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鹤。摄于石嘴山
灰雁。摄于银川
普通中华秋沙鸭。摄于石嘴山
斑嘴鸭。摄于石嘴山
贺兰山红尾鸲。摄于银川
都说家是幸福的港湾。那么多鸟儿不远千里来到宁夏,来到银川,并选择在这里安家,肯定是有它们的理由。那么鸟儿为什么喜欢这里,一起听听爱鸟人士怎么说。
“将错就错”的迷鸟
虽然已是寒冬,但对于爱鸟的人来说,一年四季都可以用镜头定格鸟儿美丽的瞬间。
宁夏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岩羊监测员聂洧就是这样的爱鸟人。2022年1月15日,在去盐池的路上,他将镜头对准了马家滩镇南湖。这天天气寒冷,他此行的目的很明确,要找到迷鸟(指偏离自身迁徙路线的候鸟,它们因为一些恶劣天气原因而改变路线)长尾鸭。那天他独自沿湖寻找了很久,最后,终于在一片尚未结冰的湖里,发现了长尾鸭的身影。
“之所以被定义为迷鸟,主要是它此前在银川鸟类调查中没有出现过,而且宁夏不是它的迁徙线路,现在它出现了,就被称为迷鸟或漂鸟。”宁夏观鸟协会秘书长李志军解释说,一般迷鸟今年来了,明年应该就不来了,但在银川也有例外。比如卷羽鹈鹕,前期是迷鸟,银川原本并不是它的迁徙路线,但近几年它改变了迁徙线路,每年春秋两季都来银川栖息,目前已经连续三年,每年都会来到这里。“那未来它就有可能变为‘留鸟’,在迁徙期留下来。”
环境好了鸟儿多了
聂洧说,当天他激动地拍下长尾鸭的照片后才发现,即使是这样的寒冷冬日,南湖仍是鸟儿的天堂。秋沙鸭、鹊鸭、绿头鸭、针尾鸭、翘鼻麻鸭,以及数百只赤麻鸭……“宁夏是全国候鸟迁徙的一条重要通道,每年都会有不同鸟类途经宁夏,在这里歇息休整,然后再继续它们的迁徙征途。”聂洧指着照片中的一种鸟儿说,“你看,秋沙鸭以前是候鸟,这几年已经是宁夏的留鸟了。像这样候鸟变留鸟的,在宁夏有很多呢。”
为什么来宁夏的候鸟会变成留鸟呢?关于这个问题,李志军认为,首先候鸟种群周期性增加,基数增加,候鸟变留鸟的可能性也多了;而且鸟儿最关心能不能吃饱,有没有地方住。在银川,食物来源丰富,吸引了众多候鸟变留鸟,湿地面积显著增加,为鸟儿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如近几年银川市城市公园及周边湿地冬天栖息的苍鹭、大白鹭与斑嘴鸭种群数量增加200%。另外,气候变化也是一个原因。近几年,越来越多候鸟改变了迁徙路线和迁徙习惯。如银川的白琵鹭、灰鹤等,居留的时间越来越长。
“候鸟变留鸟,和人也有关系。”李志军说,银川市观鸟、喂鸟人群越来越多,人们保护芦苇,关注滩涂沼泽,制止破坏鸟类洒息地的意识越来越强。这些生态环境保护的行为,带来的变化就是城市变美了,鸟儿变多了。
让人与鸟相处得更融洽
鸟儿增多,对城市的改变是可见的。“近几年城市快速发展,绿化面积迅速增加。有时候为了控制绿化树病虫害不得不反复喷药,为了减少杨树飘絮不断喷药抑制,这些措施对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李志军说,近几年我们监测发现银川市居留的候鸟数量不断增加,如银喉长尾山雀、大山雀、白头鹎、灰椋鸟、北红尾鸲等,它们采食蚜虫、采食杨柳未飘絮的籽实,让人行道粘脚的蜜少了,杨柳飞絮量少了,切实改变了周围的城市环境。
不过李志军也强调说,和一些湿地环境更好的城市相比,银川适合候鸟的栖息地还是有限的,多数都是大水面。黄河银川段是珍稀候鸟栖息地,但是在黄河里机动船捕鱼、河滩里垂钓的人群也越来越多,干扰候鸟栖息。“城市发展越快,鸟类生存压力也越来越大。在这一点上,需要进行呼吁。野生鸟类,需要更安静的生存空间,不被人打扰,就是给它们最好的礼物。”
进城“过年”的贺兰山红尾鸲
贺兰山红尾鸲,来自贺兰山,特别稀有,2020年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据宁夏观鸟协会鸟友持续观察,每年12月份左右,贺兰山红尾鸲就会飞下山,进城‘过年’。”李志军说,在银川唐徕渠公园水系附近的宝湖公园、中山公园、北塔公园、阅海万家等城市公园、社区,人们常可以在海棠果树、金银木中、油松果上、白腊树梢上见到贺兰山红尾鸲。“城市不仅是我们的,还是它们的。”
冬日宁夏的网红鸟灰鹤、灰雁
宁夏的冬天并不寂寞,每年秋冬季,成千上万只灰鹤、灰雁从西至北迁徙到宁夏。
灰鹤、灰雁,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鹤鸣九皋,声振于野,大雁南归,肃肃其羽,“石嘴山黄河滩涂收割后的稻地、玉米地吸引了灰鹤、灰雁们,它们不再迁徙,留在宁夏越冬,陪我们一起过春节,成为了宁夏冬季里的网红鸟。”
爱“溜冰”的普通秋沙鸭
2022年元旦,黄河宁夏段河流开始流凌,每年这个时候银川附近黄河里的普通秋沙鸭特别快乐,它们是银川黄河湿地的“留鸟”,秋季来到这里后便不再远行了。
李志军介绍,当黄河里第一次流凌时,这些普通秋沙鸭便扎起堆来飞到流凌最多的地方,扑梭梭落在漂在水中的冰凌,“溜起冰来”。冰凌载着它们在水面上起起伏伏,跌跌撞撞,溜个100来米,它们便跃下冰凌扑在水中游食,游累了又飞起落到冰凌上,开始下一次“溜冰”。(记者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