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贺家堡:传承红军志 阔步新征程
2021-03-11 22:43:22 来源:中卫日报

  穿过道路两旁赤瓦白墙的农民新居,记者来到海原县关桥乡贺堡村,一座年代已久的贺家堡,历经风雨洗礼,堡墙和堡门依然保存比较完好,成为当地人民的“骄傲”。

  85年前,这里解决了红军三大主力的统一指挥问题,是贺堡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临时驻地及贺家堡会议遗址,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史和红军军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贺家堡红色革命遗址,位于海原县关桥乡贺堡村,距县城12公里。遗址原为回族绅士李文举修筑的高墙庄园,面积约6700平方米,堡子四周有5米宽的护城河,堡墙、堡门保存比较完好,堡门上有“文革”时期的标语,堡寨内种植果树。

  1936年11月1日,贺家堡热闹异常。贺龙、任弼时率领的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自麻春堡移至贺家堡。当时贺龙决定将贺家堡设为总指挥部临时驻地。11月2日晚,朱德总司令来到贺家堡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看望、慰问红二方面军指战员,以鼓舞红军士气。朱德总司令来到贺家堡后,当晚就住在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

  第二天,朱德总司令在堡寨内宽阔的大院里参加了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及红二军团干部会议,并在会上作了报告。他在报告中介绍了当前政治局势,强调了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意义。

  光阴似箭,西征红军在海原的战斗历史,在今天的人们心中已成为遥远的过去。然而,历史的变迁总是从最初开始的。无论后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最初的故事总是令人难以忘怀。今日,再次来到海原县关桥乡贺堡村走访,当年红军战斗过的痕迹依旧清晰可见,拂去历史的尘埃,红色革命的青石碑和贺家堡战斗遗址,至今完好地保存着,它们在晚霞中熠熠闪光。

  一座古老的贺家堡,繁衍了一代又一代当地庄户人家,也是古今历史发展的见证者。如今,贺家堡作为当地老百姓怀念红军情的红色革命遗址,村上经常组织党员在这里重温入党誓词,结合主题党日开展环境卫生大清扫、农田水利建设等活动。附近的青年也经常会到堡子里转转、看看,听老人们讲述红军驻扎在贺家堡的事迹。

  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了幸福生活。“现在住着新房,家里养着牛羊,开着小汽车出门,不比城里人过得差……”村民李宗彦自豪地说。

  贺堡村也曾贫困过,如今香水梨已成为他们的特色产业,全村种有812亩,年收入达270万元以上。今年,该村又计划新增776亩。他们凭借香水梨、西芹、秋杂粮以及肉牛养殖和种植等产业,实现了整村脱贫的梦想。贺堡村党支部书记刘进文说:“我们计划借助红色旅游资源,继续扩大香水梨和蔬菜种植面积,发展生态休闲农业,带动农民进一步增收致富。”

  铭记红军史,怀念红军情;传承红军志,阔步新征程。在巍峨的南华山脚下,红军精神在口口相传中逐渐融入海原人民的日常生活,成为做人做事的精神坐标。红军精神已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闪耀光芒,激励着海原人民为改变命运而不懈奋斗。 (记者 马彦军)

 
编辑:王小梅
责任编辑:王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