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堡镇:驶向美好明天
2020-12-28 11:13:23 来源:吴忠日报

  12月26日,在银西高铁惠安堡站,旅客准备乘坐动车组列车。

  12月24日,沿着211国道,驾车一路来到银西高铁驶离宁夏的最后一站——惠安堡站。

  道路两旁未消融的积雪在冬日暖阳的映射下显得格外刺眼,土城墙遗迹、烽火台残垣,时间被拉回到了那个烽火硝烟的年代。

  翻开历史长卷,丝路驼铃声声响。古堡、烽烟、驻军……商队络绎不绝,惠安堡镇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时过境迁,历史随着时间车辙缓缓而过,小镇早已不见昔日的刀光剑影和商贾云集。此时,一座现代化的高铁站矗立眼前。站前广场上醒目的“三阳开泰”雕塑,造型独特、寓意美好。

  惠安堡站位于吴忠市盐池县惠安堡镇境内,是银西高铁途经宁夏境内的最后一个客运站,车站站房建筑面积3494平方米,可容纳旅客1160人,站房设计汲取盐池深厚的文化底蕴,石材基座与大屋顶取形于古城城门,意为“宁夏门户,迎宾之门”。惠安堡站站长陈绪康介绍,惠安堡站结束了盐池县没有高铁车站的历史,不仅方便了惠安堡镇的百姓,同时辐射周边盐池县、同心县,陕西省定边县等地区,辐射人口近50万人。

  “以前,这些地方的百姓到西安或者更远的地方,都需要先到银川,再转乘火车或者飞机,费时又费力。”陈绪康说,银西高铁开通,他们将从盐池县、大水坑镇、惠安堡镇开通到高铁站的通勤车,方便当地群众和周边大型企业职工出行。

  惠安堡镇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商贾聚集之地。到了现代更是重要的交通枢纽,道路四通八达,有盐池县南部山区“旱码头”美誉。

  说起惠安堡镇的交通变迁史,今年71岁的原盐池县惠安堡镇盐场场长丁生茂感触颇深。“1958年,那时的惠安堡还没有真正的公路,来往行人、驴车走的都是土路。1963年,土路变成了石子路,这是211国道的前身。”丁生茂回忆,1970年惠安堡通班车,到了1987年,从惠安堡到吴忠就有了柏油马路。较周边来说,这里交通更发达,车流量更大。银西高铁的开通,让这里再度成为了焦点。

  黄花菜作为当地的特色产业,品质闻名遐迩。提到银西高铁的开通,该镇大坝村培文黄花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培文看到了许多商机,他说:“黄花菜的经济效益高于其他作物,种植黄花菜有防风固沙的作用,同时又能解决当地劳务用工的问题。随着银西高铁的开通,惠安堡镇的交通越来越发达,也会给黄花菜产业带来更大的机遇。”

  在距离惠安堡镇10公里左右的惠苑村生态移民养殖园区,一座座养殖棚圈整齐划一,养殖户施原财正忙着清扫圈舍,提起银西高铁的开通,他很激动:“家门口有了高铁,我会坐上高铁到处转一转,也希望能吸引更多的人来这里投资滩羊产业。”

  “我们家两代人开餐厅已有20多年了,主打菜就是惠安堡羊羔肉。惠安堡镇一直是交通要道,现在借着银西高铁开通,希望全国各地的人都能来品尝我们惠安堡的特色菜。”惠安堡镇宁惠楼餐厅老板顾占强说。

  惠安堡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张永昊介绍,惠安堡镇辖区内211国道、338国道、定武高速以及新修的银北高速穿城而过;铁路系统方面,有中太银铁路、银西高铁穿城而过,造就了当地特有的交通优势。

  张永昊表示,银西高铁的建成,将拉开惠安堡镇小城镇建设的发展框架,为小城镇发展带来挑战和机遇。“十四五”期间,将借助惠安堡镇独有的交通区位优势,重点打造集汽配维修服务、商贸物流为一体的具有现代功能特色的城镇,继续加大盐湖生态湿地的打造和滩羊养殖等特色产业的发展,让惠安堡镇经济发展得到飞跃。(记者 沈晓丽)


 
编辑:王小梅
责任编辑:王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