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编织技艺传承人虎兰红:编出新意,编出新的事业
2023-03-09 14:17:34 来源:银川日报

  虎兰红(右一)授课。

  枸杞造型的编织作品。

  中卫市级非遗手工编织技艺传承人虎兰红是70后,手工编织这项技艺已经陪伴了她几十年。2022年,她拿到了“虎姐手工编织坊”的营业执照,做编织品,是她事业的新起点,也是她对自己内心向往的回归。

  老手艺也可以成为一项事业

  虎兰红现在一边照看家里原有的洗衣店,一边兼顾手工编织坊的生意。“开洗衣店太累了,等编织坊生意好起来,我就不开洗衣店了。”虎兰红说,实际上做编织品也不轻松。编织时身体不能经常挪动,但手要不停忙活,材料在指尖翻飞,长年累月下来手指会变得粗糙,可虎兰红说自己喜欢,一旦喜欢了,就不觉得累了。

  “从小编到大,我早就习惯了。”她说,以前工业化程度不高,很多日用品买不到,家家户户都得自己做,这其中用到最多的就是编织手艺,篮、筐、背篓、草席等,都是经由家人的手做成的。从小看着家中长辈自制各种生活用品,虎兰红也受到影响,参与到编织的过程中,掌握了这门手艺。如今她已经是手工编织技艺这项非遗的中卫市级传承人,经常到社区讲课,希望能将这门手艺教授给更多的人。

  让平凡变得不简单

  许多植物的茎、叶、秆韧性非常好,稍微加工就能成为手工编织的材料。“芦苇、柳条、稻草、玉米叶、芨芨草,这些都能拿来编织。”虎兰红介绍,日常编织品用的大多是生活中容易找到的材料。拿麻编来说,它主要以大麻类植物的叶子和茎、秆为原料,过去农村家里会种植一些,收割后经过挑选,先浸泡再晾干,再经过撕麻、打辫,让麻丝均匀地拧成一条绳,这样就可以用来编织成鞋子、帽子等生活用品。

  草编也基本如此,收集好玉米叶、蒲苇草等柔韧性较强的原料后,经过挑拣、浸泡、修剪、打底、编辫、收口、装饰等程序,先扎好经纬线,再按照一定规律编制成有着丰富图案的物品。

  “说起来简单,实际操作时也很烦琐,而且过去的工具没有现在好用。”虎兰红说,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即便材料易得,也因为这些复杂的工序,使得成品变得不那么容易得到。

  小小编织展现质朴生活

  芦苇打笆笆,柳条编筐子,稻草编帘子……过去的农村,编织无处不在。“以前我们用芦苇打笆笆,然后盖在新房的房梁上,既可防尘隔土,又可装饰屋顶。”虎兰红说,芦苇还可编织成炕席,用处非常多。生活中的收纳筐、背篓、提篮等器物,则多用柳条做成,特别是用红柳条编的筐子,夏天时盛米饭不怕馊;蔬菜大棚上的盖帘用蒲草编织,往棚子上一搭就能保温;砖坯做成后,为防雨淋,可用稻草制成的席子覆盖,甚至驴子拉磨时用的眼罩也是草编制品……

  编织品不仅实用,对于虎兰红来说,也给她留下了温暖的记忆。“以前孩子的玩具就有用麦芨芨做的,现在已经很少见了。”

  编织手艺的生命力

  不记得从何时起,生活中的编织品一下子少了好多,虎兰红家也不再像从前,把制作这些用品当作生活的必要,毕竟工业生产的塑料、纤维制品到处都能买到。经营洗衣店时,虎兰红偶尔会编织一些小玩意,这是一个小爱好,是生活中的调剂,但又不止于此。

  2016年,虎兰红加入了中宁县民间文艺家协会,跟随其他手艺人学习扎纸、剪纸和刺绣艺术,“这些我以前也接触过,但跟别人学习后,才发现还能做出新的花样。”她说。思路一打开,虎兰红的编织品越做越多、越做越好,如今还带了徒弟,开了自己的手工编织坊。

  工业化程度越高,人们的内心越渴望天然、朴素的美感,而以手工编织为代表的产品,就成为回归自然的情感出口,加上它兼具实用功能,在今天仍然很受欢迎。“我做的编织品中,帽子和鞋卖得最好。编织品上面有孔隙,穿戴在身上透气不闷,很多人就觉得这个好,尤其是用冰丝线钩的拖鞋,夏天在家穿着特别舒服。”虎兰红说。她还做了很多饰品,造型讨巧可爱。今年农历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五,她参加中宁当地举办的节庆活动,带着自己的作品展出售卖,其中一些枸杞造型的挂件、饰品卖得非常好。“枸杞是我们中宁最有代表性的特产,但枸杞挂件不是在哪里都能见到的。看到我编织的作品,大家觉得很新鲜。”虎兰红说。

  在虎兰红看来,编织在过去是很实用的手艺,在今天仍然能为人们的生活创造出巨大的价值。

  (记者  李尚  实习生  马博丽/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张静
责任编辑: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