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县预旺镇:“苦药材”变成“甜日子”
2025-07-11 19:56:55 来源:宁夏新闻网

  宁夏新闻网讯(记者 杨兆莲 文/图)“今年种了600亩黄芩,从目前看年收入较去年有提升,而且还能解决40户左右农户就业问题!”在同心县预旺镇南关村的药田里,同心县林芳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马自林掬起一把带着清香的黄芩根笑着说道。银柴胡、黄芩……这些宝贝药材,正让大家的钱袋子鼓起来。

  七月的预旺镇,银柴胡翻涌着绿浪,黄芩绽放着蓝紫色的小花。7月10日,记者来到宁夏同心县预旺镇的中药材种植基地,被郁郁葱葱的银柴胡、黄芩、板蓝根等药材吸引。这片曾经的旱塬地,如今因特色种植而焕发出勃勃生机。

  近年来,预旺镇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大力发展中药材和小杂粮特色种植产业,通过“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预旺镇地处黄土高原,干旱少雨的气候却为耐旱中药材提供了天然生长环境,长出的银柴胡成了“药中尖货”。宁夏农林科学院的鉴定结果令人振奋:同心县银柴胡的药用成分显著优于其他产区,且具备独特的遗传特征。这一发现为当地打造道地药材品牌注入底气。目前,预旺镇已与北京同仁堂合作建设100亩银柴胡规范化基地,并计划建立种质资源基地,通过提纯复壮技术培育优质种子,从源头保障药材品质。

  据预旺镇党委书记马彦仁介绍,2024年全镇中药材留床面积达2.5万亩,总产值突破3600万元,带动350多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小药材”正成为群众增收的“黄金产业”。

  为提升附加值,预旺镇积极延伸产业链。今年,预旺镇争取闽宁协作资金606万元,建成南关村、土峰村1600亩规范化种植基地,并引进河北中药材企业建设初加工生产线,实现药材就地分拣、切片。同时,通过“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178户群众参与种植,319户脱贫户发展庭院经济,户均年增收6000元。

  “现在合作社真是给老百姓解决了大难题!从前农户自己摸索种植技术,产量上不去,销路也没保障,辛辛苦苦忙活一年也挣不了几个钱。如今合作社不仅提供全程技术指导,从选种育苗到病虫害防治都有专家手把手地教,还统一对接市场保底收购,彻底解决了农户的后顾之忧。”同心县预旺镇人民政府农业技术人员李海洋指着连片的药田说道。

  除中药材外,预旺镇还依托气候优势积极发展小杂粮种植。谷子、糜子等耐旱作物与中药材形成互补,既保障粮食安全,又拓宽增收渠道,小杂粮种植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又一重要途径。今年预旺镇预计采挖中药材7600亩,亩均产值5400元,总产值达4104万元,将示范带动198户群众种植,户均每年增收6000元,解决380多名群众在14家种植合作社基地务工,户均每年增收3200元。

  预旺镇通过发展中药材和小杂粮特色种植产业,不仅带动了群众增收,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预旺镇将继续深化产业发展,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让特色产业真正成为群众致富的“金钥匙”。

 
编辑:杜爱虹
责任编辑: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