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有所侧重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2021-05-27 17:53:29 来源:银川晚报

  兴庆区胜利街街道上前社区折翼天使手工坊。

  在兴庆区胜利街街道上前社区折翼天使手工坊里,无论是残疾人还是就业困难群体都通过一双巧手实现了就业。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服务群众的重要抓手,银川市以县区、镇街道、村社区为单元构建“实践中心—实践所—实践站”三级体系,作为三级体系的最基础环节,银川市三区内的各个社区建设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有效破解了“服务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等问题,围绕居民就业增收、社区精细服务、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有效填补了政府职能短板,大大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

  与此同时,针对各个社区由于地理位置、辖区面积、居民构成等诸多的客观条件而形成的不同特点,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工作开展因地制宜、有所侧重并富有特色,这也丰富了基层治理的形式与内容。

  “三级体系”示意图

  区级层面

  兴庆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

  金凤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

  西夏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

  镇街层面

  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兴庆区15个

  金凤区7个

  西夏区9个

  社区、村级层面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兴庆区130个

  金凤区83个

  西夏区76个

  促进就业,点亮特殊人群生活的“灯”

  兴庆区胜利街街道上前社区位于兴庆区最南端,是一个略微有些特殊的社区,虽然小区有物业管理,但同一个小区内汇聚了公租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农民返还房四种住房形态,辖区3052户、6288人中有残疾人180多名、低保户60多户、单亲家庭328户、待业妇女七八百人。家庭收入低,妇女、残疾人就业率不高成了该社区最突出的问题。

  胜利街街道上前社区党委书记杜蕊说,“居民就业难,主要是缺少一技之长。”2021年,该社区向银川市住建局申请了一间活动室,建设了折翼天使手工坊。杜蕊说:“社区的残疾人比较多,这个名字就是要给辖区的残疾人一种鼓励、帮助与肯定。”

  53岁的邹淑花是小区11号楼的居民,虽肢体残疾但生性乐观,而且还有一双巧手,“钩、织、编、绣”等各种手工技艺都会,偶尔还能卖出几件手工产品。“折翼天使手工坊”成立后通过与妇女手工协会、闽宁镇扶贫车间合作,接受订单式培训,通过培训拓宽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渠道,鼓励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

  据介绍,闽宁镇扶贫车间给该社区带来了钩织假发的“紧俏”订单。5月17日上午记者在工坊见到了她们钩织假发的过程。工坊老师邹淑花介绍,以往编珠子、织帽子等手工制品,一件收入也就是几元到十几元,因为会的人多卖不上价钱,但这个编织假发一件就能收入近200元,经济效益非常好,3月20日以来,手工坊的发展非常快,目前已经发展到了58人,其中约有30人通过自己的巧手换来了近万元收入,真的把巧手换成了钱。

  邹淑花说:“以前没有手工坊,只有我一个人,没有什么规模,没法做订单,现在大家一起形成了规模,也就能接订单了。”当然,对于小区居民来说,收获的不仅仅是几百元的收入,而是对自身价值的认同。李彩芬是一位精神二级残疾居民,因为病情的缘故甚少出门,独自在家的她时常心情躁郁。在折翼天使手工坊里,她也跟着邹淑花一起学手工编织,在这里有说有笑,她也不再那么烦闷,心静下来了,也练出了一双巧手。家人最初都是送过来接回去,现在只要来工坊,根本不用家人操心。40岁的芦晓峰之前精神不稳定,在小区活动都得父亲跟着,通过在工坊学手工,现在他在小区内不用家人操心了。通过做手工他也有了收入,他还想自己靠做手工赚钱给自己买个手机。“这是一个特别温暖有奔头的心愿。”杜蕊说道。

  45岁的侯慧娟之前在超市工作,可是由于年龄渐长,45岁的她成了就业困难人员。现在只能偶尔去干一点保洁的工作。她说,在折翼天使手工坊让闲散时间也变得“值钱”了。

  与此同时,就业困难的人群不仅只是残疾人,在银川就有不少原为农民的人,由于现在已经脱离了土地不用种田,同时由于学历低、年龄大、缺少劳动技能等成了就业困难人群,而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就针对这些居民做了很多切实可行的努力,让他们实现就业。

  金凤区黄河东路街道盈南家园社区的居民大都来自盈南村和五里台村,由于居民普遍学历不高,技能单一,在“4050”人员中普遍面临就业困难的问题。2020年开始,盈南家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面向辖区居民开展保安、保洁、电工等培训6次,组织辖区居民参与黄河东路街道及金凤区组织的各类招聘会5次,帮助200余名失地农民解决了就业,其中保安54人,保洁86人,帮厨人员18人,巡河员9人,环卫工62人。盈南家园社区党委书记杨莎莎说:“保安、保洁、清洁工成了社区就业的主要方向,虽然赚钱不多但是有效帮助社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了就业,社区发布的招聘信息解决了不少居民的实际问题。”

  金凤区上海西路街道银新苑北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则是通过发挥社区联席会的作用,向用人企业推荐辖区残疾人就业,帮助10位残疾人实现了就业。据银新苑北社区工作人员徐静介绍说,社区充分发挥辖区企业多的优势,为前来社区登记的残疾人、“4050”人员介绍工作,帮助居民找工作也是社区最重要的工作,毕竟一人就业就能提升一个家庭。(记者 申雷  孙瑞亭  文/图)

 
编辑:张静
责任编辑: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