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谷方舱医院党员的自豪:病友遇到难事,喜欢找党员解决
2020-03-02 10:13:06 来源:长江日报

QQ图片20200302090715.png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党支部医护人员教患者做呼吸操。光谷方舱医院供图

  “舱内病友遇到难事,喜欢找戴党徽的人解决。作为一名党员,这让我感到非常自豪。”

  从光谷方舱出院后,正在酒店隔离观察的党员石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舱内住院时从事志愿服务的经历,使她终生难忘。

  光谷方舱医院启用以来,通过加强党组织建设,将各医疗队中的党员和病友中的志愿者拧成一股绳,管理方舱,服务病友。

  截至3月1日,光谷方舱医院启用16天,累计收治的875名病人中,已有520人治愈出院。

  舱内问题反映上去,很快就能解决

  光谷方舱医院位于光谷科技会展中心,分为4个病区。

  2月17日,方舱医院启用的同时,党的组织建设也同步启动。仅用3天时间,就成立了临时党委,并依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以及北京中日友好医院、陕西、福建、山西、海南等省市的援鄂医疗队,组建了6个医护临时党支部,接着又按病区组建了4个病友临时党支部,党员超过200名。之后,党支部从病友中征集志愿者,成立了医护病友联合志愿者团队。

  护士刘颖是入党积极分子,也是最早带病友们做呼吸操的医护人员。第一天带领40多名病友做操时,由于没有耳麦,节奏主要靠自己喊。两遍大声喊下来,感觉头部缺氧,很难受。好在第二天起,医院就解决了耳麦的问题。

  李文莉是病友第四临时党支部的书记。3月1日,正准备出院的她,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称,感受最深的,是舱内有什么问题,只要一反映上去,就会迅速得到解决或回应。

  一位病友看见有人在沐浴区洗澡时没有关门,就帮忙关门,谁知门坏了,门上的铝合金片将她的手掌划破,流了不少血。病友临时党支部及时向院党委报告。当晚,预防破伤风的疫苗就送进了舱内。

  中日友好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领队、光谷方舱医院副院长王燕森说,医院每天上午10点的例会上,各支部可以将问题集中反映,能解决的,迅速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也要迅速回应。

  “方舱医院入住的都是新冠肺炎轻症病人,在医院住院的时间一般不会太长。高效解决问题是必须的。我们要求解决和回应问题最迟不超过48小时。”他说。

  心理干预和疏导,把病友当亲人对待

  新冠肺炎患者刚住进方舱医院,有些人难免会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光谷方舱医院医护和病友临时党支部与市精神卫生中心联系后,将一套强肺心理支持技术以及精神援助热线电话,以海报的形式在舱内公布,并指导病友下载App在线提问,或拨打热线进行电话咨询。

  舱内的医护和病友临时党支部的党员和志愿者们,也会配合,对病友进行心理疏导。

  57岁的病友夏某,进舱后一度情绪低落,躺在床上,不吃不喝,夜晚通宵难以入睡。

  有一天,夏某在舱内的微信群上说,自己想吃安眠药帮助睡觉。病友四支部书记李文莉看到后,马上到她床前了解情况,并开导她。

  吃晚饭时,李文莉替她把饭菜领来,端到床前,劝她多少吃一点。夏某说:“您不用管我。”李文莉说:“您不吃,我就陪着您。”说完,一直站在床前陪着,十几分钟后,夏某拿起了筷子。

  为了帮助她改善睡眠,李文莉咨询护士后,让她在睡觉前放点轻松的音乐,并让她回忆一些美好的事情。当晚,夏某没吃安眠药,睡了两三个小时。(长江日报记者 明眺生 通讯员 刘龙生)

 
编辑:杜爱虹
责任编辑:姚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