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农家迎客来
2020-09-21 21:18:26 来源:固原日报

  烟雾笼罩的山峦郁郁葱葱,整齐划一的村居干净整洁,新建的休闲公园芳草吐绿,如带的水泥公路隐没山间……位于青山脚下、老龙潭景区入口处的泾源县泾河源镇的河北村在蓝天白云映衬下美若江南。村口喜玲山庄的女主人马秀玲一大早洒扫完庭院后,如往常般走客房开窗通风,因为干净整洁、热情服务、菜品美味,这里两天前刚刚迎接了一批特殊“客人”。

  “真没想到区上观摩团会到我家,现在想起来还很激动。”9月15日,自治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第二次推进会观摩团走进河北村,“他们在我家院边看边询问房屋价格、一年的接待能力、餐饮标准后,说有机会一定带着亲戚朋友来住一住、游一游。”回想起当初的情景,马秀玲满心欢喜和骄傲。她家10间民宿外加餐饮,在今年小长假盈利近2万元。如今,虽说距离“十一”长假还有近半个月,但客房均已被预定。

  马秀玲能在家门口当老板,完全得益于泾源县全力打造的全域旅游示范县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的20公里旅游服务带建设。

  “此建设项目涵盖2个乡镇9个村,通过道路功能化、水系景观化、生态系统化、村庄宜居化、服务便利化的‘五化’措施,沿线建设旅游特色示范村12个、旅游驿站8个、农家乐288户,提供停车位5000个,能够满足1万人住宿和2万人的就餐需求,带动沿线6个乡镇、46个村、4.8万人参与旅游服务,切实打通一条景区连接乡村、乡村承载服务、服务带动农户的美丽通道,从而全面提升泾源县全域旅游的服务带动‘软实力’。河北村就是其中之一。”县文化旅游广电局局长马晓勇介绍说。

  2016年,河北村启动旅游特色示范村建设,通过建房资金自筹,基础设施政府“买单”的方式,在公路沿线建成规格统一、设施齐全的移民新村。2017年,全村分散居住的200多户居民整体搬迁。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让河北村于当年就开始着手筹办农家乐,马秀玲就是最早的尝试者。

  “起初也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就把家里的房子进行了改造、装修,参加了村上的技能培训,当年接待的游客并不多,但已经让我看到了这件事的前景。”马秀玲的远见和坚持让她的农家乐在第二年的旅游季实现了爆满。“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她的示范和带动下,村上开办农家乐的农户也越来越多。

  “河北村环境整洁、空气清新,农家乐价格公道,服务好,所以一有时间我就和家人过来。从去年到今年,我们已经来了四趟,这次过来就想多住些时日。”内蒙古游客龚女士对河北村赞不绝口,而河北村如今所体现出的“内外兼修”的高“颜值”,正是泾源县推广实施的幸福农家“123”工程和乡村文明实践积分卡制度合力作用的结果。

  在建设美丽家园过程中,泾源县把幸福农家“123”工程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塑形”工程,把乡村文明实践积分卡制度作为引导群众改变生活陋习、养成自觉好习惯的“铸魂”工程进行大力实施。以村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为抓手,统筹推进农村污水处理、垃圾清运和“厕所革命”,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同时,围绕乡村振兴“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方面,结合村情实际细化内容、量化指标,设置赋分项,探索建立了乡村文明实践积分卡制度的“5223”兴盛模式,健全了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极大地激发了群众树正气、促和谐、谋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蹚出了新时代乡村善治的新路子。

  “如今的河北村,家家做好事,人人争第一,人居环境越来越好,观光游客越来越多。”当前的发展变化让河北村村主任李福升兴奋不已。两年来,河北村共接待游客1.4万人次,实现创收100多万元,“这次观摩团来到我们村,对村民来说是莫大的支持和鼓舞,我们定会再接再厉,将青山绿水的生态环境保护好,带动更多村民做好农家乐,用热情周到的服务迎接更多的客人。”李福升信心十足。(记者王平花 李飞龙 文/图)

 
编辑:任爱中
责任编辑:任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