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新貌,新在物质变化,更新在人的精神面貌变化。
四月的盐池,大片的草原还是枯黄的,空气非常干燥。
4月21日,“吴忠老区新貌”采访组来到了盐池县花马池镇。沿途,我们看到一行行新植的树木正在吐翠。
花马池镇由原柳杨堡乡、城郊乡和苏步井乡合并而成,东与陕西省定边县盐场堡镇、白泥井乡相连,西与盐池县高沙窝镇接壤,南与青山乡毗邻,北与内蒙古鄂托克前旗相邻,交通十分便利,青银高速、定武高速、盐红高速、307国道、338国道及太中银铁路穿境而过,通用机场坐落境内。
过去,柳杨堡、苏步井这些地方,因为紧靠毛乌素沙漠,风大沙多,大片的草原随时在和沙漠战斗,是盐池县治沙植绿的重点地区。现在,随着盐池县实施封山禁牧、草原封育等生态休养生息政策,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性好转,实现了沙退人进,革命老区盐池县还率先甩掉了贫困的帽子。2021年,盐池县综合实力跃居宁夏山区九县之首。更可喜的变化是,盐池充分发挥红色革命资源优势和草原广袤的生态资源优势,注重打造绿色生态文旅产业,老区的群众吃上了香甜的“旅游饭”。
曹泥湾村的幸福大棚
当日清晨,在花马池镇四墩子村的曹泥洼民俗村,我们走进农户郭峰家的一座温棚。满棚桃树,硕果盈枝,拳头大小的粉红色桃子个个看得人爱不释手。现年57岁的郭峰,听到我们夸他的桃子,开心地笑着说:“这桃子的品种是中桃红玉,别看个头不大,但是皮薄肉甜汁多,非常受游客欢迎。”
聊起现在的新生活,郭峰很感慨:“新农村改造以后,村里的卫生好了,环境也好了,游人过来转了,顺便采摘点菜呀、果子呀,心情也不一样了。”
曹泥洼村位于盐池县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沿,距离盐池县城4公里,草原面积广阔,植物覆盖率高达91%,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近年来,花马池镇深挖生态资源和交通便利的潜力,全力推进“观光型”生态农业。先后建成采摘园、农耕园、旅游接待中心等,道路、住房等基础设施焕然一新。
2018年,曹泥洼村被纳入盐池县乡村旅游观光带,成为民俗文化村。该村积极打造规范化的农家乐、颇具匠心的农耕文化景观,园林式的建筑格局以及林草丰茂的草原环境……
有了新产业以及老百姓的支持,曹泥洼村成了老区发展乡村旅游的样板村。
谈起收入,郭峰笑着说:“我们以前都种蔬菜。自从改建了民俗村,我们的温棚就改种水果了,因为大家都喜欢体验采摘的乐趣。我有3座大棚,每座收入五六万元,日子比过去强多了。”
和郭峰一样盯准旅游采摘发展温棚种植的还有村民马英。52岁的马英个头不高,身体偏瘦。和郭峰不同的是,马英原来在温棚也种植桃树,但看到大家都种桃子,游客采摘体验比较单一,于是他改种了葡萄。目前,他家的温棚葡萄已经挂果,预计收入要比种植桃子多万余元。
马英坦言,一个占地1亩的温棚,种葡萄的投入在15000元左右,比种桃子要多投入几千元。以前没有种过,所以他专门到吴忠市利通区请教农业专家,严格按照科学种植技术精心侍弄。眼下,葡萄挂果形势喜人。
对今天的幸福生活,马英有着自己的理解:“现在推进乡村振兴,我们农民有了更多的选择,可以种植很多新品种。我们也要不断学习新技能、新知识,真正让我们在致富的路上有底气。”
盐池县花马池镇四墩子村曹泥洼民俗村村民马英正在侍弄着葡萄苗(4月21日摄)。
佟记圏村的新景观
花马池镇佟记圈行政村位于盐池县城南部9公里处,其中吴记圈自然村距离县城不到一公里。
佟记圈村党支部书记李晓飞说,因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吴记圈村围绕实施乡村振兴工程,计划总投资1000万元,建成盐池县唯一的花卉市场,以后要让城里人下班来村里休闲赏花、散步健身。
在吴记圈自然村,道路已被硬化,居民房屋墙体画着婚事新办、喜事小办、丧事简办等各类宣传画。30岁的村民赵子佳和婆婆正在路上散步,母女俩对眼下农村的新生活赞不绝口。赵子佳说:“过去,我们总是很羡慕城里人,吃完饭有公园可以转。现在,我们村里环境变美了,道路干净,自家屋后就有健身器材,吃完饭我们也能出来散步、锻炼了。回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我们觉得在农村生活一样幸福。”
在佟记村黄蒿渠自然村,村里正在修路。村民家的土围墙换成了红砖墙,有些围墙还粉刷一新,上面画着各种各样的民俗情景,写着“留住乡愁”等字样。在修整的路基一侧,放置着许多老旧的农机具,一股浓浓的乡土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李晓飞说:“我们把一些乡规民约和传统民俗文化画到了墙上,就是要让我们的墙体美化,让我们的村庄好看。把20世纪50、60年代使用的农耕工具展示出来,就是让现在的年轻人了解革命老区的农耕文化,让年轻人真正感觉到我们现在的新生活是非常美好和幸福的。”
新农村,新景象。在实现了全面小康之后,吴忠大地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革命老区群众脸上的笑容,话语中的感慨,是对这一巨变最有力的印证。
盐池县花马池镇佟记圈村黄蒿渠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打造民俗文化墙和老旧农机具展示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4月21日摄)。
(记者 马宏萍 金方华 通讯员 王艺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