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医师节︱王炎杰:坚守发热门诊 当好健康“守门人”
2020-08-18 22:53:19 来源:宁夏日报客户端

  “在疫情期间值守发热门诊,让我收获了很多,既有应对各种病人能力的提升,也有心态的转变。一线工作只要认真对待,沉着冷静,按照操作规程和要求接诊,没有什么可畏惧的。同时,让我更深切理解了医者的责任,坚定了必胜的信心。”8月18日,银川市中医医院发热门诊负责人王炎杰,回首和同事们在发热门诊连续奋战的40多个日夜,感慨万千。

微信图片_20200818112816.jpg

  王炎杰(中)与同事。

微信图片_20200818113024.jpg

  疫情发生之前,王炎杰所在的感染性疾病科是个名副其实的小科室:加上他3名医生、1名护士,业务范围以肝病诊疗为主。己亥末,庚子初,疫情来势汹汹。发热门诊是阻击疫情的“第一道战壕”,即为分流发热患者,避免院内感染的前方重地,这意味着担当的“责任”大,面临的“危险”多。大疫当前,王炎杰义不容辞,带领两名年轻医生扛起重任,立即到发热门诊值班。

  “我刚从外地回来,我有点咳嗽。”“我接触过从武汉回来的人,我有点发热。”……病人描述着自己的症状,王炎杰和同事们也在为病人测量生命体征、登记人员信息。同时,他们还要不停的安抚病人的情绪,一场无声的战役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不了解新冠病毒,王炎杰和同事们就利用工作间隙吃透每一版诊疗指南;人手不够,三个人轮番24小时排班。此外,还得面对硬件设施不足、诊疗流程升级、防护物资紧缺等一系列问题。

微信图片_20200818112958.jpg

微信图片_20200818112953.jpg

  临近年关,疫情愈加吃紧,医院紧急调度,从各科室抽调的医师、护士相继到位,人的问题暂时得到解决。但不同学科的人走到一起,面对完全陌生的病毒,如何顺利度过磨合期,成为王炎杰需要面对的另一个问题。“那段时间真的是连轴转”,王炎杰说,白天协调各种事务,保障发热门诊正常运转,晚上回到家脑子也在飞速运转,好容易躺床上,门诊医生的求助电话一个接一个。

  平均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是常态,最累的时候连续上了36小时班,院长看不下去,勒令他不许再上夜班……更深的压力来自心理。和其他科室不同,来发热门诊的病人,大多数都怀着恐慌的心理。所以,发热门诊内的医护人员不得不“两手抓”,一手抓治疗,一手抓心理疏导。“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应该担起这份责任,虽然辛苦,但很自豪。”王炎杰说。

微信图片_20200818113004.jpg

  单看数据,发热门诊每天接诊的病人不过十来个,但耗费的精力远超普通患者。在发热门诊内,一旦穿上隔离服,就意味着一场对膀胱容量的考验开始了。“每接诊一个病人,我都小心翼翼,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既要耐心询问病人的病情,认真进行体格检查,详细登记病人的信息,保证不漏诊一个可疑病例。” 王炎杰说,短时间内要对复杂病例做出准确的判断,这对他和同事们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考验。

  让王炎杰欣慰的是,经过前期磨合,发热门诊各项流程顺利打通,团队合作愈加默契。年轻医生虽然临床经验有限,但责任心爆棚,每每看见他们脱下防护服后那一张张布满勒痕的脸和满是红疹的双手,他都格外心疼。

  今年5月,王炎杰在上班路上不慎摔倒,右腿半月板损伤、韧带撕裂,医生让他做手术,他没同意。两天后,他拄着双拐出现在医院,他说疫情防控不能松懈,发热门诊需要他。

微信图片_20200818113010.jpg

微信图片_20200818113015.jpg

  疫情发生以来,银川市中医院发热门诊累计接诊发热和呼吸道症状患者500余人次,经市级专家组确认“新冠肺炎疑似”病例3人,患者通过服用个体化中药汤剂疗效显著,彰显出中医药在防疫抗疫工作中的优势所在。(宁夏日报记者 李志廷/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闫文丽
责任编辑:闫文丽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