
“目前,项目建设有国产化装备技术做保障,有园区‘保姆式’的贴心服务,原材料保障充沛,我们有信心做优做强。”白永成说,项目建设投产后,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93亿元,实现税收5000万元,带动就业岗位1100个,将有效补齐全区光伏产业链短板,助力石嘴山市打造光伏全产业链制造基地,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贡献力量。
开年以来,宁夏平罗工业园区内一个个重大项目接连开工,一批批在建项目有序推进,项目建设掀起热潮,发展动能愈发强劲。
“火热的施工场景,总是让人倍感振奋、充满信心。”宁夏平罗工业园区有关负责人感慨地说,眼下,园区加快推进宁夏润阳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光伏材料及电池产业科技园项目(二期)、宁夏滨河永泰化学有限公司平罗滨河30万吨/年BDO一体化项目等重点项目,当好“店小二”,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力促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记者 何耐江)
苏利精细化工项目迎春开干
苏利(宁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精细化工产品项目建设现场。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兔年新春刚过,苏利(宁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项目建设就陆续启动。2018年12月成立的苏利(宁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由江苏苏利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意大利世科姆-奥克松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主要从事阻燃剂、水处理剂、防霉防腐剂、新材料及精细化工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塑料、建材、农业等领域,获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国际标准认定,是瑞士先正达、德国拜耳、德国汉姆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的稳定战略合作伙伴。
苏利(宁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精细化工产品项目位于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煤化工园区,总投资30亿元,总占地面积825亩,亩均投资364万元。项目主要建设电子化学品、环保型阻燃剂及高效环保农用化学品3大类7种产品的生产装置及配套辅助设施,一次规划分三期建设,目前一期工程已完成土建工程,安装工程完成总量的95%,氨氧化装置预计今年5月投料试车,氯化装置预计今年7月投料试车。二期工程计划5月开工建设,三期工程将在2025年全部建成。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年产5万吨电子化学品及精细化工基础化学品、4万吨高效环保农用化学品、3.5万吨环保型高分子阻燃剂等产品,年新增销售收入45亿元、利税5亿元,同时解决1190个劳动就业岗位。
“我们选择落户宁东基地、扎根宁东基地,主要是因为这里有良好的营商环境,有各种优惠政策,管委会‘店小二’式的服务让我们感到很温暖。宁东基地亲商爱商的环境,让我们在宁东基地创业有信心。”该公司总经理常诚说,苏利(宁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落户宁东基地,有利于培育壮大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下一步将充分利用公司在精细化工领域丰富的生产管理经验以及宁东基地政策、区位、资源等组合优势,打造竞争力更强、效益更高的生产基地。(记者 贾莉)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固原段)助力文旅产业提档升级
对红色文化旧址进行保护。 记者 剡文鑫 摄
“去年完成西吉县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游客服务中心智慧化建设项目,今年将继续实施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建设项目。”2月17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固原段)负责人介绍,通过新建长征文化主题展馆厅、红军长征体验步道、红军长征体验公园,完善纪念园设施,增强游客体验感。
固原市以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中央红军)长征线路为主,兼顾红二、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长征线路,以固原市境内长征系列主题明确、内涵清晰、影响突出的文物和文化资源为主干,于2021年启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固原段)建设项目。
“主要建设长征沿线革命遗址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四类主题功能区,重点实施保护传承工程、研究发掘工程、环境配套工程、文旅融合工程、数字再现工程、人才提升工程等六大工程。”项目工作人员余飞鹏说。项目结合长征沿线文物和文化资源分布特征、建设保护基础以及保护传承利用,建设2个重点展示园、2个集中展示带、7个特色展示点、3个文旅融合区、32个传统利用区重点村镇。
其中,主题展示区以六盘山红军长征景区、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2个重点展示园为基点,建设单家集至硝河乡集中展示带、好水乡至瓦亭村2个集中展示带,包括单家集革命旧址、北象山红二十五军战斗遗址、和尚铺特色旅游村、张易镇堡子山战斗遗址、红军长征青石嘴战斗遗址、小岔沟革命旧址、乔家渠毛泽东长征宿营地等7个红军长征时期特色展示点。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固原段)规划重点建设项目17个,投资概算5.23亿元,已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6000万元。截至目前,已开工建设项目8个。建设过程中,突出六盘山是红军长征中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是一座光荣的胜利之山。并依托长征线路和重点区段,整合各类文旅资源,优化旅游线路和基础设施,配套设置游览步道、骑行道等,打造观光游览、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复合廊道。
“从游客角度出发,发挥公园集文化、旅游、科技、娱乐、休闲、体验为一体的特点,打造高品质旅游产品,策划推出红色旅游线路,既方便游客游览研学,又促进文化文明传播浸润,实现特色化、差异化、内涵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需求。”余飞鹏说。
今年,固原市持续实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计划投资1.4亿多元,建设将台堡、乔家渠、小岔沟长征文化主题展馆厅、纪念亭、游客集散中心、广场等。至年底,固原市长征沿线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协调推进局面初步形成。固原市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文旅产业发展相结合,促进红色旅游和生态游、民俗游、研学游等深度融合,进一步拓展长征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路径,推动文旅产业提档升级。(记者 剡文鑫)
海原项目建设助“牛王谷”育出好牛
海原全力打造一流良种牛繁育体系。 记者 王文革 摄
“‘牛王谷’中国(宁夏)良种牛繁育中心暨研发中心与培训基地一期建设项目的土方、地平工作已完成,工程已正式开建。”2月16日,负责督导该项目的海原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所长李玉成说,该项目是今年第一季度集中开工重大项目中的续建项目,计划投资1492万元。
为深入实施良种牛种业振兴行动,海原县投资4784万元建成并投用“牛王谷”中国(宁夏)良种牛繁育中心,填补了我区良种牛繁育平台的空白。
2022年,为拓展“牛王谷”的服务功能,海原县实施良种牛繁育中心研发中心与培训基地项目。项目占地265亩,投资估算5211.7万元,分2期建设。近日续建复工的Ⅰ期工程投资概算1492万元,主要建设研发中心、专家宿舍、报告厅、管理用房、餐厅等8个单体建筑。项目Ⅱ期工程投资估算3719.7万元,建设内容包括远程培训中心、科研成果展示房、牛文化馆、农耕文化展馆、培训人员休息室、健身活动中心、档案室以及保种养殖场与肉牛种质展厅等14个单体建筑、土方平整和健身步道等。
“项目Ⅰ期计划于5月下旬完工,Ⅱ期计划7月上旬完工。”李玉成说,为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县上成立“牛王谷”项目专班,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人员。确保项目设计、评审、招投标等各个环节无缝对接。倒排工期,压茬推进,明确项目推进时间节点。并抽调2名干部驻场督导,切实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项目如期竣工。“研发中心与培训基地整体项目于今年年底投入使用。届时,将吸引国家肉牛产业技术体系内顶尖岗位专家,到该基地开展肉牛种业关键技术研究及培训,带动海原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牛王谷”良种牛繁育中心技术负责人张海涛介绍,截至目前,该中心共引进种公牛55头、种子母牛151头,生产优质冻精1万剂、胚胎77枚。到今年年底,种子母牛存栏量将达到500头,年生产胚胎500枚、优质冻精200万剂,有效保障海原县和周边市县肉牛品种改良。(记者 王文革 实习生 武启昕)
牛首山抽水蓄能电站进场道路建设备工忙
工程部分便道及临建设施等已着手修建。记者 张国长 摄
2月17日,牛首山抽水蓄能电站进场道路(青铜峡镇五大台至西打马井沟农村道路)工程各项目部正在逐步组织人员、机械有序进场,部分便道及临建设施等已着手修建。同时,组织对机械设备、临时用电、冬季停工后的值班记录、临边防护安全设施等进行安全巡视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保证项目复工复产工作有序推进。
“组织全员开展了为期4天的业务培训,组织所有人员完善了监理内业资料和各项规章制度,根据项目实际,对监理实施细则进行了修改、补充和完善,每日上报施工准备及进展情况。”中交基础设施养护集团宁夏工程有限公司项目总监马军斌说。
牛首山抽水蓄能电站是自治区“十大工程项目”之一,一期项目装机总容量100万千瓦,由国网投资80亿元建设。简单地说,就是利用两个新建在牛首山东西两侧的水库巨大的落差发电。
“电站建成后主要承担宁夏电网调峰、调频、调相、填谷和紧急事故备用等任务,改善牛首山生态环境、推动青铜峡市全域旅游业发展,每年可增加地方税收1.2亿元。”牛首山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服务中心(有限公司)主任袁志云说。
建设如此巨大的工程,解决平纵横空间关系,协调调配人、地、机、料等资源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为此,2022年1月,青铜峡市批准建设青铜峡镇五大台至西打马井沟农村道路工程项目。道路修建全长23.724公里,采用三级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度7.5米,设计速度30公里/小时,全线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
2022年,项目路基土石方挖方设计396万立方米,完成率85.7%;路基土石方填方设计147万立方米,完成率35.4%;圆管涵设计42道,完成率52.4%;桥梁桩基设计152根,完成率80.9%;立柱设计70根,完成率31.4%;隧道开挖设计230米,完成率40.9%。所有路基工程于2023年6月底全部完工,桥梁、路面工程于2023年9月底完工,为抽水蓄能二期项目打好坚实基础。(记者 张国长)
赛迈科特种石墨项目进入全面冲刺阶段
三大主体车间已全部建成。(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2月18日,赛迈科宁夏2万吨特种石墨最后一道生产工序所在的N809项目正式开工,这是特种石墨生产工艺的最后一道工序,标志着该项目建设进入全面冲刺阶段。今年,年产2万吨特种石墨项目将全面建成达产,该公司将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品质最高、规格最全的大型特种石墨材料研发生产高科技企业。
中钢新型材料(宁夏)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特种石墨项目于2020年5月签约落地永宁县,2021年3月18日开工建设。今年,中钢新型材料(宁夏)有限公司变更为赛迈科先进材料(宁夏)有限公司,项目建设继续加快推进。“核级石墨作为第四代高温气冷堆的堆芯核心构件材料,仅有日本、美国、德国等国家的少数企业能供应,是典型的‘卡脖子’材料。为了顺利实现战略基础材料国产化这一目标,赛迈科公司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材料国产化课题,努力实现进口替代和发展中国制造业基础材料的重任。”赛迈科先进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江万军介绍。
赛迈科宁夏2万吨特种石墨项目作为自治区重点建设项目,得益于永宁县优良的营商环境和政府高效务实的服务,项目建设顺利推进。该项目概算总投资约16亿元,占地484亩,截至目前,公司三大主体车间已全部建成,部分建成车间的设备安装率已完成近90%,现正处于调试运行阶段;成型车间建设正酣,土建与大型设备安装工作正在同时开展,预计今年5月竣工验收;N809车间也于本月正式开工建设。2万吨特种石墨生产线预计今年年底全面建成投产,全面达产后,年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赛迈科先进材料(宁夏)有限公司也力争成为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高品质、大规格的等静压石墨材料及核石墨材料生产基地。(记者 贾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