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碗摆上来。
青花瓷大碗一字排开。
闻着就香,赶紧尝一口。
碗中的美味最诱人。
彭阳十大碗瑞雪中开席。
雪中品尝十大碗,人人脸上充满笑意。
特邀环卫工人现场品尝十大碗。
千年彭阳,寻味十大碗,感受味蕾中的乡愁与团圆。2月2日,农历腊月二十三小年,以“千年彭阳·寻味十大碗”为主题的“彭阳十大碗”过大年活动,在彭阳县梯田夜肆商业街区“开席”,百桌千人在瑞雪中一起品味十大碗,共尝家乡的味道。
“一羊一鸡二肘三白菜、四红肉、五菠菜、六酥肉、七黄花、八小红、九豆芽、十丸子。在美食下咽之前,传统的礼节代代相承,那未丢失的是非遗的火焰,仿佛每一道菜都有先来后到的宿命。那种宿命中,文化的基因闪烁着东山的光芒,祖先无穷尽的智慧,传到今天也未过时。”乡村诗人曹兵以诗称赞彭阳十大碗。
十大碗瑞雪中开席 人挤人,抢着吃,年味瞬间来了
雪花飞舞,梯田夜肆商业街区的店铺早早贴上了“福”字和剪纸窗花,屋内飘出缕缕香味,慕名前来品尝十大碗的当地群众和游客络绎不绝,现场还特邀了百名环卫工人、护林员、园林工人等。10个直径一米的青花瓷大碗一字排开,铺着红色桌布的长条桌摆满长街。大厨们将一盘盘十大碗放入蒸笼开蒸。人们围在旁边等候:“好香啊,闻着味儿就觉得不错。”
在众人期盼的目光中,十大碗一一摆上桌。
“第一次被邀请到这里品尝十大碗,心里暖暖的,这个小年感觉好幸福。”环卫工人张芳莉脸上笑意浓浓。
“从昨天(2月1日)晚上8点开始,我带着十几名员工连夜制作了16桌共计160碗十大碗,看到大家吃得这么香,再辛苦也值了。”红阳楼老街坊柴火饭老板杨永红说。
“小时候只有吃宴席时才能吃到十大碗,觉得那就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今天和这么多人一起吃,还是那个味儿。”邹建芳和朋友一大早就赶来了,并热情相邀:“希望大家都来彭阳过大年,吃美味的十大碗。”
“天是冷的,心是热的。”“人间烟火气,杠杠滴。”“抢着吃,人挤人,年味瞬间就来了。”……大雪纷纷扬扬,梯田夜肆挤满了人,大家一边吃着美食,一边欣赏雪景,这种感觉,真的赞爆了!
手机屏幕外,那些远在他乡的游子,眼中是藏不住的羡慕与乡愁:“想问问,明年我能参加上吗?”“明年继续搞,我回来吃,这样才有年味。”“冒着大雪吃席,氛围感拉满了。”“瑞雪兆丰年,愿家乡人民日子越过越好。”还有人即兴赋诗盛赞:“雪花舞于二十三,金龙定是丰收年。人群骚动笑盈盈,手捧佳肴热腾腾。疑似谁家逢喜事,看罢才知显传承。十碗摆放圆桌上,彭阳美食远名扬。”
用料做法讲究吃法更讲究 彭阳十大碗,究竟有哪几“碗”?
回老家,吃年饭,首选彭阳十大碗。
在彭阳,十大碗也叫十攒、十全席、十样景。寓意十全十美,是传统的蒸菜。十大碗的用料做法十分讲究,由“四柱五菜一丸子”组成。四柱包括肘子、鸡肉、羊肉和甜盘子(糯米饭),五菜有酥肉、长粉、小炒、东坡肉和豆芽。其中豆芽是凉拌菜,再配上丸子汤就齐活了,荤素搭配、肥瘦兼具、清淡可口、回味浓厚。这些保留了岁月的美味,成为乡愁中冒着热气,年味最浓的一部分,也是彭阳人逢年过节、喜事临门时招待亲朋好友的最高礼遇,更是彭阳人心中固守的乡愁。
十大碗的摆放也大有讲究。十大碗依次上桌,顺序是“一羊一鸡二肘三白菜、四红肉、五菠菜、六酥肉、七黄花、八小红、九豆芽、十丸子”。给老人祝寿或给孩子过满月时,十大碗要去掉最后一道丸子,因为“丸”与“完”谐音。改成九碗,取“九九不尽”“富贵长久(九)”之意。十大碗是以最常见的食材,把每种食材的特长发挥到极致。十大碗的菜肴多用鸡肉汤汁浇灌,上蒸笼蒸煮,即便是迟到的客人,也能随到随吃,吃得热乎又随意。
十大碗经久不衰,是因为具有不可替代的自身优势。一方面,十道菜搭配均衡合理,营养丰富。有荤有素,有热有凉,有肥有瘦,可谓老少咸宜。从形状上看,有方块,有长条,有菱形,有丝有片;从色彩上看,绿、红、黄、白,令食者未动筷先赏心悦目。味道有酸有辣,油大味浓,好吃又好看。不仅如此,十大碗里的内容可以丰俭由人,但十碗菜的数量却不能改,这是家家都有能力、人人吃得起的宴席。十大碗集美食、习俗、智慧于一身,更突出的特点是彰显了西北人的豪爽之气,大碗上菜,大碗盛饭,大碗喝酒。因此,无论是老人祝寿、婚丧嫁娶还是过年庆祝,都能看到十大碗的身影。
彭阳县是全国少有的文化传承千年而未中断的县城,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在六盘儿女的灵魂血脉里,留下了传承千年而不辍的文化烙印。近年来,为打好“彭阳县”县域品牌,该县充分挖掘“东山文化”资源,推动十大碗非遗品牌化、标准化、产业化,促进农文旅深层次融合发展,让“彭阳十大碗”走出宁夏、走向全国。
十大碗制作十分讲究。
护林员品尝十大碗。
“上菜喽!”
“好香啊!”
色泽诱人。
老店发展多年,还是曾经的味道。
这就是正宗的彭阳十大碗。
杨治刚夫妇:师承母亲,办起彭阳首家农家乐
2月2日,“彭阳十大碗”过大年活动中,彭阳县白阳镇玉洼村桃源山庄老板杨治刚携带两桌十大碗赴会。
赴一场盛会,须盛装出席。
在杨治刚的妻子刘彩芳看来,这两桌老席,不仅仅是厨艺的展示,更是丈夫的脸面,得做到最好。所以,她把这两桌十大碗,当成自己的“闺女”一般,精心“打扮”,让每碗都像盛开的花朵般,颜值味道俱佳。
夫妻二人提前一天开始准备食材。柴火灶上摆放着4口大铁锅,煮肉、压粉条、摊鸡蛋饼等有序展开。
土鸡蛋摊成的鸡蛋饼呈金黄色,散发着香味儿。先切去毛边,然后切成三角形,最后切成好看的菱形。
熟肉切成薄厚均匀的长方形,豆腐切成梯形,一层层摆放好,再撒上辣椒丝、葱花,色泽诱人。
红枸杞、红枣撒在碗底,盛上米,蒸熟倒扣过来,宛如梅花在雪地里绽放。
白萝卜上盖上羊肉片,仿佛层层浪花在白色沙滩上翻涌。
扁豆芽上,一道红酥肉,一道五花肉,一道鸡蛋蒸片,层层叠叠码放,这是她心中的万顷梯田,也是五谷丰登的来处。
小白菜干覆上豆腐片,摆出太阳花形状,这是庄户人的一清二白,是农人对风调雨顺的期盼。
从食材到摆盘,两人整整花了一天的工夫。因为刘彩芳用的食材都是自家种养的,对每样食材的秉性十分熟悉,故而才能从容地用食材在碗里“作画”,十大碗俨然十件艺术品。
杨治刚是玉洼村的村民,20多年前,他的母亲将十大碗手艺传给媳妇刘彩芳。2012年,夫妻俩办起彭阳首家农家乐——桃源山庄农家乐,经营彭阳十大碗和特色小吃笼食、燕麦酒等。绿色健康、原汁原味、香味醇厚的十大碗,多年来慰藉着八方食客的胃和心。
罗有升夫妇:七代传承,准备把十大碗销往全国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年关将至,日子越发显得不寻常,在外打拼一年的彭阳游子,纷纷回家过年。更让游子念念不忘的,是和老家的亲朋好友一起品尝十大碗。
每天,坐落在白阳镇罗堡村的罗堡山庄都会接到十几桌十大碗订单。唯有新鲜道地的食材,才能做出老席本来的味道。
1月30日凌晨2时许,42岁的老板罗有升便开车出发,翻过一座山,赶到彭阳县城采购新鲜的蔬菜、牛羊肉和调味品,为当天的十大碗做准备。
“老板,拿上一把韭菜,再来三大块老豆腐,提上一捆子白葱,再装一袋剥好的蒜……”罗有升走进蔬菜水果门市部,一边看提前备好的菜单名,一边精心挑选。
“你要的20种菜都备齐了,总计444元。”门市部老板熟练地称斤、装袋,并帮忙提到车里。
罗有升又赶往农贸市场买了两大袋15公斤肉,店老板已提前为他备好,一袋切成块,一袋剁成馅。
来到一品香调料批发部,罗有升熟练地喊道:“来一打十三香、4盘鸡蛋、酸菜一件子……”
十大碗用料做法十分讲究。罗有升跑了3个店铺采购好当天所需食材。
中午时分,太阳照在身上暖暖的,树上的喜鹊喳喳叫。
“放点盐,撒些花椒粉,再打10个鸡蛋,放几勺胡麻油……”在后厨,罗有升和爱人刘建芳带领员工开始调馅、捏丸子。切菜、煮肉、炸丸子,每道工序一丝不苟。装碗、浇汤、入笼,每道流程承袭传统。提前两小时炖好的羊肉、鸡肉散发出诱人的香味。
案板上已备好了十大碗,蒸一刻钟后,美味的十大碗就会端上游客的餐桌。
罗有升是固原市非遗十大碗传承人。“我以前是厨师,在外打拼。2014年回到家乡打造罗堡山庄农家乐,就想挖掘家乡特色美食。母亲魏文莲手把手教我学做十大碗,我是第六代非遗传承人,我爱人刘建芳和员工冯万霞是第七代非遗传承人。”罗有升回忆,小时候天天盼着过年,因为这样就有十大碗吃;喜欢村里嫁女儿、娶媳妇,或老人过寿、孩子过满月,因为这样也能吃到十大碗。
“人多,肉少、丸子少,我最多能抢上1个丸子”,罗有升说,村里每家主妇都会做十大碗,“但当年缺肉少菜,做起来也简单,肉都切成丝,现在生活变好了,不仅注重营养、荤素搭配,还要色泽美观。”
罗堡山庄不仅顾客满座,每天还能接到不少回头客的订单,将十大碗和炝好的汤拿回家现蒸。
食材新鲜,传统制作,儿时味道,再加上周边77号彩虹路、金鸡坪梯田公园等景区游客口口相传,罗有升算了一笔账,2023年,农家乐接待游客8000多人次,纯收入50万元左右。
“彭阳十大碗”过大年活动举办前夕,罗有升刚从深圳学习回来,“我准备把彭阳十大碗销往全国各地!”
(记者 陈秀梅 孙郑涛 张嘉怡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