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在青铜峡市裕民街道银河社区教育小区新建的儿童娱乐场,居民刘尚明老人带着孙女在玩耍。在老旧小区改造中,该市将过去的一片片空闲地带改造成休闲广场,并安装了娱乐设施。马一萍 摄
行走在秋日的吴忠,随处可见干净整齐的街道、秩序井然的车流、文明出行的市民、贴心服务的志愿者……一步一景,随时随地感受着文明气息;
老旧小区改造,让幸福在老百姓家门口持续升级;“一盔一带”为群众出行安全“加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把美丽乡愁留在村民身边……一件件实事,让生活更好、日子更甜。
驰而不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让人民迈向美好生活永不停歇的幸福接力。
在这场幸福接力中,吴忠市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创建工作无缝衔接,始终突出创建为民、创建利民、创建惠民,把创建工作落脚点放到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难点、痛点、堵点上,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切实解决“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真正让群众的幸福更有“质感”。
幸福生活就在家门口
8月24日晚,家住吴忠市利通区开元世家小区的顾勇拿到盼了两年多的不动产权登记证书,喜上眉梢。他说:“咱们总算拿到证了,心里也踏实了!”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房地产领域“顽瘴痼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化解不动产登记发证历史遗留问题,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5次召开专题会议,及时研究化解重点、难点、堵点问题,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明确职能职责、处置措施和化解时限,克服重重困难,确保化解工作有效推进。截至目前,嘉宝花园、开元世家等13个住宅小区完成不动产登记发证的首次登记,涉及住户3105户,占总数的66.7%,正在办理不动产登记发证。
宏远小区建于20世纪90年代末,是青铜峡市最早开发的商业住宅小区之一,由于年代久远,小区基础设施薄弱、功能配套不全,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青铜峡市将宏远小区作为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小区,根据居民意愿需求,精细安排改造内容,拆除小煤棚、小院落、土坯墙等,打通环形道路,维修楼宇外墙和小区道路等,新建社区党建中心、公共停车场……如今的宏远小区更加智慧和宜居。
吴忠市倡导“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理念,组建工作专班,联合社区网格员,精准摸排老旧小区底数,实现“一小区一方案”。并按照“先民生、再提升”的原则,积极听取民心民意,找准每个小区群众最关心、最急迫需要改造的问题,科学确定改造内容。目前,吴忠市已改造老旧小区466个,完成投资8.52亿元,惠及8.68万户居民。今年将改造老旧小区79个,概算投资2.23亿元,改造后将惠及9212户居民。
利通区桃花苑小区道路干净整齐、车辆停放有序、小区绿意盎然。说起小区“红色物业”带来的新变化,住户李彩莲打开了话匣子:“以前,小区路面破损严重,基础设施条件简陋,我和家人很少在小区里遛弯。如今,环境大变样,跟新小区一样。”
不仅如此,桃花苑小区还发挥党员“红管家”政策宣讲员、民情信息员、矛盾调解员、社区监督员的作用,带动广大居民共同参与文明创建,争当文明表率,让小区有颜值更有内涵。
吴忠市探索推进“红色物业”管理模式,激活基层“红色细胞”,让党员成为为民办实事的标杆,把物业服务打造成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纽带,真正做到“居民有所呼,物业有所应”。
文明氛围浓处处有“风景”
文明是一盏灯,照亮城市的每一个地方;文明是一缕阳光,温暖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吴忠市区停车难问题是市民关注的重点和焦点,为解决老百姓的这块“心病”,吴忠市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一方面有序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商业区等场所的限时免费停车位开放,另一方面加大停车位的施划,满足群众停车需要,营造规范有序的城市环境。
每天下午下班后,市民何兴华开着私家车来到吴忠市行政中心,在登记好车牌、电话号码等信息后,将车停在了免费开放的“共享车位”上。“以前最头疼的就是找车位,回家迟了车就没有地方停。自从市政府对外开放免费停车位后,停车难题迎刃而解。”何兴华说。
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积极在市区施划免费停车位,对应划的停车位全部进行停车位施划,对模糊的停车位重新进行施划,做到整洁清晰、醒目美观,不仅有效缓解市民出行停车难问题,而且对车辆有序停放、规范通行秩序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在市区光耀美食街内的愚人火锅店,商家在店内醒目位置张贴了“光盘行动拒绝浪费”等宣传标语,提醒顾客节俭用餐。不仅如此,该店还推出了小份菜、半份菜,满足不同需求的顾客。顾客赵珊说:“半份菜非常科学,既实惠又不浪费。”
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市市场监管局将“光盘行动”融入餐饮服务日常监管工作,并在督导餐饮单位规范操作、注重安全的同时,引导餐饮服务单位推行节俭用餐,落实“文明餐桌——光盘行动”的各项要求,进一步提高餐饮服务单位的文明服务和诚信经营意识,培育健康文明的餐桌文化。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联合社区一同开展主题宣传活动,通过主题宣讲、故事分享等方式,倡导广大市民厉行勤俭节约,制止餐饮浪费……如今,吴忠市各地各部门纷纷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行动,采取各种措施抵制浪费现象,文明就餐、合理用餐、“光盘行动”在吴忠市已蔚然成风。
走进红寺堡区新庄集乡红川村,一幅干净宜居、充满现代气息的新农村画卷映入眼帘。道路平整美观,户厕干净卫生,村内绿树成荫,文明乡风氛围浓厚,群众幸福感“爆棚”。
在村民马小燕家的门前,黄橙橙的梨子挂满枝头,绿茵茵的小白菜长势喜人,怒放的玫瑰花随风摇摆。提及现在的生活,马晓燕笑得很开心,她说:“如今环境变美了,日子也就过舒坦了。”
吴忠市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先后出台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实施方案,以农村“四美”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立足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等短板弱项,坚持抓重点、攻难点,多措并举按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快进键”,全力奏响群众美好生活“幸福曲”。
盐池县将为群众办实事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相结合,积极开展美化绿化工作,不断完善城市绿化布局,在公园、道路等绿地中合理地布置应季花卉,达到树、乔、灌、花的合理布局,真正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有绿”,为群众创造舒适宜居的城市环境。
“志愿红”成为办实事的风景线
16年前,退休后的王兰花以满腔热忱建立起吴忠市首个社区志愿者服务小组;16年间,以她为代表的“兰花芬芳志愿服务”逐渐成为吴忠市民广为信赖的志愿服务品牌。而“七一勋章”获得者王兰花,正如勋章的寓意一样,她像一株向日葵,一心向党,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活出了人生的意义。
前不久,市委召开“学习平凡英雄深化志愿服务”座谈会,王兰花讲述了领奖过程、分享了获奖感言。大会号召全市上下要学习宣传和大力弘扬王兰花、韩占奎、寇启芳等平凡英雄的先进事迹,牢记党性宗旨,牢记初心使命,为吴忠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不论严寒酷暑,志愿者们发扬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互相配合,将烟蒂、饮料瓶、果壳纸屑、包装袋等垃圾投放到垃圾箱——这是利通区志愿者们开展的以“青春守护母亲河”为主题的环保志愿服务项目中的一幕。
利通区新时代文明传播公益服务中心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保护黄河生态环境为核心内容,定期组织志愿者对黄河主、干流进行巡查,拾捡河床垃圾,开展河流保护倡导、文明理念传播,让大家切身感受到了河流保护的重要性,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添砖加瓦”。
行走在利通区扁担沟镇西沟沿村乡村公路,道路两侧以美丽乡村、特色产业、民族团结等为内容的手绘墙画格外引人注目。而这些佳作,都出自一些返乡大学生志愿者之手,他们利用所学专业,把艺术文化带进乡村,把正能量传递到乡村,打造倡导文明新风、展现文化自信的新阵地。宁夏大学学生志愿者郭文燕说:“假期能够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用在帮老乡办好事上,我认为很有意义。”
像郭文燕一样,投身家乡乡村振兴工作的返乡大学生在全市共有472名。团市委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引导青年积极投身美丽乡村建设,组建了“墙绘·美丽乡村”、支教助学等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队,奔赴全市138个村、社区开展不同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为吴忠市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眼下正值葡萄成熟的季节,在青铜峡市邵岗镇沙湖村,“情缘沙湖”志愿服务队组织“紫葡萄”志愿服务小组成员,积极帮助劳动力短缺的农户采摘葡萄,解决了种植户的燃眉之急。
“我们就是要将常态化志愿服务活动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帮民困、解民忧,多办对老百姓有利的事。”沙湖村党支部副书记董万琴说。
培育壮大产业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红寺堡区大河乡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依托大河乡志愿服务队,在辖区龙泉村硒甜瓜基地,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志愿服务活动。
扶杆、填土、运材料、运钢架、埋地锚……志愿服务队以村为单位,共搭建甜瓜大棚30余座,有效扩大了温棚种植面积,助力龙泉村瓜产业向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同心掬得满庭芳,文明花开满园春。吴忠市将继续把党史学习教育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结合起来,将志愿服务活动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衔接起来,在为民服务中汇聚向上向善的力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文明创建见行见效。
(记者 谷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