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发布2022年考古新成果
2023-03-09 10:51:20 来源:银川日报


  水洞沟遗址发掘现场。

  近日,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发布2022年宁夏考古新成果,同时总结了2022年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主要工作内容,其中包括2022年水洞沟遗址考古发掘、苏峪口瓷窑址2021~2022年度考古成果、宁夏古代人类与动物骨骼考古新方法的应用示范研究项目取得的最新进展等。

  水洞沟遗址第一地点田野工作圆满完成

  2022年水洞沟遗址考古发掘的主要内容,是为5年的田野发掘工作收尾。考古调查队员李昱龙介绍说,2022年主要发掘了水洞沟遗址第一地点8b、8c层剩余部分和最后一个文化层9层。此次发掘发现8b层下叠压有8c层,主要遗迹、遗物都出土于8b和8c层,9层仅发现了个别动物骨骼化石,未见人工制品。2022年度的发掘共计发现各类石制品800余件、动物骨骼200余件、火塘遗迹3处。

  经过5年的发掘,水洞沟遗址第一地点的田野工作圆满完成,在遗址地层、堆积形成过程、年代和环境等研究内容上发现掌握了全新的资料,对深入了解水洞沟遗址第一地点的基本信息有着重要的作用。此次发掘,发现的石器、动物骨骼、火塘等遗迹遗物数量巨大、类型丰富,进一步确认了水洞沟遗址第一地点的勒瓦娄哇技术(注:英文为Leval-lois technique,旧石器时代的一种石器剥片制作技术。)特征,对探讨旧石器时代中期至晚期的东西方人群交流有着重要作用。

  姚河塬遗址铸铜作坊区产业链进一步清晰

  姚河塬城址位于固原市彭阳县新集乡姚河村北部的一处三角形台塬地上,地处陇山东麓,泾水上游。铸铜作坊区位于城址东北部,是目前所知西周时期位于最西北方的一处铸铜手工业遗址。经勘探,有灰坑、房址、烘范窑址、储水池、储泥池、水渠、道路等遗迹,目前已经对部分灰坑、房址、烘范窑址、道路进行发掘,出土陶范1000余块,可分为容器范、车马器范、工具范等,另有刻刀、磨石、石刀、骨锥等铸铜工具以及炉渣、炉壁、范泥、鼓风嘴等遗物出土。

  姚河塬遗址铸铜作坊区2022年度的考古发掘,进一步摸清了铸铜作坊区的产业链,对深入研究西周时期的铸铜技术体系及铸铜业的发展历史具有重要作用。

  张家场城址废弃时间应在东汉以后

  张家场城址位于吴忠市盐池县西北17公里的花马池镇张家场村西北方,地处鄂尔多斯台地、毛乌素沙地西南缘。2022年7月,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盐池县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城址东门进行了发掘,同时开展了环境考古调查、遥感影像、地面三维激光扫描等工作。

  本次考古发掘初步揭露出东门的结构,出土文物主要为板瓦、筒瓦、砖石等建筑材料,其次是五铢、半两、货泉、货布等西汉晚期至东汉的铜钱,还有日用陶器、铜箭镞、铁器、石器、琉璃饰品等。从出土的半两、货泉、五铢铜钱来看,城址使用的时代历经西汉、王莽、东汉,上限应当不早于西汉晚期,废弃的时间应在东汉以后。此外还出土了大量动物骨骼,主要为牛、羊、马、狗的骨骼,鱼骨也有个别发现,对于研究这里当时的环境气候、经济生活和生产模式提供了重要样本。

  苏峪口瓷窑址揭示了一个新的窑业类型

  苏峪口瓷窑址位于贺兰山苏峪口内约10公里处,于2017年考古调查时发现,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有窑炉13处。2021~2022年度,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苏峪口瓷窑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并取得了重大成果。

  2021至2022年,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复旦大学围绕Y1与Y2进行了正式发掘,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揭露了包括两座窑炉在内的完整作坊遗迹,出土了大量全新的精细白瓷产品和各类窑具,并在窑场周围发现了开采瓷土、煤、石英、石灰等制瓷原料与燃料的矿坑。

  通过考古发掘,揭示了一个新的窑业类型——贺兰窑,发现了保存完好、结构完整的古代制瓷作坊,找到了西夏宫廷用瓷的烧造地,展现了独特而高超的窑业技术,复杂的窑业面貌反映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进程。

  产生一项专利3D打印DNA柱式提取法支架

  2022年,宁夏古代人类与动物骨骼考古新方法的应用示范研究项目取得了最新进展。该项目是自治区科技厅社会发展领域重点研发计划类科技项目,由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复旦大学、西北大学合作开展。(记者  刘旭卓)

 
编辑:张静
责任编辑: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