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不仅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更承载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和双拥传统。
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市委、市政府秉承历史传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的重要论述,不断深化和创新双拥工作,以更实的举措巩固军政军民团结良好局面,办好双拥暖心事,全市双拥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成功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为冲击“五连冠”奠定了坚实基础。
荣誉背后,是吴忠市党政军民多年来携手并肩绘就的生动画卷,更是用鱼水真情筑起的一座历史丰碑。
坚持实处着力 夯实双拥宣传阵地建设
“循大道,至万里”。军民关系是国家稳定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军民关系,做好双拥工作,责任重大。
市委、市政府将双拥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高标准落实“五个纳入五个优先”。进一步健全完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创建规划,明确责任分工,双拥工作各项任务清单化管理、项目化运作、精细化推进。
青铜峡市荣军集邮展馆是青铜峡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依托金山集邮博物馆打造的具有“军”字特色的集邮展馆,有四大展区八大主题近万张邮票,是集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双拥宣传为一体的教育基地,也是全区乃至全国首家以邮票为载体的红色教育基地。走进盐池县第五小学,醒目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标识映入眼帘,该校将盐池革命历史纪念馆、盐池革命烈士纪念园等红色资源开辟为双拥教育场所,大力开展青少年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真正渗进青少年血液、浸润青少年思想……
吴忠市始终把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作为双拥文化品牌建设的核心内容,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大力实施涝河桥烈士陵园、余家桥烈士陵园整修项目,将双拥课堂搬进红色旧址,并打造少年军校双拥示范点,组建“老兵宣讲团”,用故事传承让英雄精神活起来。“截至目前,市国防教育中心、雪枫旅史馆等38个红色阵地成为开展国防教育的活教材、主课堂,参观受教人员每年达30万人次。”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刚说。
7月29日,全国退役军人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吴忠市天翔汽车销售客运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启才获得全国模范退役军人荣誉称号,这也是吴忠市唯一获此荣誉的退役军人。近年来,吴忠市深入挖掘培树双拥典型,先后涌现出3名全国、13名自治区先进典型,发挥了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弘扬了主旋律、传播了正能量。
在吴忠,双拥无淡季,全市各级多层次、全方位宣传双拥工作,支持双拥工作、参与双拥活动已成为广大市民的一种习惯。一幅幅醒目的宣传标语,一条条精心打造的双拥主题广场、宣传街区,一场场巡回宣传活动,将双拥宣传、国防教育逐渐融入群众日常,在潜移默化中营造全社会支持和参与双拥工作的浓厚氛围,擦亮了吴忠双拥新名片。
重视全民参与 提升双拥国防整体质效
支持部队建设不讲代价、解决驻军困难不讲条件,这是市委、市政府的鲜明态度和决心。吴忠市始终聚焦“前线”“前沿”和“前哨”,每年召开议军会议,专题听取部队建设、营区设施改善以及军地融合式发展等方面的意见,深入了解部队实际需求,协调各双拥成员单位全力以赴服务部队,努力解决部队打仗急需、任务急用、官兵急盼的实际困难。
青铜峡市双拥办经过走访调研,了解到驻军部队没有公交候车亭,不仅影响部队营区的对外形象,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此,第一时间联系所属乡镇,增设了4座公交站台,帮助部队修建备战道路1.1公里,维修改造营区周边路面、电网、给排水管网。
7月27日,驻吴某部营区门口,王晓艺等军嫂和几十名战士坐上了“拥军班车”。半个多小时后,军嫂和战士们在吴忠万达广场公交站台下车,步行几分钟去购物。吴忠市双拥办把解决该部官兵及家属到市区的通勤问题列入当年“办实事、解难题”清单。“从开通至今两年多的时间,应官兵需求变化,公交线路也在不断优化。对于部队官兵和随军家属来说,吴忠市在全区率先免费开通的‘拥军班车’已经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吴忠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何斐鸿说。
7月27日,从大连某海防连传来好消息,由吴忠市支持援建的城连共建项目竣工。“这次我们援建的主要是‘三馆一场’建设,包括健身活动馆、城连共建展示馆、文教综合活动馆和室外篮球场,建成以后能够进一步丰富海防连官兵的业余文化生活,让官兵感受到吴忠人民的深厚情谊。”吴忠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刘学琴表示,将进一步做好与大连某海防连的共建工作,把血浓于水的军民情谊提升到新高度。
“后方”连着“前线”。近年来,吴忠市不断把官兵“后方”打造成服务的前沿,先后欢送新兵欢迎老兵2500余名、送三等功以上喜报364人次,累计为20525户悬挂了光荣牌。高标准安置转业军官和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63名,解决军人子女入学入托300多名、随军家属工作调动21名、35名单身官兵婚恋等问题。落实自主就业退役士兵适应性培训全覆盖,举办培训班、招聘会48场1.1万人次,鼓励学历教育1184人。
7月23日,吴忠新区医院正式挂牌为“拥军医院”,全市现役、退役军人及军属来就医可享受多项优惠服务。吴忠市把做好双拥工作与加强医疗服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让广大优抚对象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目前,吴忠市社会化崇军拥军已成为社会各界的自发行动,3000多家崇军行动合作单位和3条崇军商业街不断织密全域“崇军网”,实现崇军单位目录化、项目清单化、承诺责任化、服务特色化,涵盖了餐饮、医疗、交通、商超、旅游等十大领域的优惠,小小“优待证”饱含浓浓崇军情。
突出新中见效 打造社会拥军吴忠模式
驻守一方,稳定一方,造福一方。驻吴部队官兵坚持以服务地方发展为己任,主动投身基础设施、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有力服务保障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7月12日,在青铜峡市青铜峡镇同进村帮扶车间,轧制吨袋的机器嗒嗒作响,工人正有条不紊地进行裁剪、轧制。同进村帮扶车间成立于2017年,在驻青某部的帮扶下,可提供50多个就业岗位。“厂子里面都是妇女,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挣到4000多元的工资,同时还能照顾家里。”村民苏俊梅说。
这是一场双向奔赴的军民互动,是军民之间发自肺腑的相互牵挂、互相勉励。驻吴部队积极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建设和高标准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不断“厚植军民一家亲”的鱼水情深。先后出动官兵7200多人次,参加重大安保、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连续26年参与生态援建工作。吴忠军分区连续投入1238.2万元助力“支部提星、产业提效、助学提志、乡风提味”四大赋能工程建设;武警吴忠支队先后投入资金230多万元,精准确定帮扶党建、基础设施、产业、教育等巩固提升。
前不久,青铜峡市崔景岳少年军校邀请“宁夏首届最美退役军人”、宁夏“老兵宣讲团”成员蔡国给全体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国防教育课。吴忠市始终在动真情、办实事、解难题上狠下功夫,军地携手助推国防教育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形成国防教育全民化、常态化、长效化。举办“百场国防形势报告”“军事日”等活动,常态开展国防教育进党校干部培训主体班。军地着力打造吴忠市朝阳少年军校、利通区顾金海少年军校、青铜峡崔景越少年军校这一特色国防教育品牌。同心县韦州镇红星完全小学获评全国“八一爱民学校”,4所学校获评“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全市培养163名“老兵政治指导员”,助推“国防教育进校园、征兵宣传进校园、英模功臣进校园、红色文化进课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红色文化声音在学生中传递。
“当过兵的人就是不一样,头脑灵活,敢想敢干,做起事来既井井有条,又勇于创新。这些年,在马书记的带领下,村上的面貌焕然一新,大家的口袋也都鼓了起来。”吴忠市利通区金积镇大庙桥村村民丁文燕说。十多年前的大庙桥村,曾经是金积镇有名的“土旮旯”。退役军人马自忠自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积极探索“支部+合作社+基地+党员”的党建带产业模式,成立了大丰收设施蔬菜种植合作社,解决了设施温棚种植、贮存、销售三大“痛点”,村民的收入稳步提升。
吴忠市聚焦破解村党支部书记人难选的问题,着力发挥退役军人政治素养高、责任心强、敢闯敢干的优势,及时将学历高、能力强、愿意服务基层的优秀退役军人纳入村级后备力量进行培养,推动广大退役军人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先后推荐213名退役军人进入588个行政村(社区)“两委”,7名“兵支书”挂任乡镇党委副书记,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层社会治理中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退役军人自发组建“志愿者突击队”“橄榄绿服务队”等53个志愿服务组织,形成了志愿服务构架,开展志愿活动,做善事、办实事,传递真善美。吴忠蓝天救援队赴河北沧州开展抗洪救援,受到社会好评,展现了退役军人服务社会的时代风采。
时代在变,不变的是拳拳拥军爱民之心;岁月流淌,积淀的是军民浓浓鱼水情深。如今,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双拥之花”已融入吴忠市民血脉、开遍军地枝头。吴忠市将以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为目标,奋力谱写新时代双拥工作新篇章。(记者 吴荣 见习记者 董泊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