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爱国拥军的种子播向孩子心田
2024-08-01 08:56:55 来源:宁夏日报

全区大学生“情系国防 薪火相传”演讲比赛。

石嘴山市宋宝光少年军校学生向英雄敬献花束。

学校开展国防教育。

  全民国防教育是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的基础性工程,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全民国防意识的有效途径。我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着眼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爱国、爱党、爱军的种子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塞上大地处处是课堂

超“燃”的军事训练现场。(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记者 杨淑琼

  轻武器射击、手榴弹投掷和擒敌术、警棍盾牌术……7月27日,由教育部、军委国防动员部共同主办的第九届全国学生军事训练营在陕西西安武警工程大学开营,来自宁夏的24名学生代表奋勇争先、激烈角逐。

  “本届军事训练营以‘走进橄榄绿·激扬青春梦’为主题,通过军事性与趣味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实战训练、交流互动、比武竞赛,多维度全方位培育参训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军事素养,厚植爱党爱国爱军情怀。”宁夏军区战备建设局参谋王明涛介绍,在去年的全国军事训练营课目考评中,宁夏代表队荣获投弹、识图用图和战场医疗救护团体单课目一等奖,轻武器射击和战术课目二等奖,军事课目总评位列全国第一。

  超“燃”的军事训练现场背后,体现的是宁夏全民国防教育的蓬勃发展,也是宁夏的国防担当。

  爱国主义精神熔铸于人民血脉中

  这是一次拳拳爱国心的集结。宁夏各地连续13年开展“百场国防形势报告”活动,累计举办2100多场次,受教育人数达480多万人。先后邀请金一南、王洪福、陈军生、李莉、邵永灵等国内知名军事专家来宁作国防形势专题报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近6万人参加。连续举办7届全区大学生“爱我国防”演讲比赛,并连续3年被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等多部门授予全国大学生“爱我国防”演讲比赛优秀组织奖,讲国防故事、谈国防成就、塑国防观念,“爱我国防”的种子正撒满塞上大地。

  这是一场铮铮强国志的传承。自1995年起,每年清明节前,固原二中、弘文中学都会组织师生徒步往返54公里,从学校出发前往彭阳县任山河烈士陵园,祭奠和缅怀为解放宁夏而牺牲于任山河的300多名革命烈士;“景岳小学原为中共宁夏工委旧址,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曾在这里工作、战斗。崔景岳受党派遣来到宁夏秘密组建党组织,为宁夏地下党组织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1940年,崔景岳因身份泄露被捕,牺牲时年仅30岁。”在崔景岳少年军校,学生讲解员詹舒潇向参观者讲述崔景岳烈士的事迹……

  这是一份殷殷报国行的接力。每年协调2300余名教官承担近14万名学生军训任务,是全国少数实现高校和高中军训100%全覆盖的省份。去年,我区征兵任务圆满完成,大学生征集比例超国家指导比例24个百分点,大学毕业生征集比例超国家考评满分比例10个百分点,征集质效实现由良向优跨越式发展,“携笔从戎、从军报国”的社会共识蔚然成风。

  赓续优良传统 强化担当作为

  宁夏自古是戍边屯兵重地,拥军崇军历史厚重。红军长征和西征都曾转战宁夏,之后宁夏人民又为陕甘宁革命根据地、陕甘宁边区建设,为抗日战争、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6年10月22日,红一军团领导人左权、聂荣臻、邓小平给毛泽东发电报,报告与红二方面军领导人及红二军团、红六军团并红三十二军领导人会面和慰劳部队的情况。随后,会师部队在将台堡东侧广场召开了规模盛大的联欢会。”西吉县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负责人张玉忠介绍,近年来作为全国知名国防教育基地,纪念园接待区内外青少年红色研学人数达百万人次。

  在新中国建设的年代里,各驻宁部队在建设宁夏和守卫贺兰山的征程中,经受住了苦与乐、得与失、生与死的考验,出色地完成了国防施工、战备训练等任务,73个年轻生命长眠于贺兰山,广大官兵用“活着干在贺兰山、死了埋在贺兰山”的忠贞信仰锻造铸就了以“艰苦创业、自觉奉献”为内核的贺兰山精神,并在助力宁夏建设发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2021年,中俄联合军演,我区某驻宁部队出色完成了多场次多兵种重大演训任务,得到俄方高层军事长官的称赞和肯定,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国防军事的国际影响力,为国家增光添彩的同时也展示了长期驻扎我区部队官兵的精神风貌。

  守牢全民国防教育主阵地

  “国无防不立,善教得民心”,全国国防教育体制改革后,宁夏不断丰富创新国防教育载体、渠道、方法和途径,在探索省域国防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发展路径、融合打造全民国防教育资源集群、加快全民国防教育综合基地建设步伐、推动大中小学国防教育一体化建设、持续擦亮“全民国防教育月”“国防教育红色研学”“国防万映”等国防教育特色品牌方面下功夫,结合时代特征、地域特征、人文特征,采取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等方式,努力实现全民国防教育对象、地域、时间、内容和手段“五个全覆盖”。

  宁夏先后建成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等8个国家级国防教育基地,贺兰山烈士陵园等40个自治区级国防教育基地,每年组织开展“进军营、悟军魂”、“再上六盘山、重走长征路”、瞻仰祭扫烈士陵园等教育实践活动上百场,参加人数近20万人次。引导干部群众接受国防教育、强化国防观念。建成24所少年军校、39所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和6所全国“八一爱民学校”。同时,加强做好国防教育宣传阐释、政策解读、思想浸润等工作,让国防教育深入群众、走进生活、融入内心,不断增强群众的情感认同和家国意识,打牢全民爱国强军基础。

  无论身处何处,无论年龄大小,只有筑牢心系国防、立志报国的思想意识,才能激发爱国之情、忧国之心、报国之志,使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自觉行动。未来,宁夏将进一步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引导全社会自觉履行国防义务,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国防建设的浓厚氛围。

  文良少年军校:种下一颗颗“强国有我”的种子

  记者 何耐江

  “马文良在监狱中受尽百般折磨和严刑拷打,但始终坚贞不屈、顽强斗争,他的光辉事迹和崇高的革命气节,将永远激励着故乡人民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近日,银川市金凤区实验小学副校长包丽君向孩子们讲述革命烈士马文良的英勇事迹。

  文良少年军校,是依托金凤区实验小学,以革命英烈马文良的名字命名的。近年来,金凤区实验小学积极引导全体师生传承红色基因,磨炼革命意志。

  “格斗准备!”走进金凤区实验小学,小学生们昂首挺胸,马步、弓步、冲拳、勾拳,一招一式有模有样,一拳一腿尽显少年本色。

  “太酷了!学会军体拳后,我希望以后可以学到更多的军事技能和军事知识,将来报效祖国。”学生苏文博说。

  拳拳威武、拳拳报国,一颗颗“强国有我”的种子已悄然种下。

  “作为以革命英烈马文良的名字命名的少年军校,我们也将承载使命,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国防观念,营造‘人人为国防、人人爱国防’的良好氛围。”包丽君表示。

  今年4月,“文良少年军校”与中卫市第四小学、福建省宁德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联合举办云端课堂活动,架起青少年沟通交流的桥梁。课上,文良少年军校学生表演了原创舞台剧,演绎马文良烈士为国慷慨赴死的故事,感动了相隔千里的闽宁师生,云端共筑强国梦。

  “我们学生都是英模精神的传播者,学校通过歌曲、演讲、舞台剧等多种方式,将塞上英模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在全社会宣传英模精神,辐射带动全民国防教育提质增效。”包丽君表示。

  崔景岳少年军校:你的名字 我的榜样

  记者 杨淑琼

  “忆往昔峥嵘岁月,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革命先辈的不朽功绩和当今和平安定生活的来之不易,也对那些为了革命事业作出伟大贡献的烈士们产生了由衷的敬佩之情。”“在学校举行的一次次活动中,我学会了团结、学会了拼搏、学会了感恩,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热爱我的祖国……”7月28日,在青铜峡市崔景岳少年军校采访时,五年级(3)班的付秦涛同学和四年级(5)班的何子萱同学与记者分享对国防教育的理解。

  2021年以来,宁夏军地采取军事机关一对一援建方式,在22个县(市、区)24所中小学开展以塞上英模命名少年军校活动,打造英模精神育人平台,形成浓厚英雄文化氛围,激励中小学生崇尚英雄、学习英雄、争做英雄。在原中共宁夏工委书记崔景岳的长期工作地青铜峡市和牺牲地银川市兴庆区,分别命名了“崔景岳少年军校”和“景岳小学少年军校”。两所学校建设了军事体验馆、红色阅读馆、VR军事训练馆等场馆,红色记忆、国防教育、国家安全等长廊,模拟实训基地、英模班级教育基地等,形成以传承英模精神为核心的育人阵地,常态化开展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了解英雄、崇尚英雄。

  “学生各方面变化都很大,生活自理能力、意志品质、学习自主性等明显增强。”“崔景岳少年军校”校长付鹏告诉记者,英雄文化教育产生积极效果,学校学风正、学习氛围浓,学生精神面貌积极向上,得到家长普遍认可。

  宋宝光少年军校:红色精神薪火相传

  记者 贺紫瑞

  “宋宝光烈士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 近日,在石嘴山市宋宝光少年军校,红色小宣讲员声情并茂地讲述着宋宝光烈士的英勇事迹。

  “学校自2023年12月成立至今,充分利用辖区特有的红色资源,将日常教育与集中养成相结合、理论教育与行为训练相结合,带领青少年弘扬革命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让红色精神薪火相传。” 宋宝光少年军校副校长周宝坤告诉记者。

  走进宋宝光少年军校,从教室到操场、从展板到宣传栏,都有宋宝光烈士的事迹展示,都有对“不怕牺牲,舍己救人”精神创立、传承、发扬的解读。记者了解到,该校还与大武口区人武部携手开展学生进军营等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感受独具特色的军事文化,让精神火炬照亮童心。

  作为以革命英烈宋宝光的名字命名的少年军校,自成立以来,学校结合清明节、烈士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多元化的教育活动。今年清明节前夕,宋宝光少年军校的400余名师生徒步9公里来到贺兰山烈士陵园,擦拭“贺兰雄鹰”纪念碑,祭奠、缅怀英烈。祭奠仪式结束后,学生们在英烈墓前沉思,纷纷表示,这是一次心灵的触动和思想的升华,深刻体会到了英烈们为国家和人民所作出的巨大牺牲,感受到了作为新时代青少年的责任和使命。

  近年来,宋宝光少年军校还依托石嘴山市第七中学寄宿制学校优势,探索建立以退役军人为主体的宿管教官队伍,提升学生行为规范和国防素养;积极联合相关部门及辖区驻军部队,不断优化学校建设,切实发挥少年军校平台作用,打造一批国防教育特色团课、开展“兵叔叔进课堂”等活动,培养青少年国防意识、顽强意志和强健体魄,引领广大青少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短评 | 让国防概念永驻少年的心

  宫炜炜

  “国无防不立,善教得民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而作为国防教育关注和培养的重点群体,青少年能不能把拥军爱军、建设国防的责任扛在肩上,能不能立志做理想坚定、砥砺前行的新时代青少年,能不能将个人人生目标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密相连,无不系之于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关键课程。换言之,只有把国防教育高质量融入思政教育之中,将其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不间断地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才能助力青少年树牢国防意识,不断从鲜活的实践中汲取营养、坚定信仰、获得力量,扛起“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时代担当。

  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牢固的国防观念,从来不是从书本里读出来的,也不是通过口号喊出来的,而是在理论和实践的辩证统一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当下,学校要着力将青少年国防教育作为一项长期复杂的政治任务,不“一时兴起”、不“浅尝辄止”,而是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做下去,通过一堂堂“走新”又“走心”的国防教育课,引导广大青少年投入到国防建设的火热实践中,找到青春与家国融合的最好“打开方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安全保障,为人民群众创造平安稳定的生活环境。

 
编辑:张剑平
责任编辑:张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