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保障2025年春节期间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银川市各级民政部门主动作为,聚焦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采取精准落实政策、走访慰问、慈善链接等有力措施,用心用情兜牢基本民生底线,让困难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和温暖,安全过冬,温暖过节。
落细政策 保障对象有了更多获得感
“每月能享受政府补助,社区干部也常来看我 ”在灵武市灵州花园,49岁的城市低保对象杨学花坐在床边和民政慰问组唠着家常。去年11月,她家领到了采暖补贴1300元,及时缴纳了采暖费,屋子里温暖如春。春节前,全家不但提前收到2月份低保金1829元,还收到灵武市民政局发放的800元春节慰问金。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防寒取暖是民生大事,更是民心大事。进入冬季以来,银川市各级民政部门严格落实各项政策,保障困难群众温暖过冬。银川市自2008年起实施城乡低保对象采暖补贴政策,对市辖三区城乡低保、农村散居特困人员、城乡低保边缘家庭等经济困难家庭实施采暖补贴和采暖费减免政策,分类分档给予300-1235元不等的采暖补贴。2024年全市发放采暖补贴1395万元,惠及困难群众4.6万人。
租住于兴庆区双庄苑的低保对象杨小娥因患有乳腺癌,每月医疗支出近2000元,两个儿子在上大学。这个月,一家四口人的银行账户收到了提前发放的2月份低保金2475元和临时救助金额7110元。钱到账后,杨小娥很开心。“这些年,因患病花费巨大,生活很困难。”兴庆区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说,“考虑到她家的实际困难,我们及时将她纳入保障范围,并协助申请临时救助,缓解了她家的经济压力。”
据银川市民政局副局长陈学忠介绍,为保障困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入冬以来,市民政局积极与财政部门沟通,及时核拨中央和自治区困难群众救助补助金2.2亿元,确保按月及时发放各类救助补助金。1月份发放低保金2114万元,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2.63万户4.01万人,发放临时救助金110万元。春节前,2月份城乡低保金也将提前发放到位,保障困难群众安心过节。
优化服务 困难群众有了更多幸福感
临近春节,各县(市)区基层民政工作人员积极走访辖区内特困人员和独居老人、残疾人、重病患者等重点对象,摸排生活情况,送去慰问关怀。“每年春节前,社区的老弱病残困等特殊群体,都是我们重点关爱的对象”。兴庆区胜利街紫金社区书记邵雪卉和同事一大早就去看望了辖区特困供养人员王玉明老人,并为他打扫了家里的卫生。王明老人已81岁高龄,无儿无女,由于年事已高,日常生活已部分不能自理。辖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张棋姐妹俩父亲去世,母亲病重,跟随祖父母一起生活,每月每人发放1200元养育津贴。春节临近,社区工作人员为她们送去书包等慰问品。针对这类存在特殊困难的群众,紫金社区结合“兴系你”社会救助综合服务项目,重点关注“一老一小一困”等特殊群体。组织由社区老党员、志愿者组成的社会救助顾问队伍定期进行入户走访,对困难需求进行综合评估,链接社会组织为他们送去必要生活物资,开展上门助餐、助洁等照料服务,努力帮助他们提升生活质量,逐步走出困境。像张棋这样的特殊群体虽然在生活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在民生政策的兜底保障下,生活越来越好。
在春节来临前,各级民政部门积极开展铁脚板摸排,全面掌握辖区困难群众生活状况和过冬取暖情况。持续开展“救在你身边 永不中断的热线”活动,畅通全市62部社会救助服务热线,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慈善助力 特殊群体有了更多安全感
1月6日下午,金凤区长城中路街道宁安社区广场人头攒动,银川市民政局、宁夏慈善总会、银川市慈善总会联合开展“善行宁夏 暖冬塞上”慈善帮扶特殊困难群众温暖过冬慰问活动,积极链接宁夏汇融源房地产等慈善资源,筹措资金16万元,为三区困境儿童、高龄、空巢、退役困难老人以及照护重大疾病患者和重度残疾人的低保老人等 705户困难群众发放米面油等温暖包,汇聚爱心力量,为困难群体送去关心关爱。2024年累计接收社会捐赠款物647.66万元,其中,爱心善款337.85万元,爱心物资价值309.82万元。在教育扶贫、医疗救助和弱势群体帮扶等领域开展慈善项目和送温暖活动30余个,累计支出款物共计538.06万元,其中,支出资金265.29万元,发放物资价值272.76万元,惠及困难人群3万余人。新增“银川市社区慈善基金”11支,覆盖全市12个街道(乡镇)21个社区,线上线下发动30余家企业、门店和千余名党员群众捐款捐物捐服务,汇聚小善大爱,助力困难群体。
银川市将聚焦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化特殊困难群体的救助帮扶工作,积极探索更加丰富多元的帮扶项目,着力把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心关爱转化为群众身边可感可及、高效便捷的社会救助服务。(宁夏新闻网记者 闫文丽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