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武市聚焦短板 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2021-09-30 10:42:00 来源:银川日报

  学生们使用平板电脑学习。

  在国家“双减”政策的指引下,灵武市教育部门认真贯彻2021年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推动全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以“三项工作”“三大行动”“十个提升”为抓手,聚焦基础教育发展短板弱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落实“双减”政策增添学生兴趣

  “叮铃铃”,随着急促的下课铃声响起,在灵武市第四小学的电子教室里,一堂“机器人拼装”课正在进行,同学们聚精会神,在外聘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学习了机器人知识。在科学实验室里,孩子们在外聘教师的带领下,开展“导体检测”的实验,通过闭合电路点亮小灯泡,试验成功后孩子们都十分兴奋。

  “我学到了绝缘体是没电的,导体是有电的。”灵武市第四小学三年级(二)班的学生朱玲玲收拾好了书包,去了学校的课后延时服务兴趣班。“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开设了数十个艺术班,唱歌跳舞、手作、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有尽有。”据灵武市第四小学相关负责人介绍,落实“双减”政策,让不少家长减少了课外辅导班的财务支出。

  从青少年的兴趣点入手,通过信息化技术提升学生素质,让孩子从小见世面、长知识,也能提升校园课堂的教育水平。去年,朱玲玲所在的三年级(二)班安装了电子班牌,每天学生到校后也要进行人脸识别签到,班主任及家长会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学生的到校情况,班牌中还设有课程表、流动红旗等功能。“我们班安装了电子班牌以后,同学们到校的时间都比过去早了很多,大家都在研究、琢磨这个和平板电脑很像的小东西。”朱玲玲告诉记者,她希望学校里、课堂上能多出现一些新的教学工具,增添上课的乐趣。

  “互联网+教育”提升教学水平

  因材施教、重点培养学生特长,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灵武市第二中学的陈于凡是八年级的一名学生,今天他上的课与以往不同,没有课本,全程桌子上只有平板电脑,老师将所有知识要点在电脑上标注出来了。“对于00后来说,我们就是伴随着互联网出生的一代人,互联网教学非常适合我们。”陈于凡看着手中的平板电脑,对这种非常明晰的教学方式表示认可。同时,老师也能通过大数据分析,收集同学们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产生的问题更有针对性地制定新的教学计划。

  “校内同上一堂心理健康课、思政课,共同体学校间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县域间开展‘教学评一体化深度学习’教学交流研讨活动等。”灵武市第二中学相关负责人表示,智慧教室的应用使得师生的课堂更加生动、活跃,教与学的过程更加精准化、个性化;智慧足球大数据的呈现大大提升了足球训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智慧朗读亭、智慧阅读为师生创设了良好的现代化校园环境;电子书法教室的投入使用,为写好字打开了一扇新大门。

  此外,灵武市加快推进“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各中小学多媒体教室触摸一体机或智慧黑板配备率达100%,实现了全市专递课堂与自治区教育云网络在线互动课堂系统成功对接。

  补齐短板加大教育投入

  今年8月,灵武市教育界发生了一件大事,灵武市与银川市第二中学签署合作办学协议,银川市第二中学灵武分校正式揭牌。双方将采取“合作共建、整体委托、协议管理、自主办学”的合作模式,学校的固定资产属灵武市教育体育局所有,人员、编制及财政投入机制不变。银川市第二中学灵武分校由银川市第二中学整体进行管理,实行自主管理和自主办学,并选派优秀团队进驻银川市第二中学灵武分校。

  银川市第二中学灵武分校是由原民办英才学校初中部收回后转为公办的一所初级中学,今年面向灵武市招生,校址为原英才学校高中部。凡是2021年灵武市小学毕业的学生,可按照自愿原则选择报名。“灵武市将以此次合作办学为契机,持续加大教育投入,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带动教育整体水平持续提升。”灵武市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灵武市紧紧围绕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加大教育投入,2018年至今,灵武市累计投入15469万元,新建了灵武市第九小学、第十小学、改扩建了灵武市第五中学、第三小学、第四小学等16所学校,增加学位3840个,切实解决了城区学生入学难的问题。(记者 李鲲鹏 文/图)

 
编辑:张静
责任编辑: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