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新闻网讯 (记者 张玉婷/文)四月,莺飞草长。来自宁夏永宁县的300余名孩子在永宁县华峻润德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社工和志愿者的带领下,来到水洞沟遗址旅游区“考古”,探秘原始部落,领略古代文明。
一大早,孩子们就叽叽喳喳、兴奋不已。随着大巴车的启动,此次“不负春光‘趣’探秘水洞沟 领悟古文明”研学活动正式开始。孩子们在车上聊着天,唱着歌,一路的欢声笑语让他们熟络了不少。到达目的地后,一个简单的热身游戏“钻山洞”更是拉近了他们的距离,孩子们快速地打成一片,热闹又融洽。
王娅欣 摄
在水洞沟史前遗址博物院,听着馆内工作人员关于考古遗址、古人类活动遗迹遗物和雕塑的讲解,加上古人类活动场景的再现,孩子们感受到与古人类从未有过的近距离,一幅幅场景生动地浮现出来。
“我今天见到了古老的居住方式,古人类在黄土坡上先挖出地穴,然后在地穴四周用土坯垒起矮墙,再用桁条、木椽搭顶,盖上柴草,在柴草上糊上泥巴,防止漏水。”在张三小店,原始人居住的水洞沟村,孩子们看到、听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文明。
王娅欣 摄
此次研学活动中,最受欢迎的就是“考古模拟”了。孩子们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利用平头铲、毛刷,按照考古的步骤进行挖掘,都挖到了“小惊喜”,孩子们惊呼“真的跟电视里看到的考古一模一样,感觉很了不起”。当得知挖掘到的东西可以免费带走时,孩子们更加雀跃,纷纷表示要带回去和爸爸妈妈分享自己的“考古”成果,并且好好珍藏这份礼物。
王娅欣 摄
本次活动的最后一站是明长城遗址。从明长城向北望去,是茫茫的大草原,那就是500年前的鞑靼瓦剌休养生息的游牧之地,也是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的地界,而长城内则是中原的农耕民族,即宁夏回族自治区。登上长城,眼前的明长城遗址向远延伸,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岁月沧桑,彼时高大的长城墙体已残缺不全,但眼前的残垣间,依然见证着一段历史,讲述着一段故事。
永宁县华峻润德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的负责人党立文表示,通过这样的研学旅行让孩子们走出校园,体验大自然,领略了水洞沟的无穷魅力,也学会了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同时激发未成年人热爱自然、关心社会发展、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教育需要实践,成长需要体验。我们会继续开展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更多的孩子们在‘游’中‘学’,立德树人,助力素质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