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记者从银川市体育局获悉,“十四五”时期,该局计划培养10个全国冠军,培育100名优秀体育教练,培养1000名青少年体育精英人才,培训10000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引导100万市民参与健身锻炼,打造“十百千万工程”。
开展更加广泛的全民健身运动
在银川市,山地、水域、绿地、城市公园等自然资源丰富,体育场馆、健身步道等全民健身基础设施相对完备,为了充分发挥这些优势,我市将按季节特征加强赛事活动供给。春季开展徒步、自行车、风筝等活动;夏季开展健身跑、夜跑、游泳、水上项目等;秋季开展登山、垂钓等;冬季大力支持各类冰雪项目开展。
“我市将通过更加丰富多样的活动,在‘十四五’期间,引导100万市民出门健身锻炼,发挥体育锻炼在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中的积极作用,推动健康关口前移。到2025年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比达到43.5%,市民体质达标率超过92%。”银川市体育局群体科科长丁晓晶说道。
建立更加规范的健身服务组织
目前,银川市有各类体育协会50家,承担着推广体育项目、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营造健身锻炼氛围等重要职责,但部分体育协会也存在着内部管理混乱、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为此,市体育局将承担起对体育协会监督管理的主体责任,完善对体育协会监督管理的制度体系,优选配强输换新鲜血液,使体育协会真正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加强基层健身指导队伍建设,全面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和再培训,推行指导员上岗制和星级制的经验做法,培训10000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充分调动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全民健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打造更具特色的品牌赛事活动
记者了解到,目前银川市已打造形成马拉松、龙舟赛、贺兰冰钓3个自治区A级品牌赛事和金凤区环阅海自行车赛、西夏区象棋公开赛、贺兰航空科普节、灵武青少年校园足球赛等6个自治区B级赛事。
在此基础上,“十四五”时期,我市将继续打造全国徒步大会、阅海水上系列赛、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品牌赛等新品牌,凭借自身特色,努力与国际接轨,使赛事规模不断攀升,影响力不断增强。
营造更加舒适的健身设施环境
为了营造并升级更加舒适的健身设施环境,我市将加强健身器材管理,不断完善健身设施管理、维修、更新的工作机制,积极通过招标专业公司建立志愿者队伍等方式,有序开展室外公共健身器材巡检工作,确保健身器材完好安全,努力为市民打造更方便舒适的健身环境。
同时,扩大增量、用好存量,合法合规地利用各类适宜的锅炉厂房等改造成体育场地,用于体育健身,新建和改建室内与室外健身设施,提升现有各类体育场地设施的开放服务水平,下大气力解决老百姓“健身去哪儿”的难题。
培育更加强健的体育后备人才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十四五”时期,银川竞技体育将做好青少年体育工作,培养更多体育精英人才。同时,继续命名体育特色项目学校,不断扩大体育后备人才基础,加快“体教融合”发展。
银川市体育局竞体科科长赵文婷告诉记者,“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加强和教育部门、学校的联系,在一中、二中、九中、唐中等重点中学再多申请一些体育特长生班,打通学生的升学通道,使更多学生投身体育训练。此外,我市还将组建各年龄段精英梯队,组建高水平队伍,继续加强同北京体育大学、宁夏体育职业学院的合作,引进和培养一批高水平教练员精英梯队,采用更科学的训练方式进行训练,鼓励将高水平运动员输送至自治区各体育运动队、国家队和职业俱乐部,打通运动员成才通道。(记者 吴春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