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一声感谢一切辛苦都值
2021-11-17 18:42:16 来源:银川晚报

  “娘子军”帮助居民扫码登记。

  在孩子眼里,她们是坚强的母亲;在丈夫眼里,她们是温柔的妻子;而在父母眼里,她们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在疫情防控工作中,银川市兴庆区大新镇燕鸽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娘子军”巾帼不让须眉,奔赴疫情一线,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是工作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每天早晨八点半,大新镇燕鸽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孙志清便穿戴好防护服,乘坐救护车到辖区被封控的单元和个别住户家里进行核酸检测工作。随着解除封控的住户越来越多,孙志清她们的核酸检测工作虽然总量上有所减少,但是更多的是散户,有的小区只有一两户需要进行核酸检测,使得工作内容更为分散和困难。

  “每天的名单和人数也不确定,会随时根据通知增加,什么时候把名单上所有的居民都做完,才能回去休息吃饭,最忙的时候回单位都五六点了。”孙志清说。

  孙志清曾经是一名护士,考虑到年幼的孩子没有人看护便离开了自己喜欢的行业。儿子刚上小学时,孙志清成了一名单身妈妈,当时的她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又要承担抚养孩子的生活支出,那是这位母亲最为艰难的一段时期。直到2019年,一个机遇让她重回了热爱的行业。

  疫情期间,她主动请缨奔赴抗疫一线,将13岁的儿子一个人留在家中,有时工作到半夜才能回家,她也毫无怨言。“我儿子特别懂事听话,从来不用我操心,我要是来不及做饭,他就自己做饭吃,自己在家上网课,有时候我觉得挺对不起孩子的。”儿子超出同龄孩子的成熟和懂事,让孙志清既愧疚,又感动。

  12点半,孙志清和同事完成了当天的核酸检测工作。她高兴地说,这是这一个多月以来回到卫生服务中心最早的一天,她终于可以回家和孩子一起吃午饭了。“妈妈,你今天能不能早点回来啊,我给你做了韭菜炒鸡蛋和麻辣烫等你回来一起吃。”听到妈妈今天可以回家陪他一起吃饭,视频那头孩子高兴地去摆碗筷了。

  把儿子视为是整个生命的孙志清,在疫情面前毅然决然选择了逆行。在她看来,这不仅仅是自己养家糊口的一份工作,更是承担着千千万万个家庭和群众生命安全的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年轻人就要不怕吃苦

  “叔叔,今天是最后一次核酸检测了,报告没什么问题的话很快就能解封啦。”

  “你们辛苦了,大冷天的每天都过来给我们做核酸。”

  今年是张露在大新镇燕鸽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第三个年头,1995年出生的她一直梦想成为一名“白衣天使”。“我和我妹妹都学的护理专业,我就喜欢这一行,因为医务人员救死扶伤,能够带给人们希望和健康,当年填专业的时候,报考的所有院校我都只选了医学护理这一个专业。”张露说。

  天气越来越寒冷,每做一次核酸检测,封装一个核酸检测样本都需要用消毒液进行一次手部消杀,即使戴了两层医用手套,张露的手都冻得直哆嗦。“这没有办法,穿防护服和脱防护服都有严格的要求和标准,手也不能随便触摸别的地方,必须克服,不然会影响我们的正常操作。”张露说。

  疫情发生以来,张露考虑到卫生服务中心许多大姐姐成家有孩子,需要照顾,自己是年轻人而且还没有结婚,便主动申请住在了单位,承担夜间突发事件的应急工作以及一些文件资料和数据整理的工作,已经近一个月没有回过家了。“我的家人和男朋友特别支持我的工作,而且为我在抗疫一线奋斗而自豪,我也为自己的这份工作而骄傲。”在张露看来,作为年轻的新生力量,就要有不怕吃苦,冲锋上前的精神,疫情当前义不容辞。

  “其实,每次居民的一声感谢,一声你们辛苦了,我就觉得心里暖暖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张露说。

  疫情发生以来,燕鸽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了九个核酸采样小组,每组两名医务人员,组成了一支“娘子军”。她们第一时间奔赴疫情防控一线,将核酸检测工作有条不紊、有质有量地完成。

  “我们这支队伍都是女同志,90后、95后的年轻人最多,她们不怕吃苦,敢于奉献,在疫情一线彰显青年担当,贡献青春力量。面对疫情,闻令而动,每个人都能克服个人问题,舍小家为大家,用实际行动践行作为一名医务人员的责任与担当。”兴庆区燕鸽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濮燕说。(记者 张佳丽 齐峰 文/图)

 
编辑:张静
责任编辑: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