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我依然没有买一挂鞭炮、一枚彩弹,这在热衷于燃放鞭炮的人群中,应该算是个“另类”。我并不是没有买鞭炮的钱,也不是舍不得花那点钱,我坚持不买鞭炮、不放鞭炮,源于我日益牢固的环保理念。
我已有二三十年没有放过鞭炮了,对此,我并没有遗憾,不仅是我个人,我全家也没有人觉得遗憾。早些年,在许多人还“忘我”地陶醉于燃放烟花爆竹的乐趣中的时候,我和我的家人就变成了“旁观者”。看见有人那么“起劲”、那么“投入”地放鞭炮,我完全是个局外人,也不能与他们同喜同乐。
我并不是从来就不放鞭炮的。小时候家里穷,有时候,穷得连买煤油(当时未通电,家家都点煤油灯)的钱都要用鸡蛋来换。那时,虽然吃饱饭都成了问题,但到过年时,家里还会买一两挂小鞭炮、三四个“二踢脚”。那时候,一挂小鞭炮,有50响的、有100响的,后来又有了“十响一咕咚”(在小鞭炮中夹一个大点的鞭炮)的,每挂鞭炮只有两毛钱左右。那时过春节,我和小伙伴们整天都在玩鞭炮。因为一挂鞭炮在一两分钟内就化作灰烬,带给我们的快乐很有限,我们便“创造性”地把一挂鞭炮拆开,然后便用火柴或烟头一个一个地点着放,这样,小小一挂鞭炮,就可以很多次的放了,我们的快乐也就可以延续。后来,鞭炮的花样多了起来,小朋友们便相互交换,互通有无。小时候,过年放鞭炮,确实给我和我的小伙伴带来了少有的欢乐和难忘的回忆。
参加工作后,有钱买鞭炮了,但我放鞭炮的热情却减少了,因为我已体会不到儿时放鞭炮的乐趣,也就很少买鞭炮了。儿子出生后,我才在过年时买上两个“魔术弹”,但这样的经历也只有几年,到儿子大了以后就不再买鞭炮了。前些年,我还有兴趣“坐在城楼观山景”——站在高楼上看别人放鞭炮,近些年连这个兴致都没有了。特别是正在欣赏电视节目时被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弄得什么也听不见时、刚刚进入梦乡时被惊天动地的鞭炮噪音强硬地拉回现实时,更是感受不到听鞭炮、看鞭炮的快乐。不过,没有办法,不想听也得听,不想闻也得闻,难以拒绝,难以回避,这大概也是生活在闹市区的一个“福利”吧?!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我对过年放鞭炮的“成见”也与日俱增。因为戴着“有色眼镜”,所以看到的都是燃放烟花爆竹的“负作用”。
现在,人们都在关注环境质量,因为环境质量决定我们的生活质量。有人为驱之不去的雾霾而苦恼,有人为远离雾霾而庆幸,关注生活环境的人越来越多。其中,不乏抱怨、批评、指责之声。但是,许多人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仅仅停留在批评企业、指责政府、抱怨他人阶段,很少想到自己责任、义务,更不要说采取行动,积极主动地改善环境了。
现在,人们从城市返回乡村,从乡村走进城市,置身在各种环境中,目睹了“水泥森林”枯燥乏味,也嗅到了绿水青山湿润温馨,体会过喧闹,也感受过安宁,在各类对比中对良好环境有了更加强烈的渴求。几乎每到春节前后,环境问题都会凸现出来: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垃圾污染,都有过于平时。正因为如此,过个“环保年”就显得尤为迫切了。日益严峻的环境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我们必须要像爱护眼睛那样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今年,有一种呼吁鞭炮回归、取消禁令的舆论,认为过年的气氛不能减弱、上千年的文化传统不能中断,老百姓的兴趣爱好不能剥夺,燃放一点烟花爆竹不能造成多大污染,有人甚至认为燃放烟花爆竹可以消灭病毒、祛除疫情,其中有的观点看似有些道理,但经不起推敲,有的则属于奇谈怪论,根本站不住脚。
如果站在珍爱环境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就可以得出与众不同的结论:不能否认,燃放烟花爆竹,是可以烘托节日气氛,给一些人带来欢乐。但它还会带来噪声污染、空气污染,产生垃圾、酿成安全隐患和火灾事故,加大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让消防人员“坐卧不宁”,让许多医务人员无法与家人团聚,让许多人留下残疾、甚至丧失生命。我们非常遗憾地看到,我国每年都有人因放鞭炮酿成火灾、因放鞭炮而受到伤害。而国内一些鞭炮厂也多次因爆炸事故酿成灾难,造成巨大的环境污染。在烟花爆竹生产、销售、燃放等各个环节中的经济账、环保账,真的值得好好算一算了。
有一句针对象牙买卖的广告词说得好: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这句话用在烟花爆竹的产销上同样合适。燃放烟花爆竹,增加了家庭无谓的开支,刺激了鞭炮厂的生产,也加剧了环境的污染,其不文明的燃放方式,更是与现代文明社会格格不入。
早在20多年前,我就在《宁夏日报》上公开呼吁所在的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1989年年初,我写出了《春节后对春节的反思》。2000年3月1日,我在中国青年报“求实篇”专栏发表评论:《我对爆竹的“成见”》。2011年2月12日,光明日报发了我的“记者来信”《要欢乐,更要文明》,也是针对春节期间包括乱放鞭炮在内的种种不文明行为的。2014年2月7日,我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评论《春节放鞭炮岂能旁若无人?》,锋芒所指就更为具体了。
对放鞭炮有这么深、这么久的“成见”,我当然不会再买一个鞭炮、再放一个鞭炮。我庆幸自己不再为此糟蹋自个兜里的钱、自己的钱也不会在火光中“烟消云散”,更庆幸自己没有给本已令人忧虑的环境再“添堵”,没有为pm2.5的升高做出贡献。雾霾天气的增加,与我无关,我为此感到自豪、欣慰。
也许有人会说,你个人不买鞭炮、不放鞭炮,对大气质量、对地面环境能有多大影响呢?我不这样看。如果大家都这样做,那就大不一样了:那样,春节的气氛也许会变淡一些,但春节的空气就不会那样污浊、雾霾天气也不会这么多、令人苦恼的噪音也不会肆无忌惮地骚扰,当然,鞭炮厂会减产、有人收入会减少、相关企业可能会转产,其他方面都不会有什么损失。
为净化空气、为减少垃圾、为减轻污染,也为自己省钱,我们是否可以少放一点鞭炮、改一改自己的“兴趣爱好”呢?!
这个春节,我不放鞭炮;下一个春节,我依然不放鞭炮。我大概要与鞭炮“绝缘”了。(宁夏新闻网特约网评员 庄电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