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春耕春播“第一仗”播下田野新希望
2022-03-11 13:49:21 来源:银川日报

  3月2日,贺兰县常信乡谭渠村,村民正在播种春小麦。记者 海坤 摄

  一犁春泥,万顷新绿。初春时节,银川市农田一片繁忙景象,农机轰鸣、农户劳作,一幅幅生机盎然的画卷描绘出丰收的希望。

  夏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重头戏,抓好春耕春播,才能确保夏粮丰收,才能保障粮食安全。今年,银川市通过推广种植新模式稳粮促增收、提高机械化水平提升种粮效率、加大补贴降低种植生产成本等举措,充分调动和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着力构建全市小麦种植引导长效机制,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推广种植新模式 稳粮促增收

  虽然银川年年粮食丰收,但小麦种植户却高兴不起来,因为相对于种植瓜果蔬菜的收益,小麦一直以来增收有限。“好的时候每亩地能收入两三百元,差的时候可能还得赔本。”永宁县望远镇上河村1队村民曹学明每年都为小麦收益发愁,去年他种了2.5亩小麦,每亩地的产值仅有1300元左右,除掉各项成本开支,利润所剩无几。

  粮贱伤农,2021年上河村小麦种植面积仅有30亩。

  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对于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稳定粮食安全,今年自治区下达银川市春小麦生产任务18.3万亩,通过稳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健全农业支持政策体系,让农民种粮有钱挣、有奔头。

  银川市提出麦后复种,推广“粮—菜”“粮—饲”“粮—油”等增效模式,曹学明从中觅得了增收秘诀,即通过前茬种小麦,后茬种莲花菜等冷凉蔬菜的麦后复种“粮—菜”模式,让一块土地产出两份收益。

  曹学明去年第二茬种植了白菜,每亩地额外增收3000元,“没有种植第二茬菜的话,我今年就没有信心继续种小麦了。”银川市通过开展麦后复种、以后茬促前茬模式,在保障小麦供给、提高耕地使用率的同时,有效增加农户收益。

  一地两用,增收可期。上河村小麦种植面积也从2021年的30亩,增加至2022年的700亩,村民们切实将稳粮的责任扛在了肩上。

  提高机械化水平 提升种粮效率

  高质量完成粮食生产任务,离不开高效的农业机械。不仅地上跑着大农机,天上飞着无人机,就连监测土壤墒情也有物联网,在银川广袤的田野上,农户们正用智慧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推动粮食生产更优更强。

  灵武市同德机械化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在当地十分出名,合作社拥有机械总数达152台(套),包括激光平地仪、植保无人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水稻镇压穴直播机、旋耕机及其他配套设备,为周边数万亩农田提供“耕种收”全程机械化服务。

  合作社负责人汪威介绍,合作社除了满足自有3.6万亩土地耕作需求以外,还辐射带动梧桐树乡及周边村镇种植户从事牧草业田间作业和运输作业,他感慨道:“以前种数万亩地,可能要忙碌大半个月,现在有了新式农机,一周就能完成耕作,真正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种植。”

  说到新型农业机械,近两年在银川最受关注的农机当数小麦匀播机。该机器由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联合企业共同研发而成,目前已改进至第四代,可以一次性完成旋耕、播种、施肥、镇压保墒等春播程序。

  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沈强云介绍说,小麦匀播机是正反转旋耕线行排种,可提高播种质量和播种效率,不仅播种更均匀,覆土也深浅一致,播种变得更加精量化,每亩可节省成本50元以上。据了解,在2020年和2021年春播中,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使用该机型进行试验示范,最终小麦亩产分别达到了698公斤和710公斤,刷新了宁夏农机耕作小麦产量纪录。今年该机械在贺兰县、永宁县等地进行试验播种。

  先进的农机具为春耕春播加足马力,银川现有农用机械总动力150万千瓦,各类拖拉机4.5万台,配套农具6.7万部,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5%。自2月24日起春播生产全面展开,截至3月7日全市春播任务已完成75%,预计3月10日前后小麦春播全面完成,农业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已成为银川市现代农业新图景。

  加大种粮补贴 降低生产成本

  春耕年年有,但农情年年变。例如粮价浮动影响农户种粮信心,农机维修麻烦、小块地难以实现规模化种植等现实问题也阻隔了农户们种植小麦的脚步。

  “气温、光照这些都会影响小麦产量,种出来产量不高价格又不好怎么办?”宁夏红苹果园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学明种地多年,心情年年跌宕起伏。

  为了稳定农户种粮信心,今年银川市配套银川市本级农业财政项目扶持资金,加大对小麦等粮食生产投入资金补贴力度,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覆盖面,降低农民生产成本,现已明确永宁县、贺兰县将对辖区春小麦种植分别给予每亩120元和100元县级财政资金补贴。

  今年,马学明的合作社在贺兰县兰光村、江南村等地承包了近5000亩地种植小麦、水稻和玉米,每亩小麦能获得100元补贴。等到秋收时,他一方面可以卖粮增收,另一方面地里遗留下的秸秆也能创造收益。

  “秸秆有人专门来收,机械打捆运走,每亩地秸秆能卖百十来元,再加上政府补贴,这个收益很不错了。”马学明将经济账反复算了多遍,坚定了种粮的信心。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银川市将继续加大种粮补贴力度,提高政策指向性、精准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种粮农民的经济效益,同时引导农民综合采取秸秆还田、深松整地、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施用有机肥等措施,提升耕地地力。还将积极探索有效的新型农业种植模式,鼓励农户从事粮食生产,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步提高粮食自给率。

  (记者 梁小雨)

 
编辑:任爱中
责任编辑:任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