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巧手编织致富梦
2020-07-09 16:45:42 来源:银川日报

村民正在进行手工麻编。记者 苏勇 摄

  做工精细的动物玩偶、柔软舒适的靠垫、形式多样的精美挂件……在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滨河家园四村扶贫车间的非遗产品展示厅里,一个个精美的手工编织物件,让人爱不释手。而这些麻编作品出自当地村民的“巧手”。

  村民挣钱顾家两不误

  早上8时许,吃过早餐后,建档立卡贫困户李世雄和老伴雷秀梅便出门去上班了,步行不到10分钟,两人到达了村上的扶贫车间——月牙湖手工工坊。2014年,古稀之年的李世雄举家从固原市彭阳县山区搬到了兴庆区月牙湖乡,听说村上建起了扶贫车间,李世雄老两口凭借着会手工编织的一技之长,成为月牙湖手工工坊的“上班族”。

  坐在放满麻编材料的桌子前,老两口开始工作起来,只见麻条在他们手中左右翻飞,不一会儿,一根6股麻条便完成了。“孩子都在外打工,我们俩就来这工作挣点钱补贴家用,编麻条比较简单,每月能挣几百块钱,可乐意来这干了。”即便与人交流,李世雄手中的活也不曾停下来。

  在月牙湖乡,大多数家庭都是男人外出打工,女人和老人留在家里,为了让他们既能照顾家庭,还能在家门口就业,村上通过走访发现,不少人都会做针线活。于是,2015年村里把闲置的60多平方米的房屋打造成手工工坊,号召村民制作刺绣手工。

  可是,一开始手工工坊的发展并不顺利,加工出的布鞋、刺绣产品销路不畅,给了大家当头一棒。

  麻编工艺品走出国门

  2017年,对口帮扶的驻村第一书记柳普军看到宁夏非遗项目麻编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张璟的麻编工艺品后,一下打开了思路,便请来张璟讲起了麻编课。随后,村“两委”落实资金15万元,持续推动扶贫车间手工工坊非遗麻编产业,并联系工作室,采取“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让掌握技能的村民进行基础材料加工,按出货数量给村民工资,就这样解决了难题。目前,已帮助百名村民解决了就业问题。

  “东西不愁卖,一有成品,老师就全部收走出售了。”村上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东西卖得好,来上班的人就越来越多,原来的地方已经坐不下了,就在对面腾出一间140平方米的房子当做新的手工工坊。妇女还能带着孩子来,看孩子、做手工两不误。目前,麻编工艺品已经在张璟老师的推广下走出国门,在日本、法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进行文化交流。

  现在,村上计划让扶贫车间发挥更大的作用,开始进行刺绣、麻编等民俗特色文化手工艺品研发、人才培训等,为生活困难的人口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北方民族大学美术学院也与滨河家园四村联动,将扶贫车间打造为美术写生基地,为学生提供创造灵感的平台。(记者 肖梦琪)

 
编辑:石卿
责任编辑:石卿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