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沿着344国道来到泾源县泾河源镇庞东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村口一人高的石头,上书“幸福庞东”4个大红字在绿树掩映下尤为醒目。驱车前行,干净整洁的村道两边,用木栅栏围成的花圃里,鲜花争相盛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
车辆驶入村里,乳白色的墙壁、深灰的屋顶、深红的柱子、绿色的植被、白色的地膜、黑色的土壤相映成景。登上村后的山顶,百年梨树冠如巨伞,站在树下远眺,草木葱茏随山势起伏,勾勒出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蓝天白云下,几只鸡在林间漫步琢食,大人在田间劳作,孩童在广场上戏耍,一切显得和睦有序,悠然自得。庞东村地处六盘山脚下,耕地面积3900亩,辖3个村民小组,有239户998人。近年来,庞东村积极响应“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号召,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带头示范引领作用,夯实乡村治理之基。
“我们村始终以党建引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养殖、劳务和苗木产业提质增效。全村14名致富带头人,其中8人是党员,他们各自发挥苗木贩运、餐饮和养殖方面特长,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庞东村党支部书记马有明介绍。劳务经纪人兰志显带着村里富余劳动力,在县城周边从事苗木抚育工作,一年组织务工人员600多人次;苗木经纪人马有良带着村民贩运苗木,一个春季销售树苗4万株。村民于有有,学到植树造林技术后,今年回村成立造林队带着30多人移栽树苗,实现了天天有收入。
生活不仅要富裕,还要有质量。庞东村村民腰包鼓起来的同时,围绕建设美丽宜居村庄,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全村齐动员清理门前粪堆、草堆和柴堆,改善院内卫生,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对村里主干道、公共区域、房前屋后进行绿化、净化、美化,对屋内进行改厨改厕,整治院落,打造幸福农家。
“依托乡风文明实践积分卡,建立奖惩机制,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齐心协力打造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的美丽家园。”马有明说,村民从最初“督促干”到后来“比着干”,从“要我干”变为“我要干”。村民兰慧琴的幸福小院里,春夏种果菜,秋冬种叶菜,院落干净整齐不说,还节省了数千元生活支出。
农村生活既要“面子光”更要“里子好”。为此,庞东村实施乡风文明“铸魂”工程,以村民自治为基础,以村规民约为依据,破旧俗、除陋习、树新风,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随着文明程度提升,村民从原来比着要彩礼变为比着降彩礼,教育观念从“不要念书回家挣钱”向“我挣钱你好好念书”转变。
庞东村“铸魂”“夯基”齐头并进,整合资源,成立网格中心,由村党支部书记任第一网格长,村干部为第二网格长,5户推选出第三网格长,建立网格员队伍,实行网格化管理,左邻右舍发生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到场解决,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全村上下信息畅通,实现14年零上访。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庞东村通过积极引导、正向激励、积分兑换,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号召力、强化了基层综合治理能力、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使村民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如今的庞东村,院落前的石头砌成墙,木头码成块,腾出的空地栽种蔬菜和果树,讲卫生已成为村民生活习惯,幸福扑面而来。(宁夏日报记者 剡文鑫 党硕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