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超市”的开放之道
2023-03-31 08:46:13 来源:宁夏日报

002.jpg

  义乌国际商贸城的“大”,只有到了实地,才有真切体会。

  3月24日,我们从杭州驱车前往义乌,在这座经济繁荣、充满活力的小城,看商通全球的浪潮涌动,感受“世界超市”的开放之道。

  被很多人习惯性地称为“小商品城”的义乌国际商贸城,通常被人们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它的规模之大:如果在每个店铺停留3分钟,逛完整个市场需要一年半时间。它纵贯义乌市四条主干道,由南至北共分五大区,经营商位7.5万个,从业人员超过21万人。这是一个很容易让人“迷路”的地方:一个店铺紧挨着一个店铺,小到针头线脑,大到汽车配件、家具电器,26个大类、210万个单品包罗万象。

  “你们来早了。”3月24日,义乌市浩拓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金春见到记者后脱口而出。从一名打工者,到在义乌国际商贸城中拥有一间9平方米的铺面,发展到稠州北路一座写字楼中约200平方米的办公场所——来自宁夏石嘴山市的杨金春在义乌度过了人生的“黄金二十年”。如今,他的汽车配件公司业务已拓展到中东、南美、北非、中亚等多个地区,每年营业收入超4000万元。“全世界只可能有一个义乌。”从二十来岁到不惑之年,杨金春学到了义乌人勤劳奋进的精神,感受着这座城市非凡的活力,在就业创业的广阔舞台上,寻找机遇、抓住机遇,一步一步实现更大发展。“你们如果明年来的话,我就可以带你们参观我的新办公地点了,比现在的大了一倍。”杨金春期待未来能把更多家乡的产品,从义乌销售到全国、全世界。

003.jpg

  义乌拥有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是名副其实的“世界超市”,带动全国20多个产业集群、210万家中小微企业,商品远销233个国家和地区。

  宁夏人杨金春的奋斗史,也是义乌国际商贸城中来自全国各地成千上万名经营户的奋斗史。

  在这座巨大的百货商品“世界”中游走,令人不由感慨,这里早已不再是电视剧《鸡毛飞上天》中,张译所饰演的陈江河“鸡毛换糖”时代的马路市场。40年时光匆匆,在从“买全国货、卖全国货”向“买全球货、卖全球货”的转变中,如今的义乌,拥有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是名扬四海的“世界超市”。这里,带动着全国20多个产业集群、210万家中小微企业,商品远销233个国家和地区,向全球持续输出中国小商品质量、品牌、标准。这里,不仅以自身的繁荣发展,吸引了200多万外来人口前来务工创业,强大的辐射作用,还带动了全国20多万家中小企业发展,间接提供了1900多万个就业岗位。

  凭借世界小商品之都的货源和产业优势,义乌持续扩大经贸交流“朋友圈”。“义新欧”中欧班列自2014年发车,历经8年飞驰,如今业务范围已辐射境外50多个国家和160多个城市,推动着义乌驶入开放发展“快车道”。

  “中国制造的浩如繁星的商品被装上货车和渡轮,跨越一道道海湾和山脉,几经辗转被运送到世界各地,出现在各个国家各个家庭温馨的房间里,想想真是一件宏伟又浪漫的事情!”网友的这段留言,是对义乌最深情的表白。

  义乌,这个内陆开放的“模范生”,以尊重、包容、开放、多元的环境,以突破创新和独具一格的建设模式和管理模式,凭借刻在骨子里的闯劲和韧劲,为开放发展打开无限可能,更为同样地处内陆的宁夏,提供了“打通内外贸 构建双循环”的“义乌经验”。

  近年来,我区强平台、拓市场、稳订单、畅通道,全力以赴推动开放型经济突破发展。据自治区商务厅口岸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区已基本形成以银川机场国际空港为枢纽,通边达海、连南接北的空、公、铁、海全要素联运的开放通道新格局,为提升宁夏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全区供应链、产业链与国内外市场的高效对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22年我区实现进出口总值257.4亿元,同比增长23.7%。

  “开放不足仍然是制约宁夏发展的突出短板。”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蒋哲文表示,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经验和路径。宁夏还需在整体联动、开放互动、项目推动方面进一步奋发有为,抢抓先机,突破短板,同时进一步深化与浙江等经济发达省区之间的多层次、宽领域、精准化务实合作,链接“长三角”、协同“区域间”,着力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新时代东西部协作新格局。(记者 杨晓秋 李锦 党硕 文/图)

  【他山之石】

将更多宁夏好物销往全世界

004.jpg

义乌国际商贸城目前有经营商位7.5万个,从业人员超过21万人。

  浙江省义乌市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和重要窗口。在这个全力打造国际贸易的“主战场”上,奔跑和奋斗着很多的宁夏人,他们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谱写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创业故事。

  “作为在义乌的宁夏人,我们希望将家乡的特色产品带出去,让它走向全国、全世界。”3月27日,扎根义乌创业十余年的青年王峰说。

  2004年,刚刚20岁的王峰凭借一定的语言基础,走出同心县韦州镇,远赴义乌。初到的前两年,是王峰经历的最难阶段。他的工作职责是商贸代理,主要从事帮客户找样品、谈价、促成采购等业务。起初,因为不掌握市场行情,王峰的事业始终没有起色,但他没有灰心,潜心研究,积攒经验。2006年,王峰入职一家外国公司,迅速拓展到了自己的第一位客户。随着客户资源越来越多,3年后,王峰独自创业成立义乌市安蒂科贸易有限公司。12年风雨兼程,如今王峰的业务已经拓展到中东地区,公司年流水额过亿元。

  “我的业务主要是销售五金百货,不过我留意到近年来,宁夏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头非常好,太阳能板研发和生产都在国内占有一定份额,希望有一天能把宁夏制造的产品通过义乌这个大市场销售到海外,为家乡的发展出一份力。”王峰说。

  宁夏平罗人陈建林已经在义乌工作和生活了21年。从跟随哥哥陈建军前往义乌的那一天起,陈建林就开启了新的人生。从打工到创业,陈建林经历了整整10年。2010年,他成立浙江义乌浩海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做物流、搞运输,每年向海外装运1万多个集装箱。随着业务范围和市场逐步扩大,他将公司升级为供应链管理企业,成为义乌庞大的供应链体系中的一员。

  今年春节,陈建林应邀参加了石嘴山籍在外人才交流座谈会,实地参观了石嘴山市招商引资项目。“这些年家乡的变化真大,通过交流参观,我真切感受到家乡取得的新成效、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变化、文旅产业焕发的新生机。”陈建林说,虽然离家多年,但他对家乡的感情一直都在。“希望宁夏文旅和商务部门能积极拓展宁夏至义乌的旅游业务,吸引更多的义乌人到宁夏旅游。”陈建林说出对家乡的期盼。

  “我在义乌奋斗了十几年,如今我带着在义乌积攒下的人脉和资源返乡创业了。”今年以来,38岁的马文天经常通过电话调度自己义乌公司的业务,目前,他已将主要精力留在了他和团队在吴忠市红寺堡区创建的可托牧人云牧场。

  19年前,马文天随朋友去义乌闯荡,靠着自己潜心学习的外语在义乌闯出局面。2010年他结束打工生涯,创建起自己的第一家国际外贸公司,历经10年发展,生意越做越红火,商品交易业务扩展到世界多地。2021年,马文天带着在义乌学习的销售经验和人脉等资源返乡创业,结合吴忠市红寺堡区当地的产业优势,依靠自主开创的托管式养殖和云牧场系统,成立可托牧人云牧场养殖产业集团,通过综合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了“互联网+农牧业+金融”的产业升级,打通了从牧场到餐桌的“最后一公里”。提起自己和团队创建的云牧场,马文天信心满满:“截至目前,我们公司在全国建立起7个运营中心和42个生鲜小屋、4家餐厅,通过这些渠道将宁夏的羊肉、枸杞、黄花菜等特色产品销往全球各地。”

  “义乌的营商思路和发展路线是先进的,我愿意将通过学习和沉淀积攒下的义乌经验带到家乡,为家乡的发展出一份力。”马文天说。(记者 李锦 杨晓秋 党硕 文/图)

  【访谈】

推进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

005.jpg

顾客在义乌国际商贸城选购葡萄酒。

  “虽然近年来宁夏对外贸易增长较快,但还存在总量偏小、方式单一等问题。”3月29日,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李郁华表示,义乌以制度引领,创时代改革风气之先,以突破创新的交易方式和交易手段、独具一格的建设模式和管理模式,让发展成果惠及百姓,高水平打造内陆开放样板,对同样位处内陆的宁夏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将持续在外贸扩容上加力,深入推进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用好中阿博览会、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等国家级平台,加强对“一带一路”、RCEP等新兴市场开拓,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海外仓、服务外包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扩增量,让开放成为新时代宁夏发展的鲜明底色。

  “义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打通内外贸、构建双循环的最好范本。”自治区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徐晓平表示,将充分学习借鉴“义乌经验”,主动衔接共建“一带一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充分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对内对外开放相结合,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聚力增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开放载体、开放平台和开放通道的承载力,有效提升资源配置能力,打造更加开放、更具活力的产业链供应链,为宁夏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通过考察义乌国际商贸城和义乌铁路口岸,感受到了驰而不息的‘钢铁驼队’和一派欣欣向荣的市场景象,义乌铁路口岸真正为外贸企业和中外经贸往来注入强大动力。”石嘴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孙锋彪介绍,石嘴山市虽地处内陆,但同样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近年来充分发挥独特的交通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优势,高标准建成了石嘴山市保税物流中心(B型),成功开通了中欧、中越、中印等国际班列。下一步,将充分借鉴义乌国际商贸城和铁路口岸成功范例的经验启示,聚力发挥内陆口岸对外开放“窗口”作用,打造辐射西北的重要节点。(记者 李锦 杨晓秋 党硕 文/图)

  【专家说】

奋力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近年来,宁夏持续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支点,扩大提升对外开放发展水平,激发内陆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跑出“加速度”,正在书写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宁夏篇章。

  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工业领域,宁夏的煤炭、火电、化工、冶金、有色、轻纺、机械、建材行业基础厚实;农业领域,宁夏的优质粮食、畜牧、瓜菜、枸杞、葡萄特色鲜明;服务业领域,宁夏的批发零售、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住宿餐饮、物流金融等体系完备。自治区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打造“六新六特六优”现代化产业格局的发展思路。宁夏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发展迅猛。宁夏扩大对外开放,资源禀赋是基础和底气,只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宁夏的比较优势,在对外开放方面不断结出硕果。

  深度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交通在对外开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义乌作为一个县级市,航空、高铁、高速公路、中欧班列等交通基础设施一应俱全,交通的便利带来了贸易的畅通。宁夏要进一步畅通陆地通道,拓展空中航线,构筑起空、陆、网“三位一体”丝绸之路大通道。充分利用所处新欧亚大陆桥国内段中间位置,以及对内联接中国东西部与对外通往中亚西亚的特殊陆空优势,积极推动陆海多式联运,实现西向(中亚)、北向(俄罗斯)、南向(西部陆海新通道)、东向(天津港)货运班列开行。坚持通道的多元化思路,依托铁海联运一单到底、中老铁路货运、中欧班列,拓宽企业发展的空间。

  围绕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引进来”与“走出去”两翼齐飞。义乌作为世界超市,吸引了来自世界上200多个国家的外商选购商品。这些外商在居住、生活方面可以享受到热情周到的服务。笔者曾带苏丹翻译,到义乌做调查。我的感受是外国人在义乌住宾馆非常的方便,几乎所有的宾馆都有接纳外国人的资质。宁夏要依托中阿博览会、中国进口博览会等平台,吸引更多知名外资企业落地宁夏,敞开胸怀,欢迎四海宾朋,在服务外资、外商方面出台更多的公平、暖心的政策。进一步鼓励支持宁夏国企、民营企业走出去,到“一带一路”国家开展涉外投资贸易、涉外工程承包、涉外劳务合作、数字经济等方面的业务,大力支持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作者:徐如明  系自治区党校〔宁夏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教授)

 
编辑:赵虎
责任编辑:赵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