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大石头”上看绿色
2020-08-09 10:42:31 来源:宁夏日报

  绵延200多公里的贺兰山,有50多条沟道,其中汝箕沟因太西煤名气最大。前些年,大规模的无序开采,在此留下沟壑纵横、满目疮痍的山体。

  2017年5月,宁夏正式打响贺兰山生态环境保卫战,对169处整治点全面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整治;2018年,正式启动宁夏贺兰山东麓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项目;2019年5月,宁夏印发《贺兰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修复工作方案》,要求建立贺兰山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逐步恢复贺兰山自然生态本底。

  近日,记者在汝箕沟大石头矿看到,婆娑树木摆脱了难看的煤灰,深浅不一的绿在山沟里铺展。山中,因点点绿多了几分诗意和悠然。

  “现在,我们在做矿区山体的生态修复工作,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对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整治要求,要实现从‘黑色经济’到‘绿色经济’的转型。”宁夏泰华实业集团大石头煤业公司总经理禹学坤说。顺着禹学坤手指的方向,一座被层层梯台环绕的山体,沿梯台种着一圈又一圈高高低低的植物。这座山,由渣石堆砌而成。

  大石头矿是一座露天煤矿。2012年,宁夏泰华实业集团通过拍卖接手了这座煤矿。煤层在50米以下。采煤,要掀去煤层上面的覆盖层。这座渣山,就是从另一座山上“搬”来的。

  破坏容易修复难。贺兰山是一座石头山,缺乏植物赖以生存的土壤。宁夏泰华实业集团大石头煤业公司生态修复的第一步,是从种草种树开始的。

  “截至目前,公司已经投入6400多万元用于平整渣台、修建石坝、稳定坡面、码道覆土。第一批植被,已经播撒种植下去了。”禹学坤说,原有渣山上的渣石大小不一,他们用大的石头做地基,细渣覆其上,以利于水分保养。种树种草的地方则须挖开1米深的码道,覆膜铺土再开始种植。土是从山下一车一车买来的。为了解决坡面不稳定、少土、少水、水土流失的问题,公司研究出了一种类似“麦草方格”的治理方案,用麦草混合泥土,附在坡面上,喷浆固定。这样,播撒的草籽就能“见缝插针”,扎根发芽。

  “我们制定生态修复方案,聘请专家编制了《大石头矿生态修复概念性总体规划》,确定适合播撒种植的草种树种,以确保种子能够活下来,渣山能够绿起来。”禹学坤说。

  登上渣山,能看见山坡上有了深深浅浅的绿。有的草刚冒出头,有的正使劲向上窜。

  “2019年5月,大石头矿关停,近千名职工何去何从成了大难题。经过大半年的思考调研,我们深刻理解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发展绿色经济才是长远之计,顺着这条思路,我们开始了转型。”禹学坤说。

  按照宁夏泰华实业集团的转型规划,这座渣山只是其在生态修复工程中“小试牛刀”。最终,他们要在这里建设矿山遗址公园,以工业遗产思维再造工业文明遗迹地,展现贺兰山特有的地貌特征和宁夏工业文明历史。

  “届时,游客们可以乘坐宁夏唯一的绿皮火车,来这里参观工业遗迹,体味工业文明,也可以体味农家乐,参加攀岩、探险等活动。”禹学坤对企业的未来充满信心。(记者 杨娟)

 
编辑:王雪玲
责任编辑:王雪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