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西夏区诗词大会总决赛圆满收官
2024-02-07 09:07:17 来源:新消息报

选手作答。

雷海为(右)获得本届诗词大会季军。

评委席、计分席同样紧张。

评委闫立岭点评。

小朋友认真观赛。

姚月伶获得亚军。

西夏区诗词大会总决赛现场。

李柏岑喜获亚军。

第一关选手作答中。

李宇宸认真作答。

訾靖桐在抢答。

  2月5日,由中共银川市西夏区委员会、银川市西夏区政府主办,银川市西夏区委宣传部、银川市西夏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银川市西夏区教育局、银川市西夏区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协办的银川市西夏区第五届诗词大会总决赛落下帷幕。经过初赛、复赛、总决赛三个环节的激烈比拼,最终来自北京的杨真夺冠,李柏岑、姚月伶获得亚军,雷海为、訾靖桐、李宇宸获得季军。

  本届诗词大会自2023年11月1日启动,初赛线上线下同时举行,线下共有15所中小学的上万名学生参赛,线上海选共有3万多名选手参加,最终101名选手进入复赛。经过3场复赛的激烈比拼,共有16位选手进入总决赛。他们当中,宁夏本地选手12位,外地选手4位。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主持人以一首李白的《行路难》,拉开了总决赛帷幕。在第一轮必答题环节,来自西夏区九小五年级的訾靖桐实力圈粉,她从容淡定,答题快速,让现场观众忍不住发出惊叹。从背诵了小学及初高中全部古诗词的小学六年级学生李宇宸,到从河南专程赶到银川参赛的李柏岑,再到闯入最后一关的宁夏选手姚月伶,各位选手心中有诗意,笔下有乾坤。“飞花令”、诗词接龙、现场作诗等环节,更让大家见证了总决赛选手的实力。选手们把激烈的对决变成了诗词交流的盛宴,将比赛气氛推向高潮。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三轮“飞花令”环节,组委会不仅选取了一些诗词中的高频词,还特意加入了“宁”“夏”“银”“川”“黄”“河”这几个字。在现场作诗环节,播放了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的种植、采摘、酿酒过程,要求选手以此宣传片为主题,用5分钟时间现场作诗一首。“这两个环节可以更好地展现宁夏的文化特色和诗词传统,使游戏更加丰富多彩,同时推广和传播宁夏地区文化,讲好宁夏故事。”大赛评委、银川八中校长史建国表示:“希望通过参与这样的活动,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赏家乡的文化,进一步弘扬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西夏区是宁夏唯一被中华诗词学会授予“中华诗词之乡”荣誉称号的县区。自2017年以来,累计培育西夏区诗词学会、沙枣树诗词楹联协会等诗词社团20余个,动员参与诗词创作1200余人次,创作诗词2万余首,出版个人诗集30余部,打造华西小学“博约亭”、镇北堡镇“观达堂”“蓝山诗社”等诗词文化阵地140余处,《西夏文史》诗词专辑、“格律诗词”公众号等载体深受群众喜爱,诗词已成为西夏区最具内涵的文化品牌。

  西夏区委宣传部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诗词大会为契机,持续打造支持繁荣诗词文化建设的良好环境,引导诗词爱好者深入基层,努力创作见证人民幸福生活和奋斗历程的优秀作品,提升西夏区文化品牌影响力、创造力和引领力。

  亚军姚月伶:赛程有意外,结果很惊喜

  西夏区第五届诗词大会决赛现场,姚月伶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赢得了赞许和羡慕的目光。

  姚月伶是辽宁抚顺人,从北方民族大学毕业后就留在了宁夏,是西夏区第二届和第三届诗词大会冠军。在姚月伶的手机里,有一个专门的文件夹,往届西夏区诗词大会的难题、其他诗词节目的题目她都保存着,作为自己的积累。“今天的题目还是有点难度。”姚月伶说。

  “楚江微雨里。‘里’。”

  “李白斗酒诗百篇。‘篇’。”

  “翩翩两骑来是谁?‘谁’。”

  “谁言天地宽。‘宽’。”

  在古诗词接龙环节,3名选手激烈角逐。后一位选手以前一位选手所答诗句的最后一字或谐音为开头,开始接龙。

  几轮下来,姚月伶稍显劣势。“复赛结束后我积累了很多关于‘月’‘雪’‘花’的诗句,没想到没能派上用场。”姚月伶无奈地笑笑,她每字以两三百句的数量背诵,但比赛现场没抽到“飞花令”这个有难度的古诗词接龙,着实令她意外。

  姚月伶在飞花令环节和接龙环节险胜,在随后的作诗环节落败。“我之前对作诗接触较少,虽然比赛前通过视频突击学习了几天,但和另外两名经验比较丰富的选手相比,自己明显感觉到差距。”姚月伶表示,最终能够获得第二名,算是一个惊喜。

  复赛结束后,姚月伶就开始为决赛做准备,每天规划出固定的时间观看往届其他诗词大会视频。姚月伶参加过西夏区第二届和第三届诗词大会,比赛中认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诗友,“我之前只是死记硬背,加入全国各地诗友的微信群后,大家会互相分享学习资料,有时还会利用小游戏学习古诗词,共同进步。”

  比赛现场,第五届诗词大会选手伍玉凤一直陪伴在姚月伶身边,“我觉得她表现很好,发挥出了她的水平。”伍玉凤在复赛场惜败,此次作为志愿者担任计分员,能够近距离观看朋友比赛,为她感到骄傲和开心。同时,作为一名狂热的诗词爱好者,伍玉凤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有时候真想自己上台去答题!”

  “我明年还会继续参加西夏区诗词大会,并且多了解和宁夏相关的知识,争取明年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姚月伶表示。

  亚军李柏岑:因为热爱,所以奔赴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

  决赛现场,19岁的李柏岑有着和他年龄不符的沉着和稳重,一路过关斩将进入终极对决。在“飞花令”环节,评委亮出“夏”和“川”字时,杨真、李柏岑和姚月伶接龙般的“飞花”扣人心弦,将比赛推向高潮。

  此次大赛的第二名李柏岑是来自河南的经济学专业大二学生,“爱好是没有边界的,诗词作为传统文化最精华的部分,每个人都有学好诗词的本分。”他表示,“诗言志,亦可传情,希望大家都能从诗里领略美好的诗情画意。”

  比赛的前一天下午,他从老家河南信阳出发前往银川,却遭遇河南全境暴雪导致火车晚点,在火车站等候8小时后于凌晨两点多登上西行的列车,途中又坐了23个小时的硬座才来到比赛现场。李柏岑笑着说,幸亏火车在比赛前抵达了银川,否则这次比赛就没有那么顺利了。

  李柏岑来银的这一路,可谓“艰难险阻全不怕”,因为热爱,所以奔赴。也许,这就是他在现场作诗环节写出《宁夏新葡》的原因吧。他在诗中写到:老圃新成巧自裁,繁颗撷采酝酒材。平生不畏寒山彻,再借春风一度来。

  “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说起对宁夏的印象,李柏岑用唐代诗人韦蟾的诗句表达,虽然现在是严冬时节,但依然能够感受到宁夏尤其是贺兰山下西夏区的“盎然诗意”。李柏岑说:“最有感触的是宁夏人的热情以及组织方对比赛的重视,宁夏之旅是非常值得的,也是我人生经历中永不褪色的浓重一笔。”

  訾靖桐、李宇宸

        两位小学生,闯关夺季军

  决赛现场,来自西夏区第九小学五年级的訾靖桐和来自西夏区实验小学六年级的李宇宸,在第一轮激烈对战后成功晋级前6,成为仅有的两名闯过第一关卡的小学生选手,最终夺得并列季军。他们与4位成人选手同台竞赛时毫不怯场,大胆答题,精彩的表现获得台下观众阵阵惊呼。

  “请根据以下线索说出宁夏的一种特产。”

  “线索一,是宁夏‘五宝’之一。”

  “线索二,包含在一个词牌当中。”

  “线索三,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

  “是甘草!”抢答环节,一道和宁夏相关的题目难住了6位选手,接连两条线索无人按下抢答按钮。到第三条线索,訾靖桐率先抢答,并回答正确。

  “在比赛之前,老师发了一些资料,让提前准备。我还背诵了课外的古诗词,比如《小学生必背古诗120首》中的内容和初中生要学习的古诗词。”訾靖桐介绍,她赛前准备比较充分,专门了解了一些诗人的生平经历、字、号等。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她很紧张,在第一环节诗词填空中就遇到了很多不会的题目,没想到居然能进入第二环节。

  訾靖桐和李宇宸在抢答环节结束后遗憾离场。李宇宸的神情难掩落寞,不过还是受到父母的表扬与赞赏。

  “复赛之后我就把初中要学的古诗都背了下来,还找来一些高中课本里的诗句进行背诵,来之前又复习一遍,但很可惜今天没有出现相关题目。”李宇宸注意到,此次比赛题目涉及的课外知识比较多,比如宁夏“五宝”是哪“五宝”?“吴中四士”是哪几位诗人?对于这些知识盲区,李宇宸表示自己以后要注重课外知识的积累,以及课外知识与古诗词的结合。(记者 张雪梅 杨月儿 乔新宇 文/图)

 
编辑:张剑平
责任编辑:张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