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公安“四步走”打造社区警务
2022-09-26 15:55:52 来源:宁夏法治报

  近年来,同心县公安局纵深推进“两队一室”警务改革,深化下社区、在社区、知社区、融社区“四步走”,梯次递进固化规范动作,全面融入县域社会治理,使基层基础更强,警务效能更高,服务群众更优。

  “下社区”夯实基层治理根基

  “我们的基层警力充足了、装备到位了、机制完善了,社区警务干起来更有劲了。”同心县公安局预旺镇派出所教导员金玉刚说。

  2019年9月,同心县公安局党委率先推行“两队一室”警务改革,全面落实“重心下移、警力下沉、保障下倾”的工作总要求,精简机关、做强基层、做实基础。推动机关72名警力、63名统招民警辅警下沉基层一线,充实基层所队。派出所总警力达到273人、占全局警力的44%;社区警力161人占派出所警力的63%,确保基层人数的红线不能越过常态化机制。

  推进社区警务提档升级,不仅要让警力沉到基层,还要让社区民警心也要扎在社区。社区办结合县情实际,采取定任务、定责任、定职责、定专人、定目标“五定”措施,为社区民警量身定制“职责任务”双清单,划定“责任田”,让社区民警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开展“犁地式”社区警务工作。

  该局党委筹集资金为社区民警辅警采购配发警务用车、摩托车、电动车等交通工具80余辆,建成一类警务室8个、二类警务室102个,153个警务室实现实体化运行;通过多种举措,为基层民警沉下心开展好社区警务工作提供必要物质条件。

  制定《基层基础考核细则》,将“信息采集、矛盾化解”等6大项20个小项任务指标量化到人,以“社区管理中心”和派出所常态化抽查、回访和“质检”,倒逼基础数据“常采常新、真实鲜活”,着力培育能者上、庸者让、平者下的工作环境。

  发挥老带新作用,树立业务精、技能强的社区警务骨干为实干标兵,手把手带领“新手”上道。社区办每月集中组织开展一次考核,大力提升派出所民警群众工作、纠纷调解、案事件处置、科技信息化应用等能力水平,实现以考代训。

  “在社区”创新社区警务模式

  “常态化入户走访就是最可靠的社区警务。”这是同心公安161名社区民警3年多社区警务工作总结出的可靠经验。

  从“要我下社区”到“我要下社区”的转变。社区民警一上班就各自奔赴自己的“阵地”,为群众调处纠纷、化解矛盾、帮帮小忙、解决忧愁,所有工作都是围绕群众展开。

  “每天要是不到辖区转转,总感觉心里缺点什么。”社区民警锁明说。锁明负责的社区在同心县预旺镇范家堡子村和犁花咀村,距离同心县城130余公里、距离预旺镇40余公里,是距离县城最远、条件最艰苦的两个村。他守着一间房、一张床、一辆电动车、一个装满工作笔记和辖区“草图”的社区警务工作包,对群众的一颗赤诚之心是让他坚守下去信念。

  三个清单一张“图”。社区办通过下发“职责任务、服务管理、奖惩激励”三个清单和一张“工作流程图”,以任务倒逼促习惯养成,以考评促工作抓实,督促社区民警人在社区、干在社区、心在社区,从根本上破解了社区警务“虚化、空化,走不实”的问题。

  五级督导督促社区民警“在社区”。制定推行“局领导、社区办、所领导、分管所领导、交叉互检”五级督导工作机制,局领导按联系点驻所蹲点指导工作,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现场办公、现场解决。互相查不足、补短板,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氛围。

  该局始终把做精社区警务、做实群众工作,作为社区警务创新工作的核心抓手,推动基层基础工作走深务实,最大程度释放改革“红利”。

  “知社区”激发群防群治活力

  “作为社区民警,辖区的天、辖区的地,辖区的人事物都要知道。”豫海镇派出所所长谭兴发在社区警务培训会上说。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百家熟”是社区民警的基本功,社区民警立足“六大职责”,依托百万警进千万家、警民恳谈会、社会实践,真正做到基本情况“一口清”,为高效应对和化解风险隐患夯实基础。

  警务围着民生转,民警围着百姓转。社区民警用实际行动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将服务送至群众“家门口”。为了最大化打通警民关系通道,豫海派出所推行“网格+群防群治”,构建了“1+4+26+N”的警务网格管理模式,实现了微事不出格、小事不出村社、大事不出镇的目标;9个派出所连续10年实现矛盾纠纷可控率100%。今年以来,同心县公安局社区民警开展为民服务活动1230余次,自主摸排纠纷2560起,化解率达98.1%。电话咨询及现场业务咨询300余人,办理窗口业务387件,节日期间办结率100%。在推进“两队一室”警务改革的过程中,175名社区民警辅警深入发动最小应急单元等社会群防群治力量,全面整合社会治安力量资源1036名,在社区巡防中收到立竿见影的成效。

  “融社区”彰显警民同心力量

  做群众的“知心人”。这是改革后同心公安民警的心之所向,也是同心公安确定的目标。社区民警以社区为家,把村民当作自己的亲人;每个人对辖区的人事物等治安要素烂熟于心、了如指掌。推行“双熟知”工作机制,要求社区民警对辖区的人、事、物做到100%熟知,群众对社区警务和社区民警以及法治、反诈、防盗等宣讲内容100%熟知。只有做到这样,社区警务才真正走进了群众的心里。

  该局推动实践警官+村官参与基层社会管理模式。落实派出所长、社区民警辅警进村“两委”班子,优化职责定位,实现了治理衔接,推动落实警民“互动互通联防”。推动建立警民微信群,打通警民同心、共治共享的信息通道。社区民警根据社会管理特点,建立了5种类型1637个覆盖面广、服务快捷、动态管理的“户户通”微信群,覆盖全县实有人口的70.2%。

  融入社区,赢得群众信任支持,开展工作就会更加得心应手,信息获取就会变得更快捷。群众是社区民警辅警开展工作的“千里眼”“顺风耳”。“融社区”后的最大变化就是从“有事打110”到“有事找社区民警”。今年以来,同心县公安局刑事案件立案同比下降27%,刑事案件破获同比上升5.9%,八类案件立案同比下降64%,侵财类案件立案同比下降40%;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立案同比下降32%,治安案件立案同比下降6%,治安案件结案率提高12%。

  通过实施“四步走”工作措施,社区警务实现了职责定位更清晰,机制运转更规范,基础工作更扎实,打击破案更精准,服务群众更便捷,基层治理能力明显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通讯员 周四春 徐夏煜)

同心县公安局民警在群众家中化解矛盾纠纷。
    本报通讯员 周四春 摄

  同心县公安局民警在群众家中化解矛盾纠纷。通讯员 周四春 摄

    近日,同心县公安局民警上门走访,和群众拉家常。  本报通讯员 周四春 摄

  近日,同心县公安局民警上门走访,和群众拉家常。通讯员 周四春 摄

 
编辑:张静
责任编辑: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