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宁大南校区盛开的杏花。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又到了蔷薇科植物大展风采的时节。这其中,盛开的杏花自然是十分夺目的,引得人迫不及待地要去追寻杏花盛开的脚步。此时,若再来上一场春雨,那真的是再美不过了。
藏在记忆中的杏花香
“在所有的鲜花中,我最喜爱杏花。”家住海宝小区的常宁是彭阳人,来银川的这三年,最怀念的,就是家乡的杏花。杏花不像牡丹花那么灼艳逼人,也不像菊花那样蕊寒香冷。花谢后,还会结出酸酸甜甜的杏子。
常宁记得小时候,家门前有一棵杏树,每到三月中旬,人们还没有脱去厚重的棉衣,它就已开出花来。这杏花花瓣周围洁白如玉,中间粉红如霞,还有细细嫩黄的花蕊,一骨朵一骨朵地串在枝条上。而整棵树就像是一位略施粉黛的妙龄女子,美得清雅,不张扬。因此一到杏树开花,常宁就成了护花使者,生怕路过的小孩伤了花叶。有时候她搬个小凳子,在院门口坐上好几个小时。“现在想想,都觉得美好。”常宁说,前几天的那场春雨,让她又回想起儿时家中院里的杏树,不禁跑到公园去看杏花,真的是“杏花微雨意正浓”。
从历史中走来的杏花
“杏原产我国,估计也有二三千年的栽培历史了。”宁夏林业研究院副研究员朱强介绍说,在公元前685年的《管子》一书中,就有记载:“五沃之土,其木宜杏。”我国古农书《大戴礼记·夏小正》中谈到:“正月,梅、杏、囿、桃则华”,“四月,囿有见杏”。可见,杏很早就已成为园林中的栽培果木了。
朱强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杏花拥有着非常崇高的地位。在汉代刘歆著,东晋葛洪辑抄的《西京杂记》中记载:“东海都尉于台,献杏一株,花杂五色,六出,云仙人所食。”而且在民间传说中的十二花神中,二月花神杨贵妃所司掌的正是杏花。(记者 王敏)