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博园内,梅花鹿悠然自得。
280多岁的“灵武长枣王”。
每年中秋前后,灵武长枣大量上市。
每一株古枣树都有自己的身份铭牌。 灵武市宣传部供图
灵武长枣古树群落 灵武市宣传部供图
近期,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启动,主题是“保护古树名木,赓续中华文脉”,公布了“双百”古树推选活动结果,“灵武长枣古树群”入选全国百大古树群,是宁夏唯一入选的古树群。
灵武长枣古树群落集中了17950株百年枣树,除了分布在灵武市世界枣树博览园(以下简称枣博园)的枣树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古树群外,在灵武市城郊还集中分布着大量的枣树古树群落。2006年,灵武市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命名为“中国灵武长枣之乡”,灵武长枣成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栽培历史已有1300年 灵武城内有很多古老长枣树群
灵武建县2200年,古称灵州,又称赫连果城,素有“塞上江南、水果之乡”的美誉。史料记载:“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这里已是千枣树、千足羊枣梨,东山随地种植,士人购之,转售江南。”
“灵武长枣树种植历史悠久,距今已有1300年栽培历史。据有关丝绸之路引进果树栽培的文献记载,张骞、班超等人出使西域带来了果树种植、嫁接技术,使者将这些技术从西安、敦煌传至当时的灵州。”
被称为土专家的杨金国,是土生土长的灵武人,也是宁夏大秦枣产业专业合作社成员,平时不仅喜欢研究长枣种植技术,还喜欢琢磨灵武长枣的发展历史,聊起灵武长枣如数家珍。
果树技术为何会传至灵州?
灵州地处丝绸之路要冲,是使者往来必经之地,日照充足、河谷开阔、水流平稳,河水沉积出一片平畴,造就了得天独厚的灌溉条件,使者便选择在灌溉条件较优越的灵州地区种植枣果。后来当地百姓不断对枣树进行技术改良,逐渐演化为马牙状的长枣。
从唐朝开始,灵武长枣被列为皇室贡品,被誉为“果中珍品”。
如今,在灵武城内的枣博园、东塔镇果园村有很多古老的灵武长枣树群,其中被誉为“灵武长枣王”的古树已经280多岁,结出的长枣仍旧甘甜可口、汁多脆甜。
拥有16549株百年以上枣树 枣博园成为灵武城区的绿肺
“世界枣树看中国,中国枣树看灵武”。
在灵武枣博园,聚集了世界上98%的枣树品种,百年以上的枣树就达16549株,是灵武最古老、最集中的百年枣林。
枣博园位于灵武市城区中心地带,占地面积1820亩。它的前身,是城乡居民混杂、环境卫生较差,却拥有万余株百年灵武长枣树的城郊村。
2009年,灵武枣博园一期项目开建,新栽植优质灵武长枣苗3000多株,并从河南、山东、陕西等省引种移栽名优枣树品种332种,共栽种各类枣树2.3万株,建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枣树博览园和中国枣树种质资源库。
枣博园绝不仅仅是枣树的“天堂”。
二期工程历时2年建设,包括文博园、跃动园,以基础设施和人文景观建设为主,涵盖水系湖面开挖整理、驳岸建设,以及儿童游乐设施、运动场地、枣博馆、茶社、广场建设等。如今,已成为三季有花、四季有绿、曲径通幽、景色宜人的集生态、文化、观光、休闲、健身为一体的生态休闲公园。
城在园中、林在城中,一步一景,漫步其中,惬意无比。
“枣博园就是城区的一块绿肺,天然的大氧吧。”市民马君梅近两年每天早晨都要到枣博园晨练,深深爱上了这片园林。
当地借助这块宝地,将灵武市民法典主题公园也落户于此。
8月,古枣树又迎来了一群“贵客”——梅花鹿,顿添几分灵动。
枣博园还融入唐韵文化、长枣文化、绒都文化等内容,增加了47处公园微景观,成为人文与自然一体、美景与气质并存的城市公园,也成为延续城市文脉、留住城市记忆、塑造城市精神的重要载体。
壮观的枣博园使灵武市因树而绿、借树而美,让树存续根脉,让人乐享家园。
长枣年产量达1728.6万公斤 珍果销往全国50多个地区
灵武市自然资源局林业果树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王贵云,是灵武市东塔镇果园村人,打小长在长枣树下,听着枣树的种种传说。
在他的记忆里,坐落在灵武市秦渠边的280多岁高龄的“灵武长枣王”有着传奇经历:民国时被冻死枯萎,后来竟奇迹般地复活,并结出酸甜脆的长枣,2013年,饱经风霜依旧有着顽强生命力的“老人家”被保护起来,重新焕发生机。
如今,灵武长枣产业也如同这株“长枣王”一般生机勃勃。
2000年,自治区将灵武长枣确定为“六特”产品之一。
“灵武长枣种植范围,北到临河镇,依次向南,梧桐树乡、东塔镇、崇兴镇、郝家桥乡、白土岗乡都有种植,甚至白芨滩林场、北沙窝林场、大泉林场、灵武园艺试验场等都有许多灵武长枣分布。”与枣树打了23年交道的王贵云将全部的热情投身枣树,对枣树分布了如指掌。
据统计,目前灵武长枣基地面积6.83万亩,2023年挂果面积6万亩,产量为1728.6万公斤,占全市经济林面积的66%,涉及枣农8000多户3万余人,销往北京、上海、深圳等20多个省市50多个地区,在全国多个大中城市建立了350多个配货中心和直销窗口,品牌价值达19.5亿元。
为让品牌“闪闪发光”,灵武市围绕日光温室建设、老旧温棚改造、设施栽培技术创新,以及长枣品种优化、长枣产品深加工等给予一系列政策扶持,进一步加快了灵武长枣产业发展,提振了枣农长枣种植的信心。当前,灵武市积极探索长枣的互联网销售渠道,并将长枣种植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提升长枣产业的附加值。(记者 黄英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