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给草莓打叶、疏果。
银川流行的高端草莓品种“红颜”“初恋的味道”“章姬”。
悬吊种植模式。
高架种植模式。
草莓丰收了。
刘杰检查蜂盘上的蜜蜂。
工人在采摘草莓。
禹慧慧在采摘草莓。
刘杰(右)和俞树伟在讨论以虫治虫的新方法。
“初恋的味道”是最新从日本引进的品种。
俞树伟引以为傲的是,目前银川市场上流行的几种日系草莓品种都是他们引进推广的。
“‘红颜’未老恩先断,‘章姬’斜坐到天明。”当下,套用白居易《后宫词》中的“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来形容银川草莓种植户的心情,十分妥帖。
“红颜”和“章姬”不是美女,而是来自日本的草莓品种。日本人尊称白居易为“文化恩人”,用其诗句中的词语来命名他们喜爱的草莓,也在情理之中。然而,在银川的市场或超市里,“红颜”和“章姬”往往被通俗地称为“巧克力”或“奶油”草莓。通俗也就罢了,更令人愤懑的是,许多商贩用“甜查理”这种中低档草莓冒名顶替“红颜”和“章姬”。“甜查理”是来自欧美的草莓品种,口感、品相、在业界的地位都难望其项背。
市场上日系、欧美系混杂 买草莓分清品种别做冤大头
草莓被称为“水果皇后”。如今,在银川乃至整个宁夏市场,价格相差近一倍的日系草莓、欧美系草莓鱼龙混杂。
“在我们眼里,区分这些草莓都不是难事儿。”2月23日,在银川市西夏区平吉堡种植基地,宁夏思博瑞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俞树伟说。在银川,日系草莓主要有“红颜”“章姬”“香野”“初恋的味道”等品种,欧美系草莓主要有“甜查理”“香绯”“法兰地”等品种。日系和欧美系草莓有三个重要区别:日系表面的种子坑比欧美系要深,欧美系的香味要比日系浓,欧美系口感比日系酸。
“你看这个草莓,拿到鼻子边一闻,好香啊,这就是‘甜查理’。”俞树伟说。
当然,这并非欧美系草莓不能吃,而是由于分不清品种,消费者往往花“红颜”的价买到的却是“甜查理”,多少有些冤大头。
草莓每年10月左右开始种植,11月底出第一批果,直到次年6月下市。两个月前,银川市场上日系草莓的价格为每公斤80元,现在每公斤40元,且价格还在下降。
LED灯补光、“喝”纯净水 “娇气”的日系草莓不好种
2012年,俞树伟所在的单位开始试种草莓。“当时,草莓是北方冬季唯一开花结果的植物,基本是被当作观赏引进的,没想到后来会产业化。”俞树伟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草莓在单位试种成功后,因为不知道怎么定价,就类比着小番茄的价格销售,每公斤八九元钱。回忆起当初的生涩,俞树伟禁不住哈哈大笑。
2013年,浙江人和山东人来到宁夏种植草莓,迅速引爆银川草莓市场。俞树伟亲眼看到有人来时开的面包车,回去时开着奔驰。“当时草莓每公斤售价高达240元,简直是‘天价’。”俞树伟感慨道。
此后,俞树伟辞职在永宁县租棚种植草莓。
草莓好种吗?不好种。正因为不好种,价格才高。日系草莓比欧美系草莓价格高的原因也在此。日系草莓非常“娇气”,温度、湿度、土壤酸碱度,日照都要恰到好处。温度过低,每天日照时间低于10小时,它们就会“偷懒”“睡眠”,拒绝生长;温度和湿度过高,会烂果;土壤酸碱度不合适,会烂根,成活率不高;授粉不均,会长畸形果……此外,红蜘蛛、蓟马等害虫,也随时可以让草莓悄无声息地“死掉”。
如今,走进俞树伟的草莓试验大棚,从上到下都是科技感。棚顶每隔两米就悬着一只LED灯,那是给草莓补光用的,碰到阴雨天就要打开,让草莓误以为是日光,于是开始努力生长。每隔1米就有一个喷头,当棚内温度过高,穷尽其他办法都不能降温时,就用喷头喷水降温。光这些还远远不够。种植草莓的土壤都是机制土,是由10多种材料经过搅拌粉碎后的“人工土”,有较好的透水性和透气性,利于草莓根系延伸。普通土壤容易出现板结,草莓根扎不进去。
至于种植方法,大致有三种。一是沟垄式,直接在地上起垄栽苗;二是高架式,在大棚里安装钢架,但每个棚要增加六七万元投入,这种方式的好处是日常管理和采摘时不需要弯腰,能减轻劳动强度;三是悬吊式,草莓种植槽全部悬在空中,日常管理用电脑控制。
其他招数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比如授粉,有的放中华蜜蜂,有的放熊蜂,有的干脆用人工授粉。想想吧,每亩地大约有7000株草莓,每株草莓开花5个月,人工授粉需要多少人力。对付病虫害,有的喷洒低残留农药,有的使用生物技术,以虫治虫。就连最简单的浇水也有讲究,有的要用过滤机,给草莓“喝”纯净水……
10年前外地人“垄断”种植 如今银川本地人分得一杯羹
西夏区兴泾镇的禹慧慧是银川草莓“进化”的见证者。10年前,她在银川植物园附近的草莓棚打零工。“那时进棚会把鞋弄脏,因为人工浇水无法精准控制量,水会积到沟里;那时用的是人工卷帘,女人根本卷不动,现在只需要摁下自动卷帘开关就能搞定;那时遇到连续阴冷天,得烧炭提高棚内温度,现在直接用LED灯……”禹慧慧开玩笑地说:“现在我们把草莓当娃养。”
10年前,银川草莓种植业100%都是外地人。10年后,这个数据降到了70%。30%的本地人“杀”入草莓种植市场,分得一杯羹。但即便是这样,草莓的核心技术还是掌握在来自浙江、河南、山东等地的种植户手里,他们往往是家族式种植,不雇用本地人,技术保密。同样品种的草莓,本地户亩产1吨的话,外地人能达到1.5吨,意味着能多赚两三万元。
银川人张玉洁原来是名出租车司机,2023年秋天,她在平吉堡租了4间大棚种植草莓。今年2月23日,张玉洁和家人开着车,从银川城东来到城西采摘草莓。张玉洁种植的是“红颜”草莓,去年12月采摘第一批,价格很“美丽”,每公斤高达90元。不过,随着草莓大量上市,现在的价格已经降到每公斤40元。
草莓价格大幅下降,种植户岂不是要赔本?非也。以首次种植草莓的张玉洁为例,她前两个月售出的草莓已经收回了所有成本。此后3个月,卖多少就能赚多少。
4个月跑了4趟日本只为取经 他想让本地草莓“更上一层楼”
宁夏思博瑞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刘杰刚从日本回来。2023年10月,公司与日本当地企业合作,共同建设了占地10亩的草莓种植园。日本是全球草莓种植技术最先进的国家之一,不允许外国人在当地种草莓,所以刘杰只能以管理者的身份进入园区学技术。园区成立4个月,刘杰就跑了4趟日本,心情之迫切可见一斑。
如此大费周章,意欲何为?
在刘杰看来,银川本地种植的草莓只能满足30%的市场需求,剩余70%要靠外地调入。而成熟的草莓果皮软,不耐长途运输,所以外地调入的草莓往往六七分熟时就采摘,营养和口感都大打折扣。到日本取经,自然是想让银川乃至宁夏的本地草莓“更上一层楼”。
毫无疑问,下一个种植季,银川草莓将迎来新的变化。(记者 闵良/文 韩胜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