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淹不死的芹菜,旱不死的葱’,丰收在即,如果水、肥跟不上,这菜的长势就不好了,必须赶紧浇水施肥。”眼下,各种农作物到了收获季节,平罗县城关镇小兴墩村农民蒋洪波蹲在芹菜地里查看农作物生长情况时说。
今年53岁的蒋洪波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也不单是平罗县盈丰植保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是平罗县远近闻名的农产品种植购销大户,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高素质农民,也是“全国十佳农民”。
“一二三,往后拽,一二三,往上拉……”闲不住的蒋洪波忙完菜地里的工作又跟工人一起翻新蔬菜大棚的棚膜。
谁能想到,十三年前蒋洪波带领五个社员来到平罗县城关镇小兴墩村建立合作社,只为一心带领当地老百姓种植外销蔬菜。“当时我们用的还是最传统的种植模式,导致种出来的蔬菜产量低、品质差、效益也不好。我一想这样下去不行,这几年就经常外出培训和学习,引进了蚯蚓生物套种套养技术、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和宁夏大学的科技成果转换技术,大大提升了蔬菜的品质、品相和产量,随着订单的增加,我们需要的人手就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蒋洪波说。2017年,平罗县成为国家级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县,蒋洪波顺应发展需要,流转土地336亩,新建高标准蔬菜钢架拱棚98座,带动周边农户发展日光温室蔬菜种植近2000亩,实现共同增收致富。
“一人富不算富,乡亲富才是真的富。”蒋洪波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2020年,为带动全体村民共同致富,蒋洪波成立了平罗县盈丰植保专业合作社农民田间学校,将自己学习的新技术、新方法应用到产业中,并推广给周边农户。“现在合作社不仅培养大家做新型农民,还提高了我们科学文化素质及种植水平,有效促进和推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在合作社工作的技术员秦海涛作为受益者之一说。目前,农民田间学校培养了1200多人次的高素质农民,带领更多村民成为高素质农民。
多年来,蒋洪波乘着乡村振兴人才“助推工程”的东风,积极引进新型种植技术、研发新型种植方式……从村民口中的“土专家”变成带头致富的“领头雁”。
截至目前,平罗县盈丰植保专业合作社流转了土地1056亩,蔬菜外销直接带动农户3600多户9000多人次,间接带动农户4500多户,亩均产值达13000元,亩纯收入达5000元。(记者 周丽华 实习记者 张静 杨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