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琴为居民群众介绍公共法律服务自助查询机。受访者供图
自2012年进入司法行政队伍,至今已近10年光阴,这10年,兴庆区解放西街司法所所长余琴在深刻体验着基层工作的辛苦、琐碎与繁杂的同时,也强烈地感受到,他人眼里桩桩件件的“小事”都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余琴所在的辖区特点是老旧小区多,弱势群体多,流动人口多,人民调解工作面临很多难题与挑战。为了更好地发挥新时代基层司法所人民调解职能的作用,近年来,针对辖区实际特点,余琴坚持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造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塞上枫桥”调解品牌,创新开展“一站式”“互联网+”调解工作,用互联网的方式将律师、公证员等专业力量引入人民调解现场,推动辖区人民调解工作互联互通、齐抓共管。
“预防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帮助他们改变思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余琴说,在开展工作时,既要维护社区矫正法律的威严,又要体现人文关怀。除了对两类特殊人群的日常监管,还要时刻关注他们的心理状况以及生活情况,及时疏导不良情绪,预防重新犯罪。多年来,余琴所管理过的190余名社区矫正对象,无一例重新犯罪,他们中有的人解除矫正后还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回报社会。
去年疫情防控期间,余琴主动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线,她带着一个“小太阳”,一张折叠床,吃住在单位,一天跑好几个卡点,每天走近30000步,在她和社区工作人员的一起努力下,人口构成复杂,流动人口密集的城中村没有出现过一例确诊病例。
“曾经一位80岁的老爷爷竖起大拇指对我说‘你们的服务太好了,真正是为人民服务’,看着老爷爷颤颤巍巍远去的背影,我意识到自己从事的是一份‘阳光明媚’的工作。”余琴说。(记者 肖梦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