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间赛跑,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
2020-02-08 20:20:29 来源:宁夏新闻网

  几十辆工程车日夜不停地轰轰作响。多个工种同时作业,铆足劲儿与时间赛跑。

  连日来,千余名“战士”奋战在自治区第四人民医院传染病防治综合楼施工现场,分秒必争、共克时艰,书写着不平凡的感人故事。

  在人群中很容易找到宁夏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七分公司经理安玉鹏,随手不离的充电宝成为他工作的“标配”。每天拨打四五百个电话,管理技术、材料、设备、工人、资金,导致他的嗓子沙哑的几乎说不出话来,只能拼命嘶吼着,用断断续续的声音一点点向外传输信号。

  接到2月5日复工的消息,安玉鹏一度以为听错了时间。“3个月的工程量要在15天内完成,况且面临缺人少物等困难,怎么可能完成?”

  疫情当前,这既是施工方向自治区党委、政府立下的“军令状”,也是硬责任、硬任务、死命令,没有任何余地和退路,必须无条件地完成。

  一边协调各单位集结工人,另一边利用多年的人脉、四处购买材料,从2月3日至今,安玉鹏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

  时间紧、任务重,多道工序必须交叉进行,如何缩短各工序的间隔成为当务之急。

  时值冬季,低温环境给作业带来很大困难。

  “抹完灰,要等到墙面干透才能刮腻子,且室内温度必须在10至20摄氏度。”安玉鹏说,为了赶工期,他们索性在工地的各个角落烧起了木炭,确保气温在合适的范围内。

  奋战在工地的5天时间,安玉鹏只回过一次回家。那一天,他凌晨1时30分进家门,次日清晨6时再悄悄离家。不忍心打扰家人的他,亲吻熟睡中的一双儿女,继续负重前行。

  提及家人,这位行走在工地上不知疲倦的汉子眼里涌出泪水:“没时间想家,也不敢想家,想家容易分心。”

  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较量中,不少夫妻、父子、兄弟舍弃和家人团聚的时刻,一同上阵。

  家住银川市西夏区的朱福生是一名抹灰工,2月5日,听闻工地缺人的消息,他萌发到工地帮忙的念头。

  施工地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救治定点医院旁,朱福生的妻子何小瑞沉默许久,找出家里仅有的几个口罩,全部塞进丈夫包里。

  “咱靠着党的好政策过上了好日子,还在城里住上了楼房,是时候给老百姓做点贡献了!”2月6日7时,朱福生准时出现在工地。

  施工点是一间间占地面积约20平方米的小房子,抹灰、水暖、消防等工序同时进行,狭小的空间挤满了工人,给朱福生带来不小困难。

  “有时转不开身,还会撞倒其他人的工具。但是必须在一天内完成一间房的抹灰工作。”为了按时完成任务,朱福生索性将材料系在身上,少喝水,尽量避免下地。

  “我一个人干,效率还是不高。这是党委和政府决定的大事,咱没钱,但是可以出力。戴着口罩,现场有人消毒,挺安全的。你不上夜班,白天给我搭把手,倒灰、提水就行。”2月7日18时,忙碌一天的朱福生回到家,做起妻子的思想工作。

  “我们走了,两个娃咋办?这几天馆子都没开,去超市给娃买些熟食吧!”本以为妻子又会反驳他,何小瑞的反应让朱福生悬着心放下了。

  “我老婆还是识大体的。”朱福生笑着说,眼神里充满骄傲。

  2月8日,正月十五元宵节,本是阖家团聚的日子。记者采访结束时,夜幕降临。行走在施工现场,周边的万家灯火与眼前的热火朝天交相辉映!上千名“朱福生”舍小家为大家,默默无闻地搭建抗击疫情的“安全堡垒”,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注入了不竭的动力。他们,是特殊时期的最美“逆行者”。(宁夏日报记者 姜璐 实习生  刘婷)

 
编辑:王雪玲
责任编辑:王雪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