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昆明3月22日电(韩文萍 徐华陵)作为水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云南除了拥有纵横奔腾的大江大河外,九大高原湖泊也在红土之上熠熠生辉。其中,抚仙湖还是中国内陆湖中蓄水量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九大高原湖泊一度面临诸多保护难题。
近年来,云南省持续加大力度推进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坚持“一湖一策”分类施策,特别是“十三五”时期,以“四个彻底转变”的革命性举措狠抓保护治理,取得积极成效,散落在高原上的一颗颗“明珠”,展现出动人魅力。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云南九大高原湖泊的美景。
滇池
昆明滇池景色(2018年10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蔺以光 摄
滇池和周边湿地(2019年1月2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王家堆湿地建设工程属草海西岸湖滨生态湿地系统重要的一环,主体生态功能为水质净化及生物多样性保护,适度融入人文、景观、环境宣教等功能(2020年12月4日摄)。新华网发(昆明滇池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供图)
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十三五”时期,昆明市通过推动滇池治理项目实施、强化截污减排、健全河湖监督管理工作机制、恢复提升湖滨生态湿地功能、提高智慧管理水平等举措,滇池全湖水质从劣V类好转为Ⅳ类,实现了近30年来的最好水质。建成草海片区生态湿地2442亩,提升滇池外海湿地3656亩,滇池湖滨生物多样性加快恢复。
洱海
云南大理洱海水天一色,分外迷人(2015年12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蔺以光 摄
一湖清水映“绿”廊(2020年11月9日摄)。新华社发(陈欣波 摄)
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对于洱海的嘱托,6年间,白州人民不曾忘记……
“十三五”期间,大理白族自治州投入洱海保护治理资金330亿元,系统实施环湖截污、河道治理、生态修复等重大项目,洱海水质稳定保持Ⅲ类,总体评价为良好湖泊。
2020年,洱海水质稳定趋好,国考断面评价为优。环洱海生态廊道全线贯通,“1806小镇”基本完成建房任务,“洱海水环境综合整治”被评为全国“督察整改看成效”典型案例。
抚仙湖
空中俯瞰抚仙湖(无人机照片,2020年1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森林抚仙湖”建设(资料图)。新华网发(供图)
澄江色似碧醍醐,万顷烟波际绿芜。
“十三五”期间,玉溪市全面建立河(湖)长制和“三湖”统一管理体制,“三湖”保护条例修订实施,“四退三还”“雷霆行动”成效显著,“三湖”水环境保护治理“十三五”规划和山水林田湖草项目基本完成。实施“深蓝抚仙湖、森林抚仙湖、七彩抚仙湖”建设,水质总体保持Ⅰ类。
星云湖
市民及游客近距离欣赏星云湖美景(2019年6月11日摄)。新华网发(江川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在星云湖保护治理方面,玉溪市开展星云湖沿湖生态种植、养殖业污染负荷削减等专项攻坚,水质实现脱劣。
杞麓湖
杞麓湖上群鸟飞翔(2020年10月31日摄)。新华网发(黄哲参 摄)
此外,玉溪市推进杞麓湖截污治污、沟河整治,水质达到国考标准。
程海
群山环抱下的美丽程海(2018年12月15日摄)。新华网发(供图)
程海风光(2020年8月4日摄)。新华网发(供图)
位于丽江市永胜县的程海经过保护治理“颜值”不断提升,2020年水质稳定在Ⅳ类(pH、氟化物除外)。
泸沽湖
里格半岛在蓝天碧水的映衬下更加美丽动人(2020年6月摄)。新华网发(丽江泸沽湖管理局供图)
群鸥嬉戏(2020年11月13日摄)。新华网发(李扬 摄)
“水质试金石”——洁白无瑕的海菜花(2020年7月摄)。新华网发(丽江泸沽湖管理局供图)
蓝天掩映,青山环抱,泸沽湖犹如一块碧玉镶嵌其中。被誉为“水质试金石”的海菜花夏日里肆意绽放,纯净的色彩在泸沽湖的映衬下更加突出,也反映出泸沽湖保护治理取得的成效。2020年,泸沽湖水质保持Ⅰ类。
异龙湖
朝阳下的异龙湖国家湿地公园(2016年12月21日摄)。新华网发(娄建伟 摄)
异龙湖国家湿地公园,随着异龙湖水质的不断改善,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逐步显现(2018年12月24日摄)。新华网发(娄建伟 摄)
“十三五”期间,异龙湖管理局通过实施异龙湖保护治理项目工程、入湖河道清理、建设科研监测体系、环湖村庄治理等举措,使异龙湖水质有效改善。2018年底,异龙湖实现劣Ⅴ类水质“摘帽”;2019年至2020年,水质稳定保持Ⅴ类。
随着异龙湖水质的逐步提升、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异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成为石屏人民的会客厅、后花园(2016年11月13日摄)。新华网发(孔祥敏 摄)
此外,2019年12月,异龙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通过验收,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湿地对异龙湖水质净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阳宗海
阳宗海北岸风光(2015年10月29日摄)。新华网发(阳宗海融媒体中心 供图)
阳宗海南岸风光(2018年10月15日摄)。新华网发(阳宗海融媒体中心 供图)
通过开展绿化造林工作,实施义务植树、一级保护区退耕还湖、生态林带建设、封山育林、石漠化治理等工作,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森林覆盖率达50.44%。阳宗海湖体水质得到持续改善,“十三五”时期,阳宗海水质恢复到Ⅲ类。
早在2008年,作为云南省第三大深水高原湖泊的阳宗海因为砷污染事件,水质从II类下降为劣V类,一度丧失饮用、灌溉等功能。经过数年的治理,阳宗海走出“砷污染”阴影,水质恢复并长期稳定在II至III类。
九湖保护治理依然任重道远。2021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云南深入实施清水净湖巩固提升行动,加快从“水域之治”向“流域之治”“生态之治”转变,保持九大高原湖泊水质稳定向好,消除劣Ⅴ类、减少Ⅴ类,努力增加Ⅰ、Ⅱ、Ⅲ类,六大水系出境跨界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地表水水质持续改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