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宁夏方言了解一下
2024-08-01 08:58:32 来源:新消息报

调查队对方言进行调查,队员认真做笔记。

杨晓宇教授。

调查对象说方言,调查队员仔细聆听并记录。

  相信很多宁夏人都有这样的同感:大部分宁夏人说的宁夏方言,不再是传统的宁夏方言,而是受到普通话深刻影响和改造的宁夏方言。

  “这就是新派宁夏方言。”宁夏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杨晓宇说。

  2017年,杨晓宇申报获批了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对宁夏家庭语言状况陆续开展调查研究,通过孩子和家长两代人的语言接触性变化对比,观察宁夏方言的变化趋势。

  新派宁夏方言,受到普通话影响和改造的宁夏方言

  家里来了客人,告别时会说什么呢?

  下面常见的3种用语,想必大家并不陌生:

  “你缓着,我走咧!”

  “再见!”

  “拜拜!”

  对于研究语言的杨晓宇来说,这3句话“暗藏玄机”:宁夏人告别时说“再见、拜拜”,是受了普通话的影响,发音上套了宁夏方言的音,词汇上用了普通话的词汇。形象地说,这是旧瓶装了新酒。

  关于此,杨晓宇还有很多例证。

  “比如猫这种动物,我是固原人,传统的固原方言把公猫叫‘郎猫’,母猫叫‘女猫’。这种叫法初听似乎感觉很土很奇怪,其实固原方言里的这种叫法,是保留了古代汉语的传统叫法。‘郎才女貌’这个成语里就有‘郎’和‘女’,一对比,就会发现宁夏方言不但不土,反而很高雅。但是现在很多农村小孩都不知道‘郎猫’‘女猫’的叫法了。”

  为研究宁夏方言的变化情况,2017年,杨晓宇申报获批了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关于宁夏家庭语言状况的调查研究。在这个项目里,他设计了普通话和宁夏方言的接触调查,希望能在更大范围和更多样本中,对普通话和宁夏方言的接触变化作出比较精准的统计和说明。这个项目现在已经结项了,2023年杨晓宇出版了《宁夏家庭语言生活研究》一书,2024年又发表了论文《普通话和宁夏方言的接触调查》。

  在书和论文中,杨晓宇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大部分宁夏人说的宁夏方言,已不再是传统的宁夏方言,而是受到普通话深刻影响和改造的新派宁夏方言。

  新派宁夏方言的诞生,杨晓宇和周围很多人都是参与者。他们小时候说的是宁夏方言,上学和工作以后说的是普通话,普通话和宁夏方言在个人语言使用中经常转换。

  “尤其是在家庭语言环境中,普通话和宁夏方言的转换更是频繁,比如家里来了客人,和客人说普通话,转头又和家人说方言,两种语言常常无缝衔接,交互使用。还有一种情况,家长说方言,孩子说普通话,所以交流的时候,家长说的是方言,孩子说的是普通话。”杨晓宇说,“这种密切和频繁的接触,造成我们说的方言发生了很多变化。”

  宁夏方言历经3个阶段,“进化”成新派方言

  宁夏境内的汉语方言主要是兰银官话和中原官话,兰银官话主要分布于宁夏北部地区,中原官话主要分布在宁夏南部地区。对于大多数宁夏人来说,宁夏方言是母语,是使用最熟练的语言之一。

  为掌握宁夏全区普通话和宁夏方言的接触变化情况,调查队在宁夏5个地级市均抽取了一定数量的调查样本,观察变化的趋势。

  本次调查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比如即使只会说方言不会说普通话的宁夏人,实际上其方言也有意无意地用了很多普通话的词汇,只不过是以方言的语音形式表达出来。调查员向调查对象出示了“太阳、冰雹、土豆、公猫、蛇、聊天”等10个普通话常用词语,询问他们是否知晓这些普通话词语的宁夏方言表达形式,结果显示10个普通话词对应的方言词都知晓的比例,“孩子是2%,家长是7%。”

  调查队还调查了问候语和告别语的使用情况。

  问候语有3种形式:王叔你好着吗/王叔你好着没/王叔你来了噢;王叔你好/王叔好;嗨/哈喽。

  告别语也有3种形式:王叔你在着,我先走了/王叔我回了;王叔再见;王叔拜拜。

  “调查发现,传统的问候或告别形式仍然占比最大,达到一半以上,但是受到普通话影响的新型问候和告别形式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差不多接近一半。相对来说,家长更保守一些,更倾向于使用传统的形式,孩子更开放一些,更喜欢用新形式。这代表着一个很明显的趋势,再过若干年,虽然宁夏方言还在,但是问候语和告别语在普通话的影响下,难以再有过去的那种意蕴了。”杨晓宇说。

  杨晓宇介绍,宁夏成立至今,宁夏方言大体上经历了3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58年宁夏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后。城镇化速度较慢,尽管从全国各地来了很多外地人,他们所说的普通话对宁夏方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波及范围很小,广大农村地区的宁夏方言基本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第二阶段,从1978年改革开放前后到2000年前后。城镇化和人口流动开始加快,普通话得到大力推广和普及,大城市小城镇越来越多的宁夏人开始说起普通话,宁夏各地的方言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

  第三阶段,从2000年新世纪开始前后到现在。城镇化进一步加速,人口集中和流动进一步加剧,交通和传媒日益发达和普及,说普通话成为大多数宁夏人的自觉选择,普通话对宁夏方言的影响延伸到了广大乡村的各个角落。在这个阶段,宁夏方言发生着剧烈的改变,部分地区的方言逐渐衰落,相当比例的孩子不再说方言。

  有助于锻炼思维,建议家长和孩子多用方言交流

  杨晓宇的工作看上去很“矛盾”:他一方面致力于普通话的推广,先后承担了宁夏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师普通话培训等课题;另一方面对宁夏方言进行调查研究,同时配合国家语言保护工程开展宁夏部分县区的方言调查工作,积累了大量方言原始资料。

  “方言向普通话集中,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融合,是一个值得肯定的、需要保持的变化趋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方言保护就没有意义了。就像城市的建设,我们一方面需要建造舒适漂亮的新楼房,同时也需要把一些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老建筑保留下来。宁夏方言是独为宁夏人所拥有的一种稀缺性资源,蕴藏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和黄河文化信息,比如宁夏非遗中的秦腔、花儿、民间故事、小曲、春官词等都以方言为载体。我们应当以数字化科技手段,对宁夏方言进行系统的记录和保存,为后世留下当代宁夏的乡音记忆。”杨晓宇说。

  家庭是语言运用的重要场所,是母语传承的最后堡垒。很多家长认为,说方言会影响孩子的普通话发音,但在杨晓宇看来,一个说多种语言的家庭反而会刺激孩子思维的发展。

  “中国语言学家赵元任极具语言天赋,他去一个地方很快就能学会这个地方的语言,这和他的经历有关。赵元任小时候跟随父亲去过很多地方,接触过五花八门的语言,他的思维经常要在各种语言之间转换,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训练。”杨晓宇建议,如果家里有人会说方言,不妨让孩子也学学方言,这既有保护传承方言的意义,对孩子的思维发展也很有好处。(记者 倪会智)

 
编辑:张剑平
责任编辑:张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