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投档录取
●高职以春季招生为主,测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
6月27日,记者从《宁夏回族自治区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宁夏作为全国第五批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8个省份之一,从2022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两种类型,包括考试对象、考试科目、考试内容、考试安排、考试成绩。一是考试对象。合格性考试的对象为全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高中阶段其他在校学生和社会人员也可自愿报名参加合格性考试。选择性考试的对象为符合当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报名条件,并已报名参加宁夏统一高考的人员。二是考试科目。合格性考试科目覆盖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通用技术14门。选择性考试科目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6门。三是考试内容。合格性考试内容为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内容;选择性考试内容为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内容。四是考试安排。合格性考试从2022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依据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由自治区统一安排。选择性考试从2025年起,每年组织1次,与全国统一高考同期进行,由自治区统一组织实施。五是考试成绩。合格性考试成绩以“合格”或“不合格”呈现,纳入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合格”成绩长期有效。选择性考试中的首选科目成绩以原始成绩呈现,再选科目成绩以等级转换分数呈现,成绩当年有效。
规范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是高考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一是评价内容。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二是评价程序。普通高中学校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委员会,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写实记录成长过程,遴选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活动记录和典型事实材料,统一导入宁夏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管理平台,经公示确认无异议后,形成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三是评价使用。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是学生毕业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普通高等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及人才培养要求,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使用办法,提前向社会公布。
改革统一高考招生制度
自2025年起,普通高等学校依据考生的全国统一考试成绩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简称“两依据一参考”。一是考试科目。全国统一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3门,不分文理科,使用全国卷,其中外语科目含听力和笔试两部分。选择性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高校选科要求,结合自身特长兴趣,首先在物理或历史中选择1门,再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择2门,即“3+1+2”模式。报考体育类、艺术类等专业的考生还须参加相应的专业考试。二是考试安排。全国统一考试按教育部规定的时间组织考试,选择性考试与全国统一考试同期安排。三是考生总成绩的构成。考生总成绩由3门全国统一考试科目成绩和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满分750分。其中全国统一考试科目语文、数学、外语,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50分。选择性考试首选科目中,物理或历史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自主选择的2门科目按等级赋分后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四是招生录取。从2025年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实行“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按照物理、历史两个类别,分列招生计划、分开划线、分开投档录取。
健全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制度
高等职业教育分类招生与统一高考招生相对分开,主要安排在春季进行,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择优录取。一是高等职业教育对口招生。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招生,文化素质测试(语文、数学、英语)由自治区统一组织实施;职业技能测试由相关高职(专科)院校组织实施。二是高职(专科)院校单独考试招生。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招生,以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数学、外语科目的原始成绩为文化素质成绩,以招生院校组织的职业能力适应性测试为职业技能成绩,同时参考综合素质评价进行择优录取。三是中高职贯通招生。完善三二分段、五年一贯制招生制度,由高职(专科)院校牵头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报自治区教育厅备案后实施。(记者 高菲 王溦)
2022年银川市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实施方案公布
●小学入学一般采取登记入学,初中入学一般采取登记或对口直升方式入学
●从2022年秋季学期入学的初一新生起,将“指标到校”比例提高到70%
6月27日,银川市教育局公布《2022年银川市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实施方案》,大力推进阳光招生,切实提高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小学入学一般采取登记入学
科学合理划定片区。教育资源相对均衡的地方实行单校划片,教育资源不够均衡的地方可稳妥推进多校划片。对出现学校布局调整、学龄人口变化较大等情况的,要在科学评估、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适当调整片区范围,并提前向社会公布,深入细致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规范报名信息采集。全面清理取消学前教育经历、计划生育证明、超过正常入学年龄证明等无谓证明材料;预防接种证明不作为入学报名前置条件,可在开学后及时要求学生提供。严禁采集学生家长职务和收入信息。信息采集工作应在招生入学时一次性采集。
健全有序录取机制。原则上,2022年城市小学入学年龄截至2016年8月31日,农村小学入学年龄截至2016年2月28日,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辖区招生工作实际确定是否统一城乡适龄儿童入学年龄。小学入学一般采取登记入学,初中入学一般采取登记或对口直升方式入学。
全面落实公办民办同招。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巩固深化义务教育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政策,坚持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严格规范招生计划、招生方式和招生范围管理。对基本办学条件不达标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经整改仍不合格的,逐年核减招生计划。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实行电脑随机录取;未被录取或录取后自行放弃录取资格的学生,由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区域内公办学校学位情况统筹安排入学。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原则上在所在县(区)范围内招生,已经执行的招生方式保持不变,2023年起优先满足所在县(区)学生入学需求,生源不足时经所在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审定同意后可适当跨县(市)区招生,不得跨市域范围招生。
“指标到校”比例提高到70%
严格考试科目分值。2022年全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总分750分。其中,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和口语20分)各120分,物理75分,化学65分,道德与法制70分,历史30分,地理、生物各30分(选择一科计入中考总分,另一科以ABCDE等级制呈现),体育与健康50分,信息技术15分,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各10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25分(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7分,廉洁与修身教育3分,平时学习成绩5分,表现与特长评价10分)。音乐、美术、书法、综合实践成绩采用合格和不合格等级制呈现,不计入总分。
规范招生录取范围。市属、自治区属和市辖区属公办普通高中在市辖区范围内招生,县(市)属公办普通高中在县域内招生。民办普通高中招生范围与当地公办普通高中一致;生源不足的,可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在辖区内适当统筹调剂,不得跨市域范围招生。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自主招生管理,逐年减少自主招生跨区域分配指标,到2024年全市普通高中自主招生全部按照规定区域招生。
优化招生录取方式。普通高中招生录取分为自主招生、指标到校和择优录取三个录取批次。严格落实优质普通高中统招计划的60%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政策(简称“指标到校”),其余40%的统招计划实行择优录取。从2022年秋季学期入学的初一新生起,将“指标到校”比例提高到70%。
严格控制班额校额
为进一步优化普通高中“公民同招”录取工作机制,从2022年起,所有类型自主招生全部纳入中考录取平台管理。考生必须具备银川市三区户籍(户籍动迁认定时间为当年中考报名前),且在原初中毕业学校有两年以上学籍并实际就读两年以上,方可享受“指标到校”政策,凡弄虚作假者将被取消中考“指标到校”资格。
《方案》强调稳妥做好特殊群体招生工作,保障随迁子女入学,保障残疾儿童入学,落实教育优抚政策。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落实教育部中小学招生入学“十项严禁”规定。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控制中小学校办学规模和班额,巩固消除大班额工作成果,不得产生新的大班额和大校额。2022年,全市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含民办)起始年级班额不得超过55人,普通高中学校(含民办)起始年级班额不得超过54人。具备条件的县(市)区可根据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求,结合实际按照小学每班不超过45人、初中每班不超过50人招生。(记者 高菲 王溦)
宁夏高考综合改革问答
6月27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上,相关发言人就广大群众关心的问题答记者问。
记者: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6门选择性考试科目当中,为什么历史或物理按卷面原始分计入考生总成绩,而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要实行等级赋分?
宁夏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高考综合改革实施后,按照物理、历史两个类别,也是分列招生计划、分开划线、分开投档录取,物理、历史两个首选科目的考试人数相对固定,成绩具有可比性,所以使用原始分计入考生总成绩。而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再选科目,分别对应物理、历史两个类别,有6种组合、6个群体,每个群体之间再选科目不同、考试人数不同、各再选科目试题难易程度不同,所以这4门再选科目的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比如,考生甲选考思想政治,考生乙选考化学,两人都考了80分,考生甲的成绩排在全区所有选考思想政治考生的第100位,考生乙的成绩排在全区所有选考化学考生的第1000位。若简单地将他们的成绩以原始分计入考生总成绩,既不科学也不公平。因此,需要将再选科目的原始分按照一定规则转换成等级分,转换后考生再选科目成绩排序不变,解决了再选科目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的问题。随后,我们将按照有关规定制定出台具体的转换办法。
记者:在此次宁夏高考综合改革中,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规范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请介绍一下这一制度的有关情况?
自治区教育工委相关负责人:改革后,高校在招生录取中,突出了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作用。进行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基于三方面的考虑:一是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转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做法。二是有利于促进学校把握学生成长规律,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三是有利于促进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科学规划人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有“五个步骤”,即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导入系统、公示审核、形成档案。我们将严格规范评价,更加注重过程评价,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客观真实可信。此外,我们将从以下几点,用好综合素质评价。一是高中教师充分利用写实记录材料,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科学分析,引导学生发现自我、建立自信,指导学生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明确努力方向。二是高等学校在招生时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办法,组织教师等专业人员对档案材料进行研究分析,采取集体评议等方式作出客观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参考。
记者: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实行的“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有哪些好处?
宁夏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院校专业组”是指某一高校对考生选考科目要求相同的专业的组合。一所院校可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可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同一“院校专业组”内对考生的选考科目要求相同。考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可以直接填报某个院校的某个专业组。实行“院校专业组”的录取模式:一是能提高考生志愿满意度。考生根据自己所选的选择性考试科目填报相应的“院校专业组”志愿,“院校专业组”内可能是一个专业,也可能是多个专业,考生按“院校专业组”投档后,符合条件的,可在该“院校专业组”内进行专业调剂,可提升考生的兴趣志向和最终所录专业的契合度,可做到“学其所好、录其所长”。二是符合高校选拔和培养人才的要求。高校根据专业人才培养对学生学科专业基础的要求以及学校自身办学的需要,设置选择性考试科目要求。按“院校专业组”投档录取,能提高考生选考科目与高校招生专业选考要求的匹配度,使高校招录到有相应学科特长和兴趣的考生,有利于人才培养和高校自身发展。三是能够引领基础教育健康发展。促使高中学校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特长和专业志向,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促进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记者 高菲 王溦 整理)
自治区教育厅开展高考 志愿填报志愿服务活动
服务考生及家长超过2万人次
6月23日至27日,是全区高考第一次集中填报志愿的时间,为了让广大考生及家长更好地了解2022年高考招生政策,掌握高考志愿填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自治区教育厅组织开展“贯彻党代会、献礼二十大、为梦想护航”高考志愿填报志愿服务活动,面对面咨询服务,一对一解疑释惑。
高考志愿填报始终牵动着每一位考生和家长的神经。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自治区教育厅深入学习贯彻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盯当前高考志愿填报这一群众最忧最盼最急之事,精心谋划,统筹安排,组织厅机关和宁夏教育考试院党员干部,银川地区高级中学校级领导干部和熟悉高考志愿填报情况的党员教师,在银川市各高级中学、金凤万达广场、金凤区部分社区、小区举办志愿填报咨询会,就填报政策、填报方式、填报渠道、填报要求以及考生应规避的风险和误区等考生及家长普遍关心关注的内容,展开多场次集中解读,服务考生及家长超过2万人次。
精神力量催人奋进,文明新风浸润人心。据悉,近年来自治区教育厅厚植人民情怀,紧密结合教育工作特点,深入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劝导文明交通、高考志愿填报、“双减”咨询服务等活动,用心用情用力服务群众,打造“五型”模范机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记者 高菲 王溦)
宁夏中考6月28日至30日进行
19.1万名考生参加考试
6月27日,记者从自治区教育厅获悉,2022年全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简称“中考”)定于6月28日至30日进行。今年共有19.1万名考生参加考试(其中九年级9.8万名,八年级9.3万名),共设置常规考点78个、考场4077个(其中备用考场173个,备用隔离考场331个)。为保障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所有考生“应考尽考”,在各县(市、区)设立备用考点23个(备用考场602个)、隔离点考场83个、医院考场1个。
自治区教育厅认真安排部署考试组织工作,要求各地坚持最高标准、最严举措,加强疫情防控,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确保中考平稳有序进行。(记者 高菲 王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