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先要锻炼得坚强,才不会被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往下拖,才有剩余的精力对朋友们喊‘加油加油’!”“世上最有力的论证莫如实际行动,最有效的教育莫如以身作则;自己做不到的事千万勿要求别人,要求别人,先改自己。”……翻开《傅雷家书》,一封封充满着父爱的书信感人至深,而其中所蕴含的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家庭教育思想,也深深地影响了几代家长。
在日常平凡中达到深刻,在朴素过往中遇见真理,或许是“一封家书抵万金”的成功之道,也正是今时今日家长们应好好学习的地方。正如日前自治区教育厅发布的《致广大家长的一封信》中所强调的,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关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乎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是的,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正是在父母与孩子相处的点点滴滴中,孩子的性格、品行、为人处世的方式慢慢成型。但,要想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当前社会,可以说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然而,新的挑战也随之产生。比如,别的家长给孩子报名了早教,如果自家的孩子不跟上,是不是就会“输在起跑线上”?比如,别人不惜重金购买学区房,如果自己所在的学区不够好,是不是孩子受到的就是“差一点”的教育?再比如,孩子成长过程中,是重视学习成绩还是重视全面发展,如何平衡两者?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是让其互相沟通谅解还是用拳头或者恶语还回去?可以显见的是,父母的不同选择在孩子身上有着不同的体现:一部分家长掌握了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方法,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状态都很好;一部分家长,仍以爱的名义,逼着孩子去做一些不喜欢的事情,使得一些孩子沦为学习的机器,缺乏生活情趣,遇到问题时不懂得自我调节甚至产生消极厌世的情绪。可以说,社会中所充斥的五花八门、品类繁多的所谓关于家庭教育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总结,不仅加剧了家长的教育焦虑,更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部分家长。
但话说回来,相比于对孩子“生而不伴”“养而不教”,家长们对孩子教育的关注与上心,无疑是一件好事。而问题的关键,更在于如何补好家庭教育这一课,让家长们有能力在众声嘈杂中,依循科学教育理念,开展正确家庭教育。值得关注的是,10月23日, 《家庭教育促进法》 表决通过,其根本目的,就是要以法律的形式,强化家庭教育,号召家长们积极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构建和谐温馨家庭,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他们是阳光还是阴郁,是五彩斑斓充满活力还是苍白无力缺乏斗志,是井然有序遵守规矩还是乱七八糟恣意妄为,每个家长都是第一责任人。(宫炜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