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项具体措施如下:
1.“无人警局”自助办理
2021年1月1日起,在全区22个县(区)的“无人警局”,推出户政、出入境、交管3类26项公安业务自助办理。
2.提供预约上门代办
为老年人、残疾人及偏远地区群众提供便利服务。升级“宁警通”平台,新增人工智能客服功能,提供语音对话咨询。推出上门代办事项清单,通过移动一体机等方式,为老年人、残疾人及偏远地区群众提供预约上门代办服务。
3.7×24小时“全天候”服务
全区县(区)级公安户籍、车驾管、出入境窗口全面开通预约服务、延时服务,为群众在非工作日、节假日和8小时以外提供办事便利。
4.“刷脸”入住
未携带身份证件区内户籍旅客可通过“刷脸”入住。宁夏区内户籍旅客未携带居民身份证入住酒店,只需登记旅客本人姓名、居民身份证号或出生日期,以及现场本人实拍照片,通过旅馆信息系统比对成功后即可办理入住。
5.电子保单
推广应用机动车交强险电子保单。办理机动车登记、核发检验合格标志免予提交交强险、车船税纸质凭证,机动车上路行驶无须携带交强险纸质保单,未放置(粘贴)交强险标志免予处罚。
6.通行证网上办理
开通边境管理通行证网上办理业务。办理边境管理通行证的群众,可直接通过“宁警通”平台户政业务栏中选择边境管理通行证申请。(具体流程:实名注册——户政业务栏中选择边境管理通行证——上传本人居民身份证图片和前往地说明——经审核符合条件的出具通行证,群众可选择邮寄或到办理点领取。)
7.车辆集中检验
为大中型企业、民营企业的公路客运、公交客运、旅游客运、校车、货运和危险品运输车辆在每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提供车辆集中检验服务。
8.为运输企业车辆管理、驾驶人聘用提供便利
为公路客运、公交客运、出租客运、旅游客运、校车、货运和危险品运输等道路运输企业开通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用户,由运输企业自行查询名下机动车的状态、检验有效期及其交通违法、交通事故信息,聘用驾驶人的驾驶证状态、累积记分、驾驶证有效期等信息。向运输企业推送交通安全风险预警提示、通报抄告、通知公告等信息。
9.提供企业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合规性检测服务
确保公民个人信息安全。针对合法采集、使用公民个人信息的企业,义务提供合规性检查检测服务。
10.开放公章刻制备案信息查询
印章业信息管理系统向公众开放已备案公章刻制信息查询功能。企业群众可通过宁夏印章网(http://www.nxyzw.com)对所有已备案的印章信息进行查询。
11.助力企业网络安全
建立“一二三”网络安全培训、服务保障机制,助力企业网络安全。公布1个热线“0951-6136385”,常态化提供网络安全答疑解惑,精准指导;共享2个网安专家智库,提供企业网络安全专家支持;提供3个平台服务,即“网安培训平台http://123.56.227.178”“网络安全风险检测服务”和“互联网国际联网备案平台”,为企业提供普法技术培训、安全漏洞检测和一站式联网备案等保障支持。
12.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
在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高新科技企业和有知识产权保护需求的企业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接受违法线索举报,定期进企业开展宣传培训和安全检查,保护企业核心商业秘密,支持高新企业快速发展。
13.开通野生动物保护救助“绿色通道”
坚持警民协作,与社会各界动物保护人士、动物保护站、野生动物救助中心、新闻媒体等机构建立联动保护机制,公开全时报警电话,开通绿色通道,定点救助场所,及时救助保护野生动物安全。
14.警长工作制
在主要河道推广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警长(公安局长)工作制。在黄河流域重点企业、主要河道加挂“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警长工作联络单位”的牌子,明确警长(公安局长)职责,公开警长(公安局长)信息,接受违法犯罪线索举报,开展有关法律法规宣传,向企业提供法律政策咨询,定期通报涉环保类预警性警情,组织开展治安巡防工作。
15.护航服务
对接自治区“九大支柱”产业(电子信息、新型材料、清洁能源、绿色食品以及葡萄酒、枸杞、肉牛和滩羊、奶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组建服务企业微信群等即时通讯服务平台,重点联系行业协会、民营企业,提供法律咨询、风险预警,配合开展治安防范,全力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记者 吴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