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阳光洒满贺兰山。大磴沟、东沟南侧、老鼠湾、马莲滩、小枣沟、甘泥湾等片区,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干部群众植树造林的忙碌身影随处可见。
草木黄、天空蓝、工装灰、党旗红……一片片跃动的色彩和群山融为一体,一株株苗木沿山而立、昂首迎风,为来年绽放新绿蓄势待发。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今年以来,大武口区坚持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共赢之路,坚定不移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和贺兰山生态修复工作,做好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等“四篇文章”,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先行区等“四区建设”,着力打造宜业、宜居、宜游、宜学“四宜之城”。
大武口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贯穿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和全过程,山上山下一体治理,城里城外统筹治理,积极探索繁荣经济与保护生态融合发展、协同推进的新路子,确保贺兰山生态修复治理“三年见成效,三十年披绿装”。
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贺兰山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维系着西北至黄淮地区气候分布和生态格局,承担着维护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只有治理修复好贺兰山,才能整体提升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的生态环境。
大武口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打响绿化贺兰山攻坚战。以科学规划为引领,该区今年投资6800余万元,组织实施302省道沿线贺兰山生态修复、贺兰山无主渣堆治理修复、城区裸露土地治理、星海湖北域和东域治理、工业园区周边绿化、星海镇临湖村枸杞生态园示范基地等项目,完成6400亩营造林任务,栽植各类苗木19.5万株。
弥补弱项短板不动摇,扎实推进修复不松劲。一年来,大武口区绿化面积不断增加。稳步推进水环境治理,种植水生植物12.69万平方米,岸线绿化长8.4公里;完成城市区12块裸露地绿化,新增小微公园6处;在星海镇临湖村建设标准化枸杞生态园示范基地540亩;治理修复卡布梁井、原林利煤矿等周边无主渣堆约4000亩……绿水青山,映照着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大武口实践。
聚焦重点问题,精准把脉施策,大武口区充分考虑水土肥种管等各类要素保障,争取石嘴山市、自治区和国家预算内资金等多方支持,积极做好今冬明春生态建设项目谋划储备工作。
“我们共谋划今冬明春生态建设项目9个,计划总投资1.62亿元,绿化面积1.5万亩。”11月12日,大武口区自然资源局局长杜万顺表示,“项目各有侧重,却又密不可分。”
9个项目中,星海湖东域环湖路两侧绿化项目计划投资1200万元,总设计面积563亩。世纪大道生态环境治理工程通过现场实地调研踏勘,对整体道路重新结构定义为“一轴三心多节点”,并对每个区域进行梳理改造,计划投资886万元。贺兰山大武口段302省道沿线生态修复项目全线长23.86公里,总投资3971万元,生态修复面积2895亩,项目正在进行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杜万顺说,这批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巩固贺兰山生态治理成果,构筑完善的贺兰山生态防护体系,有效提升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为全面推进贺兰山生态绿化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一园一品”成就“5分钟绿色生活休闲圈”
今年10月13日,首届宁夏“秋观叶”文化旅游活动暨2021年“踏秋赏红叶 最美贺兰山”活动如约而至,位于大武口区城郊的北武当生态旅游区游人如织。
红叶似火,恰似大武口人改善生态环境的奋斗精神——这些年,大武口区干部群众连年在北武当生态旅游区多层次、多形式推进植树造林,栽植近50万棵山杏、五角枫、火炬树等彩叶植物。每逢秋季,十里红叶宛若火焰一般随风舞动。无论朝霞初上,或晚霞漫天,贺兰山下层林尽染,霞光红叶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在城区,推窗见绿,出门见园,步移景异,“一园一品”也让居民尽享生态红利。
今年,大武口区委和区政府将小微公园建设列为2021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充分利用城区内拆迁地、边角地、裸露土地、宽幅林带等区域,因地制宜“见缝插绿”,进行绿化改造升级,投资770.88万元建设6处小微公园,项目建设总面积61857平方米。
家住大武口区怡心花园小区的张刚以前常和老伴在小区里锻炼身体,现在他们去离家不远的万达广场东南侧小微公园。在那里,他和老伙计们下棋、聊天,老伴和姐妹们跳广场舞,自得其乐。
“将生态、休闲、运动、娱乐功能融为一体的6处小微公园分别位于万达广场东南侧、星光大道和长胜路东南角交会处、贺兰山路与长庆西街交会处、前进南路与黄河街交会处、黄河西街与澳门街交会处、工人东街与贺兰山北路交会处。”大武口区委相关负责人贾增军表示,在小微游园串联方面因形就势,充分利用绿道建设的串点成线作用,巧妙地将小微公园、观景台、亲水平台、公建配套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纵横交织、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功能丰富的生态绿道网系统,为市民提供充足的游憩和交往空间。小微公园中面积最小的位于工人东街与贺兰山北路交会处,建设面积939平方米;面积最大的位于万达广场东南侧,建设面积20779平方米。
目前,以“微改造”汇聚百姓“微幸福”的各小微公园建设项目已全面完工,大武口区打造的“5分钟绿色生活休闲圈”日趋完善。贾增军说:“项目建成增加了建成区森林植被覆盖率,提升了公园绿地服务半径和城市居民居住品质,进一步巩固了石嘴山市国家园林城市、森林城市建设成果。”
“候鸟汇聚大武口”成冬季一景
面朝星海湖,贺兰山为伴,大武口区美景胜江南。
去年11月,大武口区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蔡龙在进行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和湿地监测时,首次在星海湖南域监测到8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
今年11月,白鹭再次“做客”贺兰山深处汝箕沟无烟煤分公司的视频和照片刷爆了朋友圈。
大武口区生态建设力度持续加强,自然环境持续改善,给鸟类生息繁衍创造了良好条件。近年来,途经大武口区迁徙的鸟类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候鸟汇聚大武口”成了冬季一景。
今年,大武口区严格按照“两减一治、四增强、一确保”整改要求,对星海湖南域湿地生态修复工程进行规划建设,总体规划紧紧围绕“林、苇、花、岛、沙”五大要素,进行湿地重塑、植被恢复等,总治理面积4.24平方公里。
据介绍,该工程于1月18日正式开工,6月底完成全部建设内容。工程实施后,水面面积由原来的3.38平方公里降至1.84平方公里,水面减少45.56%;水位由原来的1098.5米降至1097.3米,水量减少300余万立方米,新增植被1300余亩。通过工程实施,进一步加大了星海湖的防洪调蓄能力,增强了水质净化功能,丰富了生物多样性,满足了群众休闲娱乐需求,达到城市安全、生态改善、景观自然、群众满意的整治目标。
11月15日,随大武口区自然资源局林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鄂海霞走进星海湖南域湿地生态修复工程现场,风吹树林,芦花摇曳,水鸟翔集。沙汀和沙岛上的各类水鸟姿态万千,勾勒出一幅绝妙的湿地风景画。
鄂海霞说,截至目前,大武口区登簿湿地斑块58个,湿地面积5998.38公顷,受保护面积3073.1681公顷。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改善,大武口区监测到湿地鸟类42种、4820多只,其中新增水鸟2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8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秋沙鸭20多只;湿地植物种类新增4种,有水生植物香蒲、水葱、荷花、睡莲等。
一山一湖一世界,绿水青山绕人家。翻看大武口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每一处都彰显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智慧、定力与决心。(记者 朱立杨)
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成效显著。
星海湖湿地,南飞的雁群歇脚栖息。
“一园一品”方便了群众,也让“5分钟绿色生活休闲圈”日趋完善。
贺兰山石炭井清水沟生态治理。
秋冬季植树忙,确保“三年见成效,三十年披绿装”。
大武口区十里红叶已成为宁夏有名的旅游打卡点。
鸟瞰大武口区。(本版图片均由大武口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