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澄村:“红色引擎”激活乡村治理新动能
2023-02-26 12:32:38 来源:宁夏新闻网

微信图片_20230224133645.jpg

  你可能不知道宋澄村,但你一定听过“宋澄红”。提起宁夏永宁县宋澄村,就想起以崔景岳为代表的革命先烈们的红色故事。如今,“宋澄红”借助美丽村庄建设,走出了一条特色乡村治理新路径,激活了乡村治理新动能,成功创建自治区级乡村治理示范村,照亮了全体村民的富裕路。

微信图片_20230224133712.jpg

  织密组织保障体系,发挥基层治理“末梢作用”

  宋澄村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村“两委”换届始终,按照“双好双强”标准,以换届“回头看”为契机,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实现班子年龄结构和学历水平的“一升一降”,结构梯队合理化,整体功能明显提升;组建由驻村工作队、选调生、西部计划志愿者、乡村振兴事务专干组成的“红色宋澄”先锋队,强化村级党组织,加快推进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工作,示范带动乡村治理;结合“导师帮带制”“老书记工作室”项目,创新“五联五带”工作法,采取“党建+”模式,利用党员“挂联诺述评”机制,完善横到边、纵到底的“村党支部—村民小组—党员联系户”组织体系,推动党员在乡村治理中亮身份、树形象、当先锋、做表率。

  组织45名党员包联427户常住户,定期走访入户察民心,坐农家炕上“唠家常”,及时把党和政府的乡村振兴政策、乡村治理举措送到他们心坎上,搭建党群干群与农户之间的“连心桥”,实现乡村治理新格局。发挥致富带头人示范带动作用。以开展“三大三强”行动为抓手,扎实推进“两个带头人”工程,大力指导和扶持致富带头人,使其成为农业经济的“催化剂”,农村结构调整的“推进器”,农民致富的“领头雁”,年建忠、钱进、陈乾等16名致富带头人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劳务公司,在粮食蔬菜种植、劳务派遣、温棚种植等领域带动本村及周边村300余人就业。

微信图片_20230224133641.jpg

  健全村民自治机制,提升优化乡村治理结构

  宋澄村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与村民自治相统一,完善村级治理机制,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推动构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完善村民自治机制,优化村民自治管理,树立乡村治理新理念,提升群众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让群众管好“村里的事”。

  完善民主选举制度,改进民主协商方式,增强民主决策参与,健全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务监督委员会等自治组织,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认真落实村级事项民主决策“四议两公开”制度,依托“小微权力一点通”平台、村务公开栏等,及时公开本村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财务收支、惠民政策落实等相关信息,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强化村监会的监督功能。按照镇党委、镇纪委要求,重新组建新的村监会,吸纳青年后备力量进班子,班子年轻化,监督更加有力。

微信图片_20230224133656.jpg

  提升为民服务水平,推动乡村治理提质增效

  围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要求,常态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对未拆迁庄点开展环境绿化美化工程;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常态化开展防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及帮扶工作,落实“八必访”要求,入户走访低保户、残疾户、低收入户,做好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等人群常态化监测和动态管理,按程序应纳尽纳、应退即退,针对个人及家庭成员情况精准帮扶,确保政策落实达效。

  积极推动落实党的惠民政策,按时完成发放粮食直补资金,发放土地流转租金,加强老弱病残困难人群和留守妇女儿童的关爱服务,组织开展留守老人、老弱病残茶话联谊及走访慰问,为他们送去生活必需品,不断提升村民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

微信图片_20230224133652.jpg

  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全面夯实乡村治理基础

  在区市县镇村五级联动支持下,宋澄村依托中组部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资金,设计“研学路线”“红色地图”,建设康庄大道、景岳广场、红色印记以及稻田画观景塔等教育、研学、参观板块,打造党史学习教育现场教学基地、干部三同教育基地、青少年思想教育基地。截至目前,100多家机关单位、企业、社会组织的近万名党员群众参观“红色宋澄”。

  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把红色资源转化为发展绿色产业的优势,做精做优“供港蔬菜”特色产业,做大做强“粮食种植”传统产业,培育农民持续增收能力,助力农民增收致富。先后引进三家粤商,承租土地5400亩发展供港蔬菜产业,吸纳本村150余人务工,人均年增收1.5万元。建成2400亩原粮生产基地,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保质保量完成种植任务。联合周边五个村成立宁夏星火商业运营管理公司,因地制宜探索资源开发型、产业带动型、文旅融合型等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践模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强造血功能。

微信图片_20230224133700.jpg

  探索乡村治理路径,推进乡村社会安定和谐

  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成立以村支部书记为组长,由社区民警及村组干部分别担任成员的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组,深入排查群众中不稳定因素和热点难点问题,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家庭纠纷、邻里纠纷调解和信访化解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村“两委”成员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积极开展法宣在线学习、定期开展法律法规宣传,让党的法律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推动人人知法懂法守法;设立民生大厅法律咨询平台,宣传引导村民自助使用,为村民提供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

  组织开展乡村大舞台、文化大集、惠民演出等等一系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大力开展“好婆婆”“好媳妇”、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移风易俗示范户等评选表彰活动,修订村规民约,建立奖惩机制,完善红白理事会工作制度。在银川市纪委监委组织推动下,将本地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中的廉洁元素有机融入,在本村组建廉洁文化红色教育基地,并将热爱祖国、对党忠诚等红色基因的主要内容融入乡风文明建设进程,教育引导广大村民传承红色基因,鼓励和引导群众带头参与乡村治理,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和乡风文明建设互促共进,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宁夏新闻网记者 闫文丽 文/图

 
编辑:杨丽
责任编辑: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